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化镇深挖资源优势,以平台建设为契机,持续创新载体和形式,精准务实服务基层治理,倾力打造具有昭化特色的“有事来协商”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政协履职贡献率。
一是搭好协商平台,实现"全域贯通。构建"1+13"镇村协商体系(1个镇级联络站、13个村级议事室)。围绕天雄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组织乡贤,在翟家大院建设“有事来翟里”议事平台,化解变压器排危、道路建设等问题7个。打造牛头村“有柿慢慢说”议事平台,开展议事活动5场,成功协助举办柿子节2期。完善建设政协委员之家,构建书香政协、有事来协商、政协委员联络点阵地,累计开展联络活动13次,覆盖政协委员37人次。
二是聚焦热点问题,凸显"民生温度"。聚焦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民生问题,开展议政性协商4次,化解集中信访1起、个访矛盾7件。成功协助推动浙川荟馆建设,并于今年4月挂牌开馆,解决灌溉用水短缺、道路交通出行,景区停车难等民生问题6件。修订《天雄村村规民约》,用“乡村知客”方言快板宣传,红白喜事铺张浪费减少50%,相关案例入选区级典型。
三是创新机制形成,增强"品牌效应"。着力开展三大专项行动,以平台建设推动议题选报,以协商议政解决民生需求,以矛盾化解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建立“红黄绿”三色进度管理台账,建立"协商项目库",对15个入库协商议题全程跟踪,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做优做亮葭萌议事品牌,充分发挥“有事来翟里”“有柿慢慢说”等村级议事平台作用,探索与红岩、剑门关等相邻乡镇建立翠云廊蜀道生态保护联合协商机制,开展跨区域协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