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产业跑出乡村振兴“牛”路子
——记广元市昭化区“双轮驱动”构建肉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夏日的清晨,天亮得特别早。位于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的川北地区最大肉牛羊交易中心熙熙攘攘,作为了解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窗口及川陕渝肉牛交易的重要平台,肉牛养殖业主、牛经纪、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以及进出车辆将交易中心变成了一个闹市。前脚,约30头优质肉牛通过交易中心销往重庆;后脚,从内蒙古远道而来的200头西门塔尔在此落地……
上述一幕便是昭化区肉牛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几年,昭化区坚持把肉牛羊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创新推行“以销订养、以养促销”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产销脱节难题,探索出一条“小规模、大群体、全链条、高效益”的肉牛羊产业发展新路子。
创新“以销订养”模式
破解“养什么、怎么养”难题
肉牛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昭化区地处四川盆周山区,资源禀赋,具有发展养殖业的先天优势。
但养殖户到底“养什么“,要”怎么养”?
针对发展困惑,昭化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推广“532”“1142”肉牛代养及能繁母牛代养等模式。
据了解,此模式的核心在于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养殖协议”,由企业提供“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回收”的“四统一”服务。
“农户按‘订单’要求进行标准化养殖,企业按约定价格保底回收,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和养殖门槛。”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股股长王生民介绍,目前,全区发展订单养殖户100余户,年订单出栏肉牛3000余头,有效稳定了养殖预期。
科技赋能,养殖效益水涨船高。该区聚焦品种改良与科技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当下,全区肉牛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出栏均重超600公斤。普及智慧养殖技术,搭建“川北肉牛智慧养殖信息化系统”,实现养殖场动态精准管理,建成标准化养殖场110个、智慧养殖示范户10户,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率和科学化水平。
一系列亮眼数据,展现了昭化区肉牛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川北大地间绘就一幅“牛气冲天”的乡村振兴生动画卷。
深化“以养促销”路径
打破“卖什么、怎么卖”瓶颈
“好肉牛”“好牛肉”两手抓,强化市场开发、形成完整链条,将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在本地。
在推动牛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四川亿鹏农业有限公司则十分注重拓展销售渠道。该企业将通过进行肉牛冷链屠宰加工、实行订单销售等方式,实现从“卖肉牛”向“卖牛肉”转变。
“目前,我们主要供货给餐厅和学校。后续还将建设自己的屠宰场,把牛肉加工后再销售出去……”说起产业全链条规划,四川亿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鹏滔滔不绝。
在稳定养殖基础上,昭化区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坚持品牌引领,打通优质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该区注册“葭萌牛”“小占牛肉”商标,积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宣传,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构建多元化销售网络。建成川北肉牛交易市场,搭建电商平台,在广元市区、元坝城区开设牛肉餐饮体验店2家,推出特色“全牛宴”火锅、汤锅。同时,积极与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合作关系,有效拓宽了销售半径和市场容量。
引进四川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1条,规划开发牛肉干、牛肉酱等高附加值产品,即将实现从“卖活牛”向“卖产品”“卖品牌”的转变。
做好“利益联结”大文章
解锁“联农带农富农”新密码
“每天三个饱,膘往牛上跑”,一大早,工人们便来到卫子镇狮子村养殖场拌料喂牛、清洁圈舍、记录生长情况。
广元市鑫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行“企业+集体经济+农户+专合社”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走上产业“牛”路子,形成“牧草种植+肉牛养殖+统一销售+产品营销”的产业链。
“每出栏一头牛,补助养殖户1000块钱,加工饲草则补助75元,通过在养殖场务工,本社村民人均增收5000多块钱。”卫子镇狮子村二社社长范明江说。
“链”上发力拉动“牛”经济 。昭化区探索了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通过订单生产、托管服务、技术指导等方式,将小农户有效纳入现代肉牛产业体系,形成增收合力,带动农户30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经营主体和农户互利共赢局面不断打开: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社员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探索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机制,户均分红1258元……
稳定分享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增值收益,农户和经营主体“联股联利又联心”。
该区建立“三金”股份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入园务工挣薪金、资金入股分股金等模式,全区累计流转土地9456亩,养殖户入股率达90%,解决了贫困农户就近就业问题。
牛声“哞哞”,牧歌悠扬。昭化区“以销订养、以养促销”的“双轮驱动”模式,破除了肉牛产业发展中“养难”“卖难”“风险高”等后顾之忧,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养殖端与销售端的良性互动、政策扶持与市场活力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