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见初心 枝叶总为民
——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纪实
为切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基层便民服务建设水平,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以实现群众“家门口”办事、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为目标,多举措优化服务方式,扩大基层服务半径,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立利民之志,构建完整“便民链”
“乡镇撤并之初,我们总是担心,路太远,办事不方便。”柏林沟镇党阳村村民夏思军曾经忧心,撤并之前,夏思军本来是文村乡的群众,因为自己没有车辆,便开始担忧办事要多跑10多公里路。
“真没想到,我们的担心完全多余。”夏思军笑着说,“现在很多事情都能在村上办,我们只要提交资料到村上的代办站即可,办好了就通知我们,根本不需要跑远路,比原来还方便。
针对两项改革后群众办事路途变远、办事成本更高等实际困难,柏林沟镇通过实地调研、意见征集、专题讨论等方式全面掌握改革后的镇情和民生需求,形成建设合力、整合现有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完善管理制度、充实后勤保障等,构建出“群众+村便民服务室(网点)+文村便民服务站(纽带)+镇便民服务中心(中心)”便民服务链。村组干部受理群众待办事项后,统一到便民服务站集中办理,遇无法直接办理事项,服务站干部会登记每日事项并反馈至镇中心分类转职能站所受办,镇域内横向到边、纵贯三级的“村受理、站代办、镇中心办结”便民服务通道畅行无阻。
为便民之举,突出两个“便民日”
“党委政府的确是在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照顾老百姓逢场(赶集)办事的习惯,就调整了工作时间和地点,开设逢场天和集中办公日,这样的调整既方便了群众在家门口办事,也让文村社区逢场日热闹了许多。”文村社区支部书记李宥环说。
多年来,当地群众已约定俗成了逢场天(赶集日)赶集时集中办理购置农资物品、添补生活用品、存取现金交易、办理个人政务事项等事情。为实现群众少跑快办、就近能办,柏林沟镇在下辖文村片区设置逢场便民日,纳入社保、医保(残疾)、民政等高频事项入驻文村便民服务站办理。同时,确立每月第一周逢场日为便民服务站集中办公日,镇中心所有业务窗口、镇各站所会集中到文村便民服务站提供新农合、医疗救助、农村低保、农业补助、残疾优抚等各类事项办理服务,开展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劳务转移、农技知识等政策知识宣讲及咨询服务,深入村户对上月办理事项进行回访,切实发挥农村基层便民服务平台便民作用。
自乡镇区划调整以来,柏林沟镇村干部共计回访医保、退役军人、劳动保障等各类事项200余件,深得群众认可。
行为民之法,用好三项“工作制”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两项改革后,面临着许多配套变更的事项。如何让基层群众办事更方便,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柏林沟镇党委书记周明雄说。
为保障基层便民服务质效,柏林沟镇实施人员弹性管理、制度刚性约束“双线”模式,配套建立三项制度:成立一个“代办领导+3名值班干部”的值班轮办工作小组,实行“定时坐班、全程代办、跟踪回访”服务原则,有效化解两项改革后群众因路途远该办的事情未及时办理而产生的不良情绪,让群众在“家门口”好办事;按照委托、受理、代办程序,工作人员每天对权限内能够办理的事项当场办结,对需镇中心集中办事项会承担“第一责任人”报送资料、全程代办;每月采取到户回访、到村调研、现场督办等方式,围绕办事服务态度、业务工作水平、办事流程等进行调度,形成调度清单,统一整改,从根本上提升“两项”改革后便民服务质量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
目前,柏林沟镇已摸排办理不及时、干部服务群众意识不优等问题17个,并全部整改,从源头上化解群众办事“心结”。
施惠民之招,优化四项“服务端”
特殊事情特殊办。今年80岁的马蹄滩村村民康仕科,因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女儿在外地务工。村干部了解到具体情况,就主动到户帮其办理高龄补贴。
“我的高龄补贴办理,我没操一点心,全是村干部帮我‘跑腿’。”康大爷感激的说道。
今年以来,柏林沟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主动作为,拓宽便民端口,通过集中宣传、入户宣讲、定点公示等方式,对惠农政策、办事程序、服务项目进行宣传,力求群众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营造“窗口即导办台、工作人员即导办员”机制,引导群众快速找准窗口、快捷办理业务,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特殊个体提供“陪办”服务,优化导办服务端。提供窗口工作人员电话以备业务咨询及预约,实行节假日由社区工作人员对预约服务内容进行登记,并统一安排预约服务,切实做到便民服务“不打烊”,优化预约服务端。村便民服务室工作人员针对体弱多病、老年人、残疾人、文盲半文盲等特殊群众,提供上门接件服务,让群众享受足不出户办理业务的“特殊服务”,优化上门服务端。
今年1月至5月,已受理预约事项136件,上门服务62件,一次性办理便民服务事项987件,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100%。
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柏林沟镇将继续立足“放管服”改革、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等支点,加强队伍过硬服务能力建设,升级便民服务平台,完善管理考评制度等,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打造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新样板”,奋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杨黎明 何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