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四强五型”让村民“锅里有碗里有”
——对广元市昭化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调查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去年以来,昭化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主战场,及早采取措施消除空壳村、扶持薄弱村、壮大富裕村,推进村集体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5170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554万元,农村人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6.2元,彻底消除了“空壳村”。他们是如何让集体经济活起来大起来壮起来的?5月4日,记者走进昭化区——
“一改”活源头推进村集体资产股份化
【现场】5月4日,一大早记者到昭化区采访,汽车行驶在沙坝乡长梁村整洁的村道上,两边,村民新修的楼房墙上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百善孝为先等标语;地里,村民正在收割油菜……
来到新修的长梁村村委会,门上挂的“昭化区沙坝乡长梁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牌子格外注目。“你们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去年的集体经济怎样?”在村上工作了20多年的现村支部书记刘荣国说:“我们村以前虽有集体资产,但村集体经济纯属空壳,没有一分钱,现在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活起来了。”
“怎么活的?”刘荣国自豪地介绍他们的“办法”:2017年7月,昭化区打造临港现代农业园区,村委会迁址,为了把老村委会利用起来,以每年5500元的租金租给回乡创业的王清贵作木材加工厂;同时投入2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建了一个年发电2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所发的电并网后一部分卖给王清贵,另外一部分还可享受国电补助,这样集体每年电费收入可达3万元;去年改土350亩,新增土地130亩,将新土地以每亩200元的价格租给业主,集体经济又增收2万多元;村上还投入20万元建了50亩脆红李,其中30亩以每亩400元流转农民的土地村集体直接收入;另20亩作为村民入股,挂果后的收入村集体与村民二八分成。“明年就要见效了”,刘荣国说。与此同时,还建起两个共30亩水面的渔塘,今后,村集体年收入可上万元。
“去年,我们除光伏发电收入外,全村847人人均集体收入分红30.09元。以后还会增加呢!”刘荣国一脸笑容。
来到王清贵的木材加工厂,58岁的刘树元在此务工,他放下手中的活说:“村上这种做法既把集体资产盘活了,我在这里打工又稳当,每月可挣3000多元呢!”
【延伸调查】去年,昭化区以贫困村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拥有者。
首先,开展清产核资。全面清理村集体经营性、非经营性及资源性资产,明确集体资产资源权属,颁发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证书,建立台账。
其次,落实成员资格。制定了《广元市昭化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以村组为单位召开会议宣传政策,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条件,严格成员申请、公示等关键环节,落实成员资格,为其履行权利和义务提供依据。
三是科学股权量化。将村集体经营性、资源性资产折算成股,平均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投入村上的特色产业扶持周转金、生产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支农资金和社会援助资金折算成股,向贫困户适当倾斜。同时,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组建了广元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昭化分中心和29个乡镇服务站,落实了村级信息员,推动农村产权规范交易。
目前,全区63个贫困村清理核实经营性资产9667万元,资源性资产12643亩,非经营性资产25285万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3553人,并对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股权量化。
“四强”聚力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撑
【现场】沿着蜿蜒的柏油乡村道前行10多公里,进入白果乡山溪村。山梁上,一座蓝色玻璃钢盖顶的崭新养猪场展现在眼前。进入厂区,这里没有一点异味;4幢猪舍旁边,安放着现代化的粪便处理设施。
正准备午休的业主王子向见我们的到来,一点不惊。他说:“这个养猪场是村上投入修的,我以每年13万元的租金向村上租下的。”
“除了租金,能赚钱吗?”“稳赚,我是给昭化区铁骑力士饲料公司代养的生猪,公司包饲料、包仔猪,然后公司以每公斤保底价16元回收,如果市场价达到每公斤18元,我还可分到0.2元的红利。我每年要代养2400头猪,每头可赚200元。今年4月,生猪每公斤只能卖到9.8元,但公司仍以每公斤保底价16元回收。”
村主任贺文茂讲道:“这个养猪场是村上用扶贫专项资金建起来的,厂房租给王子向后,每年的13万元租金中,村上提30%作为公积金来维护养猪场,剩下的就给村民分红。去年全村60户贫困户人均分红100元,非贫困户人均分红54.5元,全乡五保户人均分红520元。去年分红时,都是皆大欢喜。”
在山溪村9组,54岁的贫困户贺永清正在房前整理从山上摘的金银花准备销售。他说:“以前从没在村上分到过钱,现在有了集体经济,分的红利至少可减轻我的负担哟。”
【延伸调查】如何让集体经济强起来?昭化区坚持强化三级联动、主体培育、政策扶持、风险防范,统筹资源聚力发展。在强化三级联动中,他们建立健全了“区级统一指导、部门分工协作、乡镇统一组织,村级具体实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动机制,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指导、部门结对帮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辅导制度,整合各类资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将集体经济发展纳入脱贫攻坚、“三农”工作评价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等内容。并专门拿出10万元用于奖励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村。
