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昭化区围绕“减负不减学”“减负不减成长”时代主题,四“聚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推动育人质量提升。
聚力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打通减负提质“最后一公里”。聚焦教育功利化、短视化问题解决,紧抓教师、学生两大关键群体,完善教师业绩考核、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办法,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更加注重教师对学生思维品质形成、个性发展成果的认定,着力摒弃“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片面业绩观,让评价的指挥棒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让教育回归育人质量提升本位。
聚力校本研修落地,培育减负提质“新动能”。聚焦教师育人素养、育人能力提升,摒弃高大上、不适用课题研究,针对全区性、学校个别性教育教学短板,立项校级小课题54个。组建小规模学校联盟3个,建立联合教研机制,推动联盟内教师互动、研修互促。建立强弱学校结对机制,中心集镇4所学校结对农村薄弱学校7所,并通过名优教师课堂示范、专题讲座、小课题研究指导,带动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持续深化。2021年以来,全区41所中小学围绕课堂组织能力、作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开展校内、区域内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活动480余次,参与教师2100余人次。
聚力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筑牢减负提质“生命线”。成立教育科研中心组,聘任省市级名优教师成员35人,专题就“双减”政策背景下全区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着力建设涵盖各学段、各学科的有效课堂。针对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现状,提出传授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授课必备四环节,精简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生命线”、学生发展“主导线”。
聚力社团建设运行,做靓学生个性发展“风景线”。指导学校挖掘本校发展历史、本地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办现代学校要求,组建柔力球、姚基金篮球、李永波基金羽毛球等中小学体育社团110余个,柏林金钱棍、射箭提阳戏、区实验小学陶艺等艺术社团130余个,打造市级优秀学生艺术社团7个,全区1.1万余名学生选择1-2项参加,以此培养兴趣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