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昭化区2017年度质量分析报告
2018-03-05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办公室

2017年,昭化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全省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市质量品牌发展大会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对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要求,以建设质量强区为主线,以提升质量竞争力和质量总体水平为目标,以提升“四大质量”水平为着力点,以保障质量安全为突破口,努力提升全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质量总体状况

(一)产品质量状况

1.工业产品质量状况

(1)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状况。2017年,共抽检我区27家企业36批次产品,合格35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7.2%,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05个百分点。其中省级联动专项抽查21批,省级专项抽查4批,市级专项监督抽查11批,产品类别涉及建材、轻化工、农资、配饰和食品相关产品等5大类产品。

从产品类别来看,建筑用烧结普通砖抽查10批次,合格率100%;配装眼镜抽查2批次,合格率100%;农资有机肥料抽查2批次,合格率100%;食品相关产品(聚酯(PET)无汽饮料瓶)抽查4批次,合格率100%;中密度纤维板抽查2批次,合格率100%;中小学作业本抽查3批次,合格率100%;车用汽油抽查9批次,合格率100%;液化石油气抽查3批次,合格率100%;车用压缩天然气抽查1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为0,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水露点,造成水露点不合格的原因是压缩天然气的含水量过高。车用压缩天然气质量依旧有待提升。

建筑与装饰装修材料抽查合格率较2016年上升,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食品相关产品和其它产品抽查合格率与2016年持平。(生产领域工业产品抽检情况见表1)


产品类别

抽检批次

合格批次

不合格批次

合格率(%)

烧结普通砖

10

10

0

100.00

配装眼镜

2

2

0

100.00

有机肥料

2

2

0

100.00

聚脂PET无汽饮料瓶

4

4

0

100.00

中密度纤维板

2

2

0

100.00

中小学作业本

3

3

0

100.00

车用汽油

9

9

0

100.00

液化石油气

3

3

0

100.00

车用压缩天然气

1

0

1

0

2017年总体情况

36

35

1

97.22

表1.2017年生产领域工业产品质量状况汇总表

(2)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状况。2017年共抽检市场流通商品70批次,合格59批次,不合格11批次,合格率84.29%。产品类别涉及钢筋、成品油、肥料、农膜等产品。(流通领域产品抽检质量状况见表2)

不合格产品及主要指标是:钢筋和重量偏差和力学性能不合格;肥料有效磷、氧化钾、腐殖酸、总养分、氧化钾等指标超标;成品油硫含量等指标超标;木工板横向静曲强度,甲醛释放量不合格;油漆耐洗刷性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状况见表2)

产品类别

抽检批次

合格批次

不合格批次

合格率(%)

钢筋

8

4

4

50

成品油

23

22

1

95.65

肥料

19

17

2

89.47

农膜

1

1

0

100

其他

19

15

4

78.95

2017年总体情况

70

59

11

84.29

表2. 2017年流通领域产品抽检质量状况汇总表

2.食品及食用农产品质量状况

2017年共抽检食品样品30批次,其中:生产环节抽检6批次,合格6批次,合格率100%;食品流通环节12批次,合格12批次,合格率100%;餐饮服务环节12批次,合格12批次,合格率100%。(食品抽检质量状况见表3)


产品类别

抽检批次

合格批次

不合格批次

合格率(%)

白酒

4

4

0

100

豆制品

4

4

0

100

粮油类

6

6

0

100

糖果类

3

3

0

100

蛋制品

3

3

0

100

水产制品

5

5

0

100

火锅底料

5

5

0

100

2017年总体情况

30

30

0

100

表3. 2017年食品抽检质量状况汇总表

另抽检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331批次,合格330批次,合格率为99.7%。不合格原因为农残超标。(食用农产品抽检质量状况见表4)

产品类别

抽检批次

合格批次

不合格批次

合格率(%)

畜禽肉及副产品

26

26

0

100

水产品

12

12

0

100

水果类

70

70

0

100

蔬菜类

223

222

0

99.55

2017年总体情况

331

330

0

99.70

表4. 2017年食用农产品抽检质量状况汇总表

3.药品质量状况

2017年共抽检药品样品67批次,合格65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97.01%。与去年相比提高约3个百分点。造成不合格的主要指标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性状不合格。(药品质量抽检状况见表5)

产品类别

抽检批次

合格批次

不合格批次

合格率(%)

