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昭化区分局 关于申请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项目立项的请 示
发布时间:2018-03-13 15:42:50
来源:广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昭化区分局
广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昭化区分局
关于申请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项目立项的
请 示
广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切实发挥标准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保证辖区内标准的有效性、合理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我区稻渔生态种养产业发展的需要,特申请制定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区域性地方标准立项。
妥否,请批复。
附件: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书
广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昭化区分局
2018年2月26日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制(修)订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申报单位: 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局
申报日期: 2018年1月16日
一、项目基本情况
|
1.项目名称
|
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
2.制定或修订
|
√制定 □修订
|
拟修订标准的编号及名称
|
|
3.涉及领域
|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公共安全 □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 □资源利用
□其他
|
4.标准属性
|
□强制性 √推荐性
|
5.采用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编号及名称
|
采用何种标准
|
□ISO □IEC □ITU □其他
|
采标程度
|
□等同 □修改
|
采用国际标准号
|
|
采用国际标准名称
|
|
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1.必要性(500字以内)
|
目前,因涉及人畜饮水安全,中、小型水库精养模式已不是我区渔业发展的方向;全面禁止网箱养殖,亭子湖库区“人放天养”的自然增养殖产量极为有限,明显制约了我区渔业的发展。为此,充分发挥我区15万余亩宜渔稻田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我区10万余亩稻渔生态种养产业快速发展,对填补我市白龙湖网箱养殖取缔后形成的产量空白,形成我市水产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稻田种植业,是一种典型的传统、陈旧、单打一的单一作业方式,植物种植与动物养殖被完全分开,即“种管种、养管养”,“只种不养”,种田用的肥料只能靠化肥 。而化肥施用后,只有35%部分有效,剩下的65%都变为污染物留在环境中。因此,农业面源污染现在已占所有污染物的1/2。农业的这种单打一的作业方式不仅造成成环境污染,而且经济效益低下。稻田只种植水稻,效益也只有600~1000元/亩,极为低下。
因此,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适当的动物养殖(包括鱼鳖虾蟹等水产养殖),形成季节性的稻渔种养结合栽培模式,可将稻田内种植和养
殖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将养殖产出的有机废弃物作为植物的营养,既改善了养殖水质,又改少化肥的用量,甚至不用化肥、农药。实践证明,基于传统生态农业实践并经过技术改造提升的稻田生态种养是解决人类未来农业危机的重要出路。
|
2.可行性(500字以内)
|
(1)技术可行性。
本标准对四川北部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稻田环境条件,养鱼稻田设施,稻田基肥施用,新型水稻育秧与栽插,鱼苗、鱼种的放养,养殖和水稻病害防治,稻田水质调节,饲养管理及收鱼技术等进行了科学规范。通过对稻田进行工程改造,适当加高加宽田埂,在田内沿田埂边开挖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的环形鱼沟,作为稻田内养殖鱼的活动场所,养殖品种主要为裸鲤、中科三号异育银鲫、中华鳖、小龙虾等优良品种。
稻田内其余90%的面积种植优质水稻,水稻栽插方式为大垄双行栽插技术或者抛秧技术。稻田内养殖水产品可吃掉稻田中的杂草、浮游生物、水生昆虫,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轻了农药作用;养殖水产品还可疏松土壤,排泄的粪便可为水稻提供生长所需的有机肥料,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水稻也可为稻田内水产品提供良好的遮阴场所,水稻扬花期脱落的花粉可成为鱼类良好的饵料。
该养殖模式主要利用田内的天然饵料生物,适当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实现亩均产商品鱼100公斤左右,销售收入2000余元;亩均产中华鳖50斤,销售收入5000元;亩均产小龙虾100公斤,销售收入5000元。同时通过少施或不施农药、化肥等措施,提高生产稻谷的品质,向社会提供优质生态大米,可提高稻谷的销售价格1.0元/公斤左右,实现亩水稻增收500元,最终实现“千斤稻,3000—6000元产值”。该标准的制定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降低稻渔综合种养成本,提升综合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操作可行性。2016年以来,我区充分发挥盆周山区特色资源优势,围绕全区丰富的低产田、下湿田,引导区内群众、业主改造稻田发展宽沟式稻渔生态种养5000余亩,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全面提升我区稻渔综合种养殖的养殖技能,实现稻渔双丰收,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水产品和大米,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已在我区进行了科学的探索研究和尝试,为标准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应用研究和实践基础。
|
