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文明实践在身边】“植”此青绿 描绘昭化“诗意画卷”

昭化发布
2024年03月16日 02:18
图片
图片

图片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元市考察了解古蜀道发展历程、翠云廊整体情况和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时说道。


为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昭化区通过挂牌保护、抢救复壮、推行林长制等方式,扎实有效推进古树保护管理,助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图片

图片


春回大地万象新,植树添绿正当时。


3月15日,昭化区2024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在蜀道翠云廊昭化段开展,近百名干部群众三五成组、分工协作,挥锹铲土、分苗定植、扶苗填坑、提水浇灌……不一会功夫,一棵棵新栽种的柏树苗昂首挺立,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现出勃勃生机。


图片


“此次选择的柏木幼苗为川柏杯苗,苗高在1.2m到1.5m之间,地径1.6cm以上,冠幅30cm以上,能够很好地适应蜀道的土壤、气候、湿度等条件,成活率比较高。”昭化区林业局生态修复站站长曹广黎介绍道。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蜀道翠云廊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昭化区结合蜀道古柏断带补植,号召和动员全区人民投身植树造林义务行动中来,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共建宜居宜业和美昭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了做好古柏补植工作,昭化区还按照“识别一批、保护一批、救治一批”原则,科学制定“一树一策”抢救复壮方案,对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及主动性预防保护工作,有效维持了蜀道翠云廊昭化段景观廊道整体完整性。


2023年,昭化区对蜀道翠云廊昭化段、利阆古道、太公镇双庙村等260余株古树及后备资源进行抢救复壮及主动性预防保护工作,让每株古树在“私人订制”式的保护下延年益寿。


图片

图片


青石板路延伸至山间,苍茫古柏绵延挺拔于古蜀道两旁。崇山峻岭之间,蜿蜒苍龙,交错盘旋,郁郁苍苍。


在蜀道翠云廊昭化段,当地的护林人员每天都会开展巡山护林工作,并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所在林业部门反映。


图片






图片


“我们会在日常巡查中,检查和记录好古树的生长状况,同时对古树周围的环境进行勘察,将森林火灾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古树健康生长。”护林员徐永明介绍道。


近年来,昭化区深入推行林长制,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和林长巡山督导重要内容,压实各级林长和网格护林员管理责任,确保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图片
图片
图片


昭化区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数量众多,境内现存古树共计1106株,古树群13个。其中一级古树89株、二级古树208株、三级古树809株,包含柏木、黄连木、柿树等18科28属共32个树种。昭化区通过常态开展古树名木资源年度调查,准确掌握树种、株数、分布、树龄、坐标等详细信息,为古树保护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昭化区还实行挂牌保护,为全区古树量身定制“身份证”,市民可通过微信扫描古树牌上二维码,了解该株古树的具体信息,进一步提升古树名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参与度


图片


为了让昭化本土历史文化在古树保护中得到传承和发扬,昭化区深入挖掘古树名木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价值,因地制宜建设集组培繁育、保护利用、康养旅游等于一体的特色古树名木公园。充分挖掘古树名木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举办蜀道赛事、古树名木保护论坛(研讨会)等,促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接下来,昭化区将积极做好生态文章,不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展示古树的历史、文化、观赏、科研、教育等价值,合理规划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辑:赵柳月

责编郑晓玲  徐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昭化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