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十载坎坷编修路 一朝成书诉史实
发布时间:2016-06-27 10:55:10 来源:昭化区门户网

注:编纂完《广元市元坝区志》时,广元市元坝区已经更名为广元市昭化区了。按照《四川省第二轮市县志书编纂规范》中“志书均以志书下限时行政区划名称冠名”之规定,该志书名仍定名为《广元市元坝区志》。

 

十载坎坷编修路  一朝成书诉史实

——《广元市元坝区志》编纂过程回望

记者  奉平

地方志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今天的广元市昭化区,历经了“卫子大区”三年多的预备期,元坝区二十多年的创业期,进入快速发展期。《广元市元坝区志》正是记载这一历史时期昭化区的发展变化。近日,笔者对该书的编纂过程进行了走访了解。

元坝建区后一段时期,无地方志工作机构。2000年9月,广元市元坝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志工作并未得到连贯性和经常性地开展。2006年4月,《广元市元坝区志》的编纂工作才开始起步。

万事开头难。面对囊括了元坝区方方面面的志书编纂工作,难度之大,并非常人能够想象。“没有经验,没有头绪,就连一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时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魏勇回忆说。

2007年11月,《广元市元坝区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逐步落实了办公地点、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在千头万绪中正式开始了志书的编纂工作。

“那时的文字编辑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尤其是像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初稿全靠纸张手写,往往一篇稿子需要反复写作打印十余次。”编纂志书时,区地税局干部刘思清就已经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了。

尽管困难重重,编纂工作还是有条不紊地开展了起来,然而,2008年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地震让社会各界将工作中心转移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上,各单位一度中断提供资料,编纂工作几近停滞。

为了加快编修速度,该区地志办一边改革传统的编纂模式,充分利用电脑这个新兴录入手段,一边报请区委区人民政府把各单位的资料提供工作纳入其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加大资料催收力度,确保资料到位及时,还一边坚持“众手成志”的原则,广泛组织和聘请社会上文字功底较好、熟悉元坝区情且热爱修志事业的人员,开设“家庭作坊”,承包作业,形成了多头并进的局面,大大加快了撰稿进度。

2009—2010年,迈入正轨的编修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1年底,全志初稿基本形成。统稿人员和执行主编根据全志结构的设计、内容的轻重、篇幅的长短,进行完善修改,或增补,或删削,或调整。

攻坚阶段,从消灭错别字、修改病句到核对人名、地名、时间、数据,再到核对史实、调整结构、增删内容,一而再、再而三,前前后后达数十次,零零碎碎历时两年之久。“主审人员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享受过周末,通宵加班也是家常便饭。”谈起编修工作的艰辛,执行主编张俊贤如鲠在喉。

2013年,志书审改进入一个新的程序。广元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少卿三次到区志编辑部现场答疑,亲自 “拿脉”把关。各审稿单位根据清样提出审改意见,编辑部除以电话对“细枝末叶”进行核实外,还对一些熟悉相关情况的人士登门走访或邀请座谈,面对面地进行了解核实。

2014年7月11日,区人民政府召开志书复审会议,原则同意上报市人民政府终审,并要求区地志办组织区志编辑部继续就审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区地志办再次将书稿化整为零,返回区级各部门和主要企、事业单位审核、征求意见。区志编辑部针对收集的意见,又进行了多番修改。于2014年8月1日上报市人民政府终审。

2014年10月13日,广元市县区志审查验收组原则同意《广元市元坝区志》通过终审验收,2014年11月26日,《广元市元坝区志》经批准获许公开出版发行,2015年12月,经招标印制成书的《广元市元坝区志》最终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