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广元昭化:法治护航传统村落保护古韵新貌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2-28 16:17:59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昭化是蜀道“金牛道”上的重要节点,境内古蜀道遗址达30余千米,保留着葭萌古关、敬侯祠、桔柏古渡、关索城等大量三国古遗址,是西南地区蜀道文明的璀璨明珠。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深入巩固拓展“1+8”全面依法治区示范区和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推动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深度融合,激发“生态立区、文旅兴区”法治活力,护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聚焦党建引领弘扬“蜀道古韵”



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制度机制、推行网格治理三大举措,昭化区凝聚传统村落保护的向心力,释放高位推动的执行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昭化区成立了以党委为中心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组织机构,明确职能职责,逐级责任分解,形成“党委主导、政府主管、基层社会团体组织辅助”的多元化保护发展机制,层层压紧压实传统村落保护监督、约束和治理责任,实现责任可追溯。


同时,该区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建设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清单,督促各单位将依法保护传统村落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依托“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法治督查机制,实行全程跟踪,定期验收考核。


此外,该区还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通过“党建+网格”“平台+网格”的治理模式,建成镇级智慧治理中心,形成镇、村、专合社以及社会力量等多位一体的协作治理模式。成功保护修缮牛头村、仲家院子、双龙村阳家大院、方山村高家院子等传统村落建筑6处共596户。


凝聚法治力量延续“千年传承”



通过整合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环境审判资源,昭化区形成了立体化法治保障体系,整治传统村落保护领域的顽瘴痼疾,延续千年古蜀道文化传承。


按照《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广元市历史乡土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办法》等法规要求,今年,昭化区各镇、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辖区内传统村落的消防设施陈旧、电线私拉乱接、旅游安全、环境死角等开展全面整治,清除私拉电线10余处,新建消防水池7个,更新灭火器76个,清理传统村落周边垃圾10余吨。


同时,昭化区还召开了“传统村落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组织镇、行政主管部门等13家涉案单位参加听证,并邀请省人大代表及区政协委员作为听证员对听证会进行评议。向相关行政主体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10件,联合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回头看”,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监督合力。


此外,昭化区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联合行政、司法和民间团体三方力量,探索“生态+文化”环境资源审判保护机制,形成区域文化遗产协同司法保护工作格局,全省首个“蜀道三国文化司法保护基地”在昭化成立。



社会共建共治守护“美丽乡愁”



近年来,昭化区通过引导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传统村落、蜀道文化,促进文旅保护、智慧治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在此期间,昭化区利用“无人机”勘探、电子测绘、3D建模等智慧化手段,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文物保护单位39处,挂牌古树名木600棵,传统民居1500栋,形成完整矢量电子数据,录入全国传统村落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效化、全面化、精准化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昭化区探索建立了历史乡土建筑和传统村落有偿认领保护制度,通过转让使用权、入股收益权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认领历史文化资源,成功招引旅游开发公司2家,改造昭化詹林小筑、辜家大院、柏林沟樱花客栈等精品民宿8处,年收入达2000余万元,实现保护与创收“双成功”。


同时该区还整合了基层组织、社会公益团体力量,开展朝阳村史馆、云雾村史馆等古老建筑修复完善工作,形成历史文化、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多元一体的“微景观”,以优质的文化底蕴带动文旅兴区的“大气象”。全区村史馆年均游览人数1.8万余人,带动村民增收年均2万元,带动销售农特产品20余万元。(杨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