中成药

32

31

1

96.87

化学药品

26

26

0

100

中药饮片

4

3

1

75

抗生素

4

4

0

100

保健品

1

1

0

100

2017年总体情况

67

65

2

97.01

表5. 2017年药品抽检质量状况汇总表

4.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状况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2017年省农业厅在我区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抽检和监督抽检11次,抽检农产品10类,样品183个。抽检范围为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猪肉、猪肝、鸡肉、鸡蛋、牛羊尿、水产品,样品检验合格率98.8%;区内乡镇农产品检测站快检蔬菜、水果等样品2441个,合格率达98 %以上;瘦肉精专项抽检样品3631个,检验合格率100 %。

(2)动物检验检疫监测情况。全年开展水产品抽检15批35个,合格率100%。动物检疫418.4万头(羽、只),其中猪69万头,牛1.4万头,羊8万只,家禽340万羽,检出病畜害畜禽为0。无害化处理率100%。

(3)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2017年农产品种子抽检2批10个,合格10个,合格率100%。农药抽检2批30个样品,合格29个,合格率95%。畜兽药监测2批12个样品,合格12个,合格率100%。

全区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总体安全形势良好。 

(二)工程质量状况

1.建筑工程质量状况

2017年我区在建项目52项,其中新开工14项,建筑面积12.95万平方米,其中继续受监工程28个,新增受监工程24个,监督覆盖率100%。全年共办理安全文明评价15份,办理质量监督报告16份,办理竣工验收备案书10份,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产权备案、安装、使用、拆除共计15项,新办理质量监督手续的工程签署责任书、承诺书10项,新办理竣工验收备案设立永久性标牌的工程11项。在安全检查、专项检查和安全巡查中共出具《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50份,下发《处罚建议书》3份,整改回复率90%。

2.交通工程质量状况

2017年在建重大工程2个,其中红岩嘉陵江大桥,目前已完工,并通过验收;邓家河大桥,目前已完工20%。

全区村道建设,除63个脱贫村道路外,重点在王磨片区、朝沙片区以及其他乡镇的偏远村组共下达道路建设任务两批,总里程504.25公里。第一批下达81.3公里,其中新建77.5公里,加宽3.8公里;第二批下达422.95公里,其中新建276.06公里,加宽146.89公里。其中已完成村组道路硬化448.4公里(除临港现代农业园区4.85公里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正在铺筑水稳层,预计以上道路在2018年1月底完工),完成入户路硬化51公里。建设总里程超计划完成市下达目标。

全年共到施工现场检查60次,实施项目监督检测42次,召开工地会议8次,发出质量安全检查通知书20份,发现质量问题30条,安全问题 28条,其他问题8条,提出整改意见40条,责令处置返工3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了整改通知,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复查,全区在建受监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均处于受控状态,施工安全形势稳定。

3.水利工程质量状况

2017年全区在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标段,以下均简称项目)共216个,其中续建项目49个,新开工项目167个,主要包括新建水库工程、灌区改造、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山坪塘增效扩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集镇供水工程等类型项目。 其中区级质量监督机构监督项目212个,质量监督覆盖率100%。截止日前,已完成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191个,工程项目全部一次性通过验收,合格率100%。 

工程质量检测情况为:总抽检点数为518个,合格点数为518个,合格率为100%。抽检项目主要有土方填筑压实度(相对密度)、土方渗透系数、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抗渗、灌浆工程等。 

质量评定与验收情况 :完成单元工程质量评定3624个,合格率100%,其中优良2564个,优良率70.8%;分部工程质量评定282个,合格率100%,其中优良10个,优良率3.5%;单位工程质量评定238个,合格率100%。 

2017年在建的所有水利工程项目未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三)服务质量状况

1-11月全区接待旅游人数625.8人次,完成目标的103.4%,同比增长24.1%,实现旅游总收入36.5亿元,完成目标的96.1%,同比增长27.8%,门票收入893.17万元,完成目标的95%,同比增长16.3%。检查旅游业务经营单位 22家,企业检查家数覆盖率达100%。

(四)环境质量状况

1.水质量状况

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质持续稳定达标,达标率100%。其中,渔洞河水质持续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域标准,水质状况为优;备用水源紫云水库持续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水质状况为良好。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上半年达标率95%,其中19个乡镇地表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2个乡镇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1个达标,1个不达标;下半年达标率为100%。

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达标为100%。其中,马蹄滩电站断面(柏林河)水质达到Ⅱ类水域标准,水质状况为优;泉坝污水处理厂断面(长滩河)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标准,水质状况为良好。

2.空气质量状况

城市空气质量:截至12月17日,全年共应测351天,有效监测336天,其中,空气质量为优91天,良223天,轻度污染19天,中度污染3天,重度污染0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3.5%。

3.声环境质量状况

全年开展1次昼间监测,每个网格监测10分钟。对全区55个网格点位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全区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5.7 dB(A),与上年同期的67.6 dB(A)相比下降1.9 dB(A),达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划分一级标准,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2017年全年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1.1dB(A),与上年同期的57.2dB(A)相比下降6.1dB(A),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划分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较好。

