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广元昭化:探索“党建+”融合机制 激活就业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3-08-28 17:22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招聘会上的工作不仅专业对口,薪资也不错,我已经报名了,希望接下来能面试成功。”7月,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元坝专场活动现场,21岁的高校毕业生余梦娴兴奋地说。


技能培训、现场招聘会、“杭广协作云……”近年来,昭化区坚持以党建为统揽,着力加强党建引领就业组织建设,持续打造就业服务阵地,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平台载体、服务模式创新,以“四个三”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引领高质量充分就业提质增效,加速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我们打造了‘党建+’就业服务新模式,通过完善党建架构、聚合就业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培育高技能人才等举措,助推全区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昭化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席天印表示。


党建+微管家:实现就业“全覆盖”


“请不要将电瓶车乱停乱放……”8月20日,在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青梅路社区,社区网格员杨帆身穿红色马甲、手拿笔记本,开始了每天的社区巡查工作。


“我们每天都会去小区、菜市场进行走访,维护辖区内群众安全。”杨帆一边忙着记录巡查情况一边说,“这个工作挺不错的,不仅离家近,而且工作强度不大,每天下班后还能陪孩子散步。”


据悉,杨帆是元坝镇青梅路社区兴源小区居民,因为要照顾家庭,只能寻找近处的工作,但青梅路社区主要是居民楼和学校,大部分工作已经饱和,这一度让她困扰不已。


“多亏了我们小区的微管家冯叔。”杨帆坦言。


半年前,刚从超市买完菜回家的杨帆在小区门口遇见了兴源小区微管家冯刚,在得知社区正在招聘网格员后,杨帆第一时间选择了报名。


“我在社区群里一看到网格员的招聘信息,立刻就想到了小杨。”冯刚笑着说,“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帮群众解决就业问题,我觉得非常满足。”


收集民情民意、开展志愿服务、摸排矛盾纠纷……为切实解决群众就业难题,昭化区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引领就业的首要任务,聚焦社区治理,在青梅路、六零四、拣银岩3个社区,组建部门、镇、社区联合党支部,设楼栋(地段)党小组,党小组设2—3名党员微管家,为社区群众提供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点单式”“集成化”服务  1123人次。


“我们设立了8个党小组和86名社区党员微管家,采取入户走访的方式,不定期宣传创业就业相关政策、推送招聘信息。”元坝镇青梅路社区党委副书记高华介绍,“自党建治理体系成立以来,我们已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近100人,群众满意度非常高。”


党建+企业:搭建就业“大平台”


“现在我在这里上班,每个月可以挣3000多呢。”8月22日,走进拱·昭林禽(菌)生态循环融合示范园,天星村村民李虎三正坐在门卫室里记录工作人员的出入情况。


因为肢体残疾,李虎三只能在家务农,但收入并不可观。去年2月,听说拱·昭林禽(菌)生态循环融合示范园在招聘门卫,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没想到真的通过了。”李虎三笑着说,“这份工作不仅有社保,而且可以随时回家照顾家庭,我非常满意。”


在拱·昭林禽(菌)生态循环融合示范园,像李虎三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无论是搭建大棚还是养殖土鸡,我们都会优先在本地进行招聘,为天星村的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四川信德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映刚介绍,自从该公司落户天星村,共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就业超40人。


2023年1月3日,拱·昭林禽(菌)生态循环融合示范园的承建单位四川信德农牧有限公司被认定为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帮扶基地。今年以来,昭化区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整合拱昭两地组织、人才、技术资源,建立“山海同心”党建联建平台,并采取“浙商企业+基地+农户”的创业帮扶、就业帮带机制,有力推动当地农村劳动力可持续、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为有效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发展政治功能,整合人社、团委、妇联等部门资源,通过构建‘人力资源产业园+零散工市场+劳务专合社’区域性公共就业服务综合体、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园、创建市级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园等方式,合力搭建党建促进就业平台载体”昭化区人社局机关党委书记李德泉同志说。


截至目前,该区建成零工市场1个、劳务专合社12家、创新创业孵化园区30余个、市级农民工返乡示范园5个,在建综合性人力资源产业园1个,促进就业2.8万人。


党建+培训:拓展就业“新空间”


和面,发酵,擀平,刷油……8月20日,走进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普子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旅游餐饮服务培训正在进行中。


“讲得太好了!不懂的地方经过老师点拨后,一下子就明白了。”普子村村民徐建斌激动地说。


本次培训为期10天,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式面点制作选料、配料、和面、蒸煮、烘烤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和现场示范,引导学员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中式面点的制作技术,确保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这个培训内容是完全免费的,而且老师非常认真负责。现在我制作出来的中式面点,色香味俱全。”徐建斌一边揉面一边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准备自己开一家饭馆。”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技能水平,近年来,昭化区行业党委牵头整合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培训资源,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产教融合”技能培训,“葭萌木匠”劳务品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注册。强化技能大师、技艺大师培育,举办木工雕刻等技艺培训,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促进家居、稻鱼米、道地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技能培训在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还进一步促进了我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开展。”昭化区人社局副局长吴杰同志介绍,今年,昭化区已开展产业、养殖、保育、驾驶、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领域职业技能培训34场次,涵盖学员近1400人,促进群众就业创业1123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昭化区着力发挥三级党组织促进就业作用,不断推动党员“小红帽”“红袖章”“红马甲”和服务小分队在转移就业、保障用工、品牌培育中形成聚合效应;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在落实政策、打造业态、公益服务等方面,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促进稳岗、拓岗、扩岗,增加就业。


昭化区人社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党建作用,持续整合辖区内就业创业资源,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邹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