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工作调研(第二期)
发布时间:2016-06-24 15:19:52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第二期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612

 

 

昭化区借力旅游产业促进双创的经验和建议

 

昭化区属于典型的山区,耕地面积相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规模化发展一二产业的可能性较小。近年来,该区抢抓大众旅游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容量大、门槛低、层次多、方式灵活的优势,强化模式创新和典型带动,创新商旅结合模式打造提升昭化古城,依托农旅结合模式打造紫云村猕猴桃产业,采用因地制宜模式加快发展牛头村,内促外引、政企结合,实现了旅游双创的蓬勃发展。

一、主要特色工作

(一)龙头带动,商旅结合,商贸服务业促进旅游双创昭化古城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史家称为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昭化古城作为昭化区的龙头景区,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打造,极大的带动了周边发展和群众增收一是景区变商圈。加快古城景区商业规模化、集群化、共生化发展,成功打造了省级商业示范街——古城太守街,打造古渡人家、春秋苑、乐楼、天下鲜等餐饮、住宿、娱乐、专合社经济实体1000余个。古城景区商业的繁荣,形成了以古城景区为中心,方圆近50公里的商业圈,带动了周边县区、乡镇的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小景区、吃住游乐购等行业发展,推动55%以上的景区游客到周边乡村旅游热点二次消费二是群众角色发生转变。鼓励引导群众围绕古城景区从事旅游服务,使群众从传统农民变成了酒店管理、农家乐经营、讲解咨询、演出演绎等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古城周边群众实现就近就业近万人,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三是产品变商品。围绕农特产品变旅游商品的发展思路,做优做精具有昭化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成功推出了紫云猕猴桃、昭化韭黄、王家贡米等昭化六特旅游产品, 昭化六特系列产品价格较以往同类初级农产品增长了50%以上,1-5月,通过电商基地和景区的线上线下交易产值达580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

(二)一村一品,农旅结合,特色农业促进旅游双创昭化区紫云村地利条件为荒山、坡地,土壤蓄水性差,传统作物产量低,该村通过挖掘土壤蓄水性差劣势,发展适合该土壤特性的猕猴桃产业,实现了优劣势的转变,把猕猴桃产业变成了全村致富的主导产业。一是猕猴桃产业打通致富道路。紫云村全村201户群众全部投入猕猴桃产业发展,全村培育猕猴桃土专家技术员200余个,成功培育国家级专业合作社1个,紫云猕猴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通过国家级的品质保障、种植业主当老板技术员出售服务和就地就近务工,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传统产业时的3200元增加到2015年的1.5万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000余元,全村改建、新建住房达到90%以上,近四成农户都购买了小汽车。二是猕猴桃产业成为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围绕猕猴桃产业形成了观光农业和采摘农业新业态,每年常态化举办猕猴桃采摘节,吸引近2万人(是该村总人数的23倍)前来游玩、消费,体验采摘农业使猕猴桃的价格比平时市场价高出50%,实现了乡村旅游和农业的协调发展。紫云村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乡村之一,紫云猕猴桃被评为首批昭化六特旅游产品之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三是猕猴桃产业示范带动效果好。紫云村发展猕猴桃产业走出了困境,示范带动全区40%的乡镇成片连线发展猕猴桃产业,猕猴桃产业带动种植群众和周边群众增收超过2000元,成为全区助农增收最有成效的产业。

(三)因地制宜,群众参与,依托资源促进旅游双创昭化区牛头村处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剑门关与4A级旅游景区昭化古城之间,森林覆盖率超过70%传统民居与古树名木交相成画,牛头村的诗画山水给该村带来了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一是探索房屋土地山林入股。构建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全村200余户群众以土地、房屋、古木山林入股或出租的方式参与旅游开发,盘活了群众原以为毫无用处普通资源。二是群众自发参与项目建设。牛头村实施的项目最大限度征求和尊重群众意见,在项目前期群众是审核者,在中期是建设主体,在后期是经营者、管理者,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三是市场化运作地域节会。挖掘地域性的特色优势,招引业主成功举办了年猪节、柿子节等节会,慕名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超过1.3万人,是该村人数的14倍,牛头村成为了川北地区重要的乡村旅游景点。

(四)内促外引,多元投入,政企合力促进旅游双创昭化区创新建立招商引进一点、向上争取一点、项目整合一点、本级投入一点、群众筹集一点五个一模式,着力解决有发展心思、无发展资金的难题。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市场化模式打造景区,积极引进中青旅、索尔顿等20余家涉旅企业建设休闲娱乐、精品酒店、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资金总额突破10亿元,社会资本的注入为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二是整合财政性资金夯实旅游发展基础。近三年来,区财政争取、整合投入资金6.8亿元,进行旅游规划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提升打造等,景区的通达能力、服务能力等软硬环境持续改善。三是发挥财政撬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不断加大对涉旅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每年为发展小酒店、小餐饮、小商铺、农家乐等提供扶持资金均超过500万元。四是激发群众主体意识。积极发挥群众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入股突破5亿元。五个一模式,成功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量大、点多、面广的重大难题,形成了多方参与旅游建设的良好格局。

二、几点发展建议

(一)强化旅游发展的区域协调。一是统筹确立各地的旅游发展重点。强化旅游顶层设计,统筹划分各地最适宜发展的旅游产业和重点旅游项目,指导各地根据自身特色发展旅游,防止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过度开发,避免一窝蜂的上马同一性质的旅游项目。二是强化旅游+X”的深度融合。防止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开发的割裂,以高品质的旅游思维发展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新建基础设施,形成一片园区就是一个精致景区”“一项基础设施就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旅游景点的良性发展格局。三是开展省、市、区三级不同层次的涉旅人才培训,培育一支能策划、能指导、能建设、能管理的旅游人才队伍。

(二)发挥门票经济拉动作用。发挥门票杠杆效益,通过门票价格平抑淡旺季游客量,在淡季实行门票优惠或免票政策,以门票收入的降低换取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带动服务行业发展,以服务行业的收益平衡门票收入降低。

(三)多向发力旅游供给侧改革。强化旅游业供给层面的业态、产品、服务等创新,逐步控制、规范粗放型(随意涨价、宰客、欺瞒等)、作坊式(服务水平低)的低端旅游供给,高水平、高标准策划、打造一批精品旅游业态、项目等中高端供给。

(四)创新利益分配机制。按照政府所有、企业管理、协会衔接、商户自律原则,建起政府+企业+商户联合经营新模式。引进专业旅游管理企业,深度参与景区营运管理,并与政府分享门票等收益。组建国有独资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协同企业搞好规划管理,指导规范商户经营行为,形成政府与企业、商户共赢机制,构建就业、创业、分享的立体式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