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广元昭化:便民到村幸福来
发布时间:2023-11-09 10:42:34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群众的幸福感体现在哪里?广元市昭化区坚持,把“小事”办实,把“大事”办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就是当地群众幸福感来源之一。

昭化,位于四川盆周北面、广元市中部,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总面积1400余平方公里,是大美蜀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全省“两项改革”后,全区各镇平均辖区面积由49.65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平方公里。辖区管理半径增大,群众办事成本增加,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成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面临的重要课题。

针对基层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昭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推行“村能办”,变“村代办”为“村能办”,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切实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打造5公里通办“服务圈” 就近办事成常态



9日上午10点,笔者走进昭化区政务服务大厅,“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前人头攒动,志愿者正在为几名老年群众耐心讲解电子医保缴纳程序。大厅另一侧,为了方便残疾人士办理业务,还专门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及紧急呼叫电话。

一个个得力举措、一项项贴心服务,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昭化区搭建“区政务服务大厅+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在12个镇和150个村(社区)统一设置无差别综合服务窗口,建成纵横贯通、功能集中的5公里通办“服务圈”。

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三级政务(便民)服务业务干部600余名,全覆盖开展业务培训,确保业务“零差错”。

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340余支,推行“定点办+流动办”“上门直办+远程协办”“提前预办+全程跟办”“志愿服务+红色代办”等服务模式,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纳入节假日预约服务范畴,形成全天候受理、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的服务氛围,将便民服务工作纳入城乡基层治理和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政务(便民)服务工作落地落实。



聚焦基层群众“急难愁盼”  让便民服务更多元



“‘帮办’模式,不仅让我们找工作不再难,也省了不少办手续的事。”昭化区卫子镇石井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推行的求职帮找、创业帮扶、权益帮维,自助办、上门办、村能办“帮办”模式,让政务服务更具温度。近日,居民刘先生因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打算就近找个工作,工作人员根据他的情况和需求,助其就业增收。

昭化区依托村(社区)劳务专业合作社、通信服务点、邮政网点、金融服务点等服务资源,着力打造集“农民工服务站+劳务专业合作社+电信服务点+移动服务点+邮政网点+金融服务点”六位一体的村级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推动便民化水平全面提升。

“累计统筹财政资金1600余万元,完成全区‘三化’建设任务。”昭化区行政审批局李明介绍,目前,全区共有5个镇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86个村(社区)被评为市级“示范便民服务站”。

同时,该区整合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对34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实施了亲民化改造,完成了基本功能区升级,新增了悦读吧、众享社等内容,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内容更加多元。



异地办事不再难  群众幸福感“成色足”



今年,昭化区行政审批局与汉中市汉台区审批服务局共同签订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合作协议,标志着该区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两地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两省事、一次办成,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为解决跨省异地办事难题,打通线上线下办理渠道,两地政务服务部门多次会商,将公安、民政等42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汉昭“跨区域通办”事项清单,全面推行“全程网办”。

此外,昭化区精准梳理第三批“村能办”事项238项,在区内实现了跨区域、跨层级联动办理,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节假日预约等8项内管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规范运行“村能办”,该区按照实行材料一次提供、区镇村三级共享,办事材料减少80%,群众跑路减少70%,审批环节减少65%,办结时限缩短85%,大幅提升“村能办”服务质效,真正实现了“村内一扇门、服务千万家”。

据了解,“村能办”运行以来,昭化区已累计办件12万余,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