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5.12地震十周年:感受昭化新变化 震后十年换新颜
发布时间:2018-05-09 17:14:00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办公室

5.12地震十周年:感受昭化新变化 震后十年换新颜

   ——震后昭化援建项目扫描


走进昭化区,只见一排排农房拔地而起,村民安居;一所所学校美观漂亮,书声琅琅;一个个卫生院新建落成,设施完善;一条条公路蜿蜒山间,宽阔平坦;一项项产业蓬勃兴起,富民增收……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十周年,2008年到2018年,10年间,地震灾区已经从当年的断壁残垣,发展到如今的繁荣兴盛。近日,记者走进昭化区多处震后援建项目,关注了昭化区十年巨变。


援建项目——元坝一小

汇聚了澳门同胞的关爱

整齐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柔软舒适的操场,红润健康的脸庞……426日,记者来到昭化城区元坝一小,进入校园,铺设人造草皮的操场踩上去格外舒服,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

5.12特大地震使得元坝一小学校校舍严重受损,学校被迫停课,500余名师生瞬间失去了学习和生活场所,澳门同胞伸出援助之手,终于在201169日,经过3年多的时间修建,全校师生兴高采烈踏进依山傍水、恢弘大气、装备优良的园林式新校园。

据该校校长张绍迁介绍,新教学楼以“感恩楼”冠名,食堂以“思源厅”冠名,都包含了感谢澳门同胞无私援建的意蕴。“感恩楼”严格按照7级抗震、8级设防要求进行设计,主体全部采用框架结构。新校区建筑面积7230平方米,总投资1700余万元,于20092月破图动工,20113月竣工,并于当年6月交付使用。新教学楼每层都是双通道、双楼梯,以满足消防和应急疏散之需求,还配备了音乐室、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和多功能教师等。“201169日这天,全校师生“入住”新校园时,大家欢呼雀跃,所有的学生及家长为之动容。”张绍迁说。

“我们的校园环境清幽、花木葱茏、设施先进;老师们早出晚归、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学校藏书丰富、亲情网吧开放、文体活动多姿多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我们倍感荣幸,无比快乐。”学生张斌说,饮水思源,感谢澳门同胞的浓情大爱、是你们使该校师生有了学习生活的不竭动力。他们一定不负厚望,放飞梦想,勤学向上。今天的幼芽沐浴雨露阳光拔节成长,誓做祖国明天的栋梁!

元坝一小的重建,汇聚了澳门同胞的关爱,它的建成,极大改善了该校的办学条件,学校可容纳1200余名学生就读。除去元坝一小外,昭化区还有部分学校也受到了澳门同胞不同程度的资助,澳门同胞大力支持昭化区教育事业,对于地处偏远的昭化来说,也是一件可圈可点的事。


援建项目——昭化区中医院

病人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走进昭化区中医院,目力所及,不论是门诊楼还是住院楼,病人井然有序地排队候诊、医生忙碌着给病人看病的景象映入眼帘。该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可是10年前没有的情况。

据介绍,10年前,昭化区中医院位于昭化区卫子镇,只相当于一个乡镇卫生院,由于医院设备落后,业务用房不足,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待遇差,患者就医十分困难,很多时候,病人看一些小病也要乘车几十公里到市城区医院。因为这些原因,医院不仅没有病人,同时也留不住人才。

5.12地震后后,香港同胞于2009年援建昭化区中医院,2011年建成,因此上述现象从201110月份开始,渐渐的有了改变。据了解,新建的昭化区中医院位于昭化城区,由香港同胞投资1400余万,工程全部采用框架结构,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重建的昭化区中医院有病房20余间,床位60个,同时新增了电子胃镜、彩超、血液全自动深化分析仪、心电图、监护仪、麻醉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并配备了医护、治疗、检验等科室。

“现在医疗条件很好,治疗也很方便,医生的服务态度也很好,我们都感觉十分满意。”据病人罗先生介绍,昭化区中医院的医疗条件基本成熟,现在求医再也不用跑广元城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现在昭化区中医院不仅满足了辖区市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还解决了病人看病难问题,吸引了周边不少病人前来就诊。据昭化区中医院院长黄明介绍,昭化区中医院又新建了一栋住院楼,即将投入使用,这将极大的改善病人就医的环境。下一步,昭化区中医院将研究针灸康复治疗技术,打造医疗特色。


鄢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