为强化主体培育。该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一司一社”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以贫困村和集体资产较多的非贫困村为重点,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有集体资产且股份制改革彻底的村,由区农业局登记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内设机构的权责,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全区成立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8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127个,占村总数的100%。
在强化政策扶持上,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推脱贫奔康的实施意见》,从集体经济组织建立、项目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出台21项政策,结合区情制定了支持村集体参与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的实施办法,切实扶持集体经济发展。
2017年区财政安排了126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6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激励,全区80%以上村集体闲置资产盘活,撬动企业、社会资本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合作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区财政又整合涉农资金3200万元用于扶持147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从而推动全区村集体经济均衡发展。
为了强化风险防范,该区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健全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开支审批、票据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承包合同管理等内控管理制度,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和“村账乡(镇)管”制度,建立风险评估和防范制度,采取村民代表大会、董事会或聘请法律顾问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风险评估,对合同、协议审核把关等方式控制经营风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五型”并举因村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现场】进入明觉镇前锋村,在老村委会和旧村小里,四川省天叶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正在加工银杏叶。
带路的联(系)村镇人大主席刘方银介绍说:“这是村上将闲置的老村委会和旧村小租赁给这家公司的,村上每年收租金5000元。更可喜的是,有了这个加工厂,带动了村民种植银杏树增加收入。”
“村集体经济还有些什么?”“村上的山坪塘,以前村上要付给管护人员费用,现在租给村民,每年反而收入300元;原来的集体林场有50亩,每亩50元出租没人要,去年我们整理后,以每年200元至300元出租,很抢手,这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去年,全村集体经济人均分红52.2元,其中,贫困户户平425.3元。”
【延伸调查】调查发现,昭化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五种类型。
一是资产运营型。通过优化资源盘活存量、挖掘资源做活增量,让“沉睡”的资产资源“活”起来。如:沙坝乡长梁村出租旧村委会、集体土地,年收入超过1.5万元;白果乡山溪村整合财政扶贫资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和帮扶部门捐赠资金等建标准化养殖场,采取竞拍的方式对外招租,当年全村人均分红50元。
二是服务增收型。通过兴办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探索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等,开展农资供应、农机耕作、农村劳务中介、农村电子商务、社区绿化管护、卫生保洁等农村专业化服务,增加集体收入。陈江乡紫金村组建耕艺农机专合社,为全乡及周边乡镇提供机耕、机收服务,年服务收入12万余元。
三是产业经营型。依托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补助等资金扶持,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方式,通过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财政投入折股联营、返租倒包等多种方式,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经济项目,增加集体收入。柳桥乡普子村采取“双股合作、折股联营”方式,发展核桃1200亩,套种中药材600亩,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万元。
四是新型业态型。充分挖掘本村资源,利用政策、人脉、区位等优势,通过入股、参股、合资等形式,兴办休闲旅游型、加工增值型、网络营销型、新型能源等各类经济实体。朝阳乡灯杆村实施光伏发电项目,装机21.2kw,日均发电80至110度,年均增收2万余元,被群众誉为“屋顶印钞机”。
五是集体自建型。积极承接村内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将政府投入到村的财政支农资金、涉农项目资金采取“补改股”的方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资本市场化运作,发展集体经济。射箭乡丁角村积极运用公司开展村内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六化”行动统一配送建筑材料,年收入超过10万元。
(陆登锦 记者 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