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核技术,大家总会和原子弹、氢弹、核电站等联系在一起——由于对核技术缺乏了解,人们往往谈“核”色变。事实上,核技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医院做CT、肿瘤治疗、食品辐照保鲜、污水处理……核技术几乎渗透到各个领域,可谓神通广大。
12月12日,在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原院长杨岐给大家揭开了核技术应用的神秘面纱。什么是核技术应用?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也被一一解答。
神通广大!
核技术就在你的身边
除了造原子弹和发电,核技术还能干啥?核技术看似高大上,实则越来越接地气。实际上,核技术的应用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几乎渗透到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你知道吗?核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各个领域,被纳入了世界高科技角逐的竞技场。你知道核技术可以用于食品的保鲜与灭菌么?你知道核技术可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么?你知道核技术可以用于害虫防治么?
“高大上”的核技术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究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杨岐在这里从工业、农业、医学、环境保护四大领域进行了介绍,来,我们一图看懂!
此外,杨岐介绍,核电、核电装备制造产业前景光明。核电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发展核电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核电装备制造则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现状如何?
四川核技术应用产业潜力巨大
核技术应用一直以其应用广泛性、高度渗透性和很强的产业关联与带动性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杨岐介绍,目前世界上核技术应用产业化规模近万亿美元。我国核技术应用目前已形成一个新型的产业群体,相关的研发与产业化机构有300余家,直接年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所涉及和带动的产业超过5000亿元。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然非常明显。
那么,四川在核技术应用产业方面目前现状如何?杨岐从优势和不足方面进行了分析。
说优势——
四川是我国核工业重要基地,建成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已成为全国核技术产业发展的大省,积累了雄厚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学科发展、产业基础等各方面在国内均有显著特点和优势。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大学、四川原子能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还有一批优秀核技术应用企业,具有全国一流的核技术研究实力,拥有一支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研发队伍,拥有核技术应用的必要优势基础设施,在辐射育种、同位素生产及医学应用等核技术应用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杨岐说,核武器技术及动力核技术中的核潜艇、核动力航母的研究开发都在四川,在国内绝无仅有。其中,动力核技术主要用于核能发电。四川的核电在国内具有得天独厚、首屈一指的综合优势。
谈不足——
四川核技术及产业与核技术大国、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无论在技术水平上,还是产业规模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年的直接年产值只有几十亿元人民币,与我省作为国内主要核基地的地位不相称,远未发挥出我省在设备、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多年来一直处于“技术实力强、市场拓展慢、产业未做大”的局面。
找原因——
制约四川核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4点: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缺乏引导和规划、投入不足;条块分割、力量分散、体制不顺、机制不灵;技术人才短缺、技术创新乏力、成果转化缓慢、没有龙头牵引;法规陈旧、管控不当、政策不活、支持不力。
怎么发展?
4个“创新”加速核技术应用
为了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核技术应用的强劲需求,以及在国际上日趋激烈的核技术应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杨岐建议,四川省大力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近期应发展核医学与放射性药物、同位素及制品、辐射加工与育种及核探测技术与装备领域和产业。
同时,他也对四川省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给出了4点建议:
一是观念创新。认识到核技术应用产业的重要性、带动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将其列为高端成长型产业予以扶持,建立高层次协调领导机构,由一名省委常委或副省长负责,挂靠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协同相关政府部门,强化对四川省核技术应用及其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
二是技术创新。狠抓人才培育,全面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研发,占领高端、保持前沿;改变一些关键设备、重要同位素制品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三是体制机制创新。以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为契机,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引进国际、国内优势企业资源,来加强与我省核技术应用企业间产业与资本的合作。
四是政策创新。制定符合核技术应用产业特点,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与配套措施,给予等同生物药业的政策优惠。
省长点评:
省长尹力说,人们往往“谈核色变”,主要因为对核在育种、治病、环保等方面的应用知之甚少。四川是我国核技术的摇篮。发展核技术应用,四川有着许多优势。他强调,当前核技术应用发展方兴未艾,应成为四川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家要形成合力,不能只停留在概念上,要在精密仪器的监测等方面推出相应的产品,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