三、范围及主要技术内容
|
本标准适用于广元市昭化区稻渔综合种养全产业发展,为乡镇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群众、种养业主等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技术参考。
本标准将规范稻渔综合种养稻田环境条件,稻田改造田埂的加高加固、鱼沟开挖、进排水及防逃设施,稻田基肥的投施,优质稻品种的选择,水稻抛秧或大垄双行栽插,水产养殖品种的选择,苗种放养的密度、时间和规格,稻田水质调节,投饵技术,日常管理,养殖和水稻病害防治,起捕时间和方法等。主要技术涵盖水稻抛秧技术、“大垄双行,沟边密植”水稻栽培技术、稻田水产养殖品种选育技术、稻田水产养殖育肥、暂养技术、稻田水产养殖科学投饵技术、稻虾、稻鳖、稻鱼共作茬口衔接技术、稻田病虫害防控技术、田间建设工程技术、稻田水质调控技术、稻田配套捕捞技术、生态稻谷与生态水产品生产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
|
四、所属标准体系情况
|
本标准属于农业应用技术标准体系,目前省内尚无此类标准。
|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
1.法律法规依据及与之关系
|
本标准充分遵行了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协调统一。《渔业法》第二章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病害防治工作”。 省委、省政府对稻渔综合种养高度重视,2014年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业的通知,2015年出台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 2016年省政府专题召开了全省现代水产产业工作会会议,明确要求稻田资源丰富的地区,以稳粮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这一农业新型产业。
|
2.参考和引用的标准名称和编号
|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8406.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GB/T 17891 优质稻谷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SC/T 1009-2006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NY 5072—2002 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标准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
3.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对比情况
|
省内尚无与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的标准。
|
六、基本思路、计划和保障措施
|
1.基本思路
|
《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是推进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但目前省内缺乏相关执行标准。因此,规范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稻田环境条件,养鱼稻田设施,稻田基肥施用,新型水稻育秧与栽插,鱼苗、鱼种的放养,养殖和水稻病害防治,稻田水质调节,饲养管理及收鱼等种养环节,为全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为为乡镇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群众、种养业主等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技术参考。
|
2.工作计划
|
2018年1月: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开展调研,收集相关资料,确定标准编制原则、框架结构、主要内容;2018年2月:根据调研实际完成标准草案,内部研讨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2018年3月:以会议、发函、网站等形式广泛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修改后形成标准送审稿;2018年4月:邀请专家,对标准进行技术审查;2018年5月:修改完善,形成标准报批稿。
|
3.保障措施
|
(1)健全工作机制。举全局之力,局领导统一部署,建立区水产渔政局综合协调、各股室站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标准制修订。
(2)加强人员经费保障。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建设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标准化工作队伍。加大对管理标准化建设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标准化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
(3)加强与标准专业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化标准专业组织在管理标准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标准制定提供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
|
七、有关研究基础和前期研究成果
|
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局全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发展粮油、蔬菜、畜牧、水产产业和动物、植物检验检疫及农业行政执法。2016年以来,在以磨滩镇为中心发展新一轮稻渔生态种养产业5000余亩,重点立足四川盆周北部山区特色,探索适宜于山区发展情况的新型稻渔生态种养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了全区稻渔综合种养殖的装备水平和养殖技能,实现稻渔双丰收,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水产品和大米,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
八、必要的试验验证数据及分析情况
|
不涉及。
|
九、标准是否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问题
|
不涉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