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生活文娱教育图片评论

七十年 我们的家 | 经历汶川大地震 参与脱贫攻坚 这个家庭见证四川山区的改变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9年09月11日 09:5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农村放牛娃,到如今的三代同堂的小康之家,这个家庭,经历了汶川大地震濒临生死的考验,也在参与国家脱贫攻坚的行动中,感受着山区的改变。

照片上的这家人,是四川省广元市大山深处的一户普通人家。今年82岁的杨茂生老人从小就是一名孤儿,解放前,无依无靠的他靠给别人放牛维持生计。

解放后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让全国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牲畜和房屋。杨茂生也分到了一亩耕地和一亩八分的林地。这个勤劳朴实的放牛娃从此改变了命运。

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杨茂生很快就在村子里干出了成绩。

广元市射箭乡党员 杨茂生:村子里当过民兵连长、队长、会计、出纳、保管,这些都当过。

28岁那年,杨茂生入了党。他总是说,是党给了他一个家。作为生产队长的杨茂生带领村民们开垦耕地,当年年底,村民们第一次分到每人400斤粮食。

1978年开始,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小看着父亲和乡亲们努力改变命运的杨志平,1988年,高中毕业后也通过招聘考试,做了乡里的一名公务员。

杨志平倍加珍惜这份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国家所有的方针政策,最后都得经过乡镇干部来落实。三十年里,为了工作的需要,杨志平先后被派往六个乡镇工作,长期和家人聚少离多。

广元市射箭乡基层干部 杨志平:在我入党的时候,我们年迈的老父亲曾经教导过我,你是我们家族中第二个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按照党的要求做事。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杨志平所在的红岩镇几乎夷为平地。全镇房屋大面积倒塌,电力、通信、交通中断,密密麻麻的人群哭喊声一片。面对混乱的局面,时任红岩镇党委副书记的杨志平承担起红岩小学疏散300多名学生和抢救伤员的任务。安顿好了群众后,杨志平在倒塌的办公楼里发现一面党旗,他用一根杆子把党旗高高插在废墟上。当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的时候,人群顿时安静了。

在危难之际,杨志平和基层干部们与群众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可杨志平却和自己的家人失去了联系,7天后,独居在另外一个乡的妻子打来了电话。

广元市射箭乡基层干部 杨志平:我说确实走不了,所有场镇1000多人,吃喝拉撒,所有事情都要操心,根本脱不开身。

短短两年,曾经被地震重创的红岩镇,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重建的红岩小学和医院也格外宽敞漂亮。为了重建家园,广元市的干部群众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2011年杨志平被调离红岩镇,回到射箭乡。2013年开始,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艰苦的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干部就成了主力军。射箭乡位于山区,剩下尚未脱贫的多是些深度贫困地区,帮扶的压力越来越大。

让老杨欣慰的是,他所在的广元市是浙江省的对口帮扶地区,遇到困难后浙江帮扶的资金技术很快就源源不断地支援过来。今年专项基金建设的冷库就要投入使用了,乡里的特产猕猴桃和枇杷通过冷库储藏,就能卖个好价钱。身处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老杨说,他们还任重而道远。

广元市射箭乡基层干部 杨志平:目前正是全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一定要信守自己的承诺,兢兢业业干好工作,清清白白做好事。

今年嘉陵江全线通航了,老杨一家人也来到了红岩港目睹盛况。全线通航后,将给沿线乡镇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让家乡更富更美,这就是杨志平和父亲这两个普通党员最朴实的梦想。


(编辑 王胜留)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