二、质量强区与品牌战略推进情况

(一)质量宏观管理进一步强化。组织开展了年度质量目标备案工作,制定了质量强区2017年行动计划,召开质量强区联席工作会议3次,质量强区工作有序推进。印发了《广元市昭化区质量工作考核办法》,首次对区级部门开展了年度质量工作考核,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全面启动了第二届区长质量奖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各部门、企业及社会对质量工作的关注度与积极性,企业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全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工作有了明显提升或改进。

(二)品牌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围绕全区特色优势产业,组织我区农产品、食品、工业产品、旅游、建筑工程等主管部门开展首次品牌培育建设调查摸底,掌握了我区品牌建设成果,梳理了培育建设对象,基本做到了家底清。出台了《广元市昭化区“十三五”质量品牌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统筹谋划了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落实了建设责任,品牌建设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组织开展了首次名牌企业证后监管工作,持续开展打假保名工作,企业责任进一步落实,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品牌培育创建成效明显。2017年底,全区品牌建设工作有力推进,新增“三品一标”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昌禾食品申报第十六届广元知名品牌已进入公示阶段,中纺粮油(广元)公司成功进入第二届广元市市长质量奖现场评审,第二届区长质量奖评选工作全面推进,全国昭化生猪养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柏林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丰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宏观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不够,协调指导全区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有效性不强。质量工作安排部署和工作落实没有形成闭环,日常检查督促不够,动态情况掌握不足,没有形成质量推进的整体合力。当前的质量工作还不能够完全覆盖现代质量工作的全部内涵,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开展还停留在表面。行业协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在内部行业或组织内部质量管控上自律性偏弱,对于行业质量现状、推进行业质量发展方面重视不够。

(二)产业质量基础整体较弱。从宏观上看,全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体产业中比重偏低,规上企业占比较小,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不多,竞争力有待提升。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低,服务支撑能力不强。从微观上看,部分企业生产水平偏低,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老旧。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能力不足,意识不强,质量基础薄弱,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特别是小型和私营企业在质量管理人员、设备、检验等方面的短板明显,监管难度较大。

(三)质量监管工作难度加大。一方面,全区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素质低”的特点。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自检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较低,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监管上均存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食品产业链长、涉及环节多、监管工作量大的现状,容易出现监管的漏洞和死角,行政风险加大。

(四)检验检测能力配备不足。区本级公共检验检测机构仅能满足少量检测需求,部分行业本级检测能力几乎为零。多数项目检测需送省、市级或第三方机构检测,检验检测能力无法满足监督抽验和风险监测的需要。检测成本高、周期长,给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三、对质量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围绕质量品牌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以销号制,逐项落实发展任务。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效用,进一步推动落实政府领导、部门监管责任落实,逐步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市级部门下达的质量考核任务,落实本级质量重点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质量共治格局。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没有完成分解的目标任务、质量考核工作任务落后影响全区质量强区工作的,给予通报批评、严格问责。

(二)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优化产业要素配置,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改造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性快速发展,提高产业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大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推动建立企业标准、完善计量设备、开展质量认证、建立内部检验检测机构;帮助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建设,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三)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强化监管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更加科学的监督抽查制度、风险监测体系、信用管理制度,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工程及重点服务项目的监管。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加强监督,引导行业诚信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消费者组织的调处作用。要大力开展质量教育,引导消费者积极举报质量违法行为,着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质量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一是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以名牌产品企业、质量奖获奖企业等优势企业为标杆,通过行业对比、市场竞争等方式推动企业质量竞争力,引领和推动辖区中小微企业引入卓越绩效管理等现代质量管理方法,自觉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二是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等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以认证活动开展推动企业严格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验、落实售后服务责任,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三是要落实企业质量责任。推动企业探索建立质量控制的关键岗位责任制,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明确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质量责任,促进企业自觉担负质量责任。

(五)进一步抓好公共质量基础建设。一是加快农业、食品、建筑等公共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特别抓好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二是推动公共信用交换平台建设。推动食药工商、质监、农业、统计等相关部门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动;三是逐步建立质量诚信分类分级评价机制和公示制度,将质量信用等级划分结果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加大打假治劣力度,提高质量失信违法成本,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

 广元市昭化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2月7日          

Copyright 2003-2019 www.cnzh.gov.cn www.cnz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广元市昭化区委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广元市昭化区委宣传部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0839-3271443)、区政府办(0839-8725079)、区记者站(0839-8722129)、区网信办(0839-8722512)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8110007 备案号:蜀ICP备11001032号 川公网安备 5108110200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