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一枝一叶总关情
发布时间:2016-07-12 08:44:18 来源: 广元日报

一枝一叶总关情
——记昭化区元坝镇中梁村“第一书记”谢锦

    2015年4月,昭化区委组织部选派谢锦到中梁村担任“第一书记”,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谢锦倍感亲切,同时心中的担子也重了起来。
    2007年9月,谢锦便与这片土地结了缘,大学毕业两年后,谢锦考到元坝镇当村官,就曾联系过中梁村。该村是典型的城周山区贫困村,辖5个村民小组,228户808人,其中贫困人口53户159人。
    让旱山村不喊“渴”
    “中梁村是有名的旱山村,乡村地势高,靠天蓄水,十年九旱。”谢锦谈起了中梁村村民的状况,“因严重缺水,中梁村连种旱地作物也不行,比如玉米,每当玉米扬花需要水的时节偏偏地旱缺水,导致玉米颗粒不饱满,收成大打折扣。”
    中梁村要发展,必须先解决水的问题。
    说干就干,谢锦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向上积极争取资金、向下积极发动群众,建提灌站、输水管道、整治山坪塘等,大力改善了昔日旱山村的面貌。
    “一到少雨季节,我们连吃水都要到2公里外的井中去挑,如果遇到大旱,就只有等消防车送水。”该村5社村民李玉英聊起曾经缺水的状况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好了,自从引水工程建好后,我再也不会为吃水发愁了。”
    “我们是离城区较近的村,但多年的干旱,让我们的优势变为劣势,种植蔬菜进城变卖成了大多数人的一个梦。”老村支部书记刘友枝一语中的。
    曾经遥不可及的梦,现在变得触手可及。“我家种了青椒、茄子、番茄……每天一早天不亮我们就起来摘了,再背到城里,新鲜总能卖个好价钱。”该村1社村民王申奎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
    据悉,引水工程实施后,至少让该村150余户550余人不再为水发愁。
    脱贫产业助力旱山村摘贫困“帽”
    脱贫还得靠产业。谢锦清楚的认识到,解决了水的问题,传统的小农经济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让百姓长期得实惠、可持续彻底的脱贫,产业还得跟上。
    结合该村实际,谢锦争取各类资金300余万元,通过业主带动、农户参与、合作社主导等形式,探索建立了“三金合一”的利益分配机制,建成了700亩藤椒园、茯苓产业基地500亩。
    “自从有了生产用水,并发展了藤椒产业,我家土地便租了一部分出去,自己也种了部分藤椒,肥料、树苗都是业主免费给我们提供的。”该村3社村民刘女士说道。
    产业发展短期还见不到效益,但谢锦的账本上早已计算出产业发展的长期效益,他说,藤椒与茯苓投产后预计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做群众的贴心人
    “去年70多岁的周显文老人,摔断了腿,谢书记不仅多次看望老人,还经常给老人送钱送物。”村支部书记刘培春说。
    “非常感谢谢书记,不仅给我送衣物、生活用品,还带我儿子到广元看眼疾。”提起谢锦,周显文老人不停说着感谢的话。
    “该村1社杨国华是一位右手残疾的年轻人,经常因为房前屋后的渣渣草草与邻居闹矛盾。”谢锦介绍,“通过环境整治,项目规划,杨国华一家看到环境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心情也舒畅起来,与邻居的关系也融恰了。”
    谢锦在带领大多数群众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那些困难群众,对待五保户、孤老户、特困户,更是百般关心。每逢过节,他都要上门慰问。老百姓说,他们不在乎送去多少钱,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份心意。
    去年以来,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中梁村硬化村组公路2.3公里,整治山坪塘4口,整治和新建渠系3.5千米,硬化入户路500余米,院坝2500平方米,启动120余户“六建六改”户办建设。与此同时,还探索建立了“公益积分”机制,激发了农户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大力实施村风文明工程,崇尚美德良好的社会风尚已经在中梁村萌芽生根。
    “环境改善了,产业发展了,村民素质越来越高了,群众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谢锦说。

                                                                                (记者 杨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