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一季度,我区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程度出现下滑,在区委、区政府一系列恢复经济运行的措施推动下,3月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经济呈现积极变化。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3.89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居全市第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6亿元,同比下降0.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33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89亿元,同比增长1.9%。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5%、71.94%和33.82%,一产拉低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二、三产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个和0.61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恢复情况良好。一季度,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5.85亿元,同比增长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1%,拉动GDP增长1.2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8.4亿元,同比增长8.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产值22亿元,增长8.4%;重工业实现产值6.4亿元,增长9%。分产品看,全区 14 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 7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7.2%;利润总额1.1亿元,增长15.8%。
(二)固定资产投资止降回升。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4.7个百分点,增速止降回升,领跑全市。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80.7%;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40.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0.4%;第三产业同比下降65.6%。其中,建安投资(不含农户)和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1.6%和29.3%。
(三)市场消费降幅逐步收窄。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亿元,同比下降11.3%,降幅比全市低1.2个百分点,比1—2月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3月同比下降8.8%,降幅比2月收窄2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含个体)消费品零售额2.3亿元,下降13.2%。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1亿元,同比下降1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亿元,同比下降10.8%。分行业看,批发业0.7亿元,下降10.9%;零售业4亿元,下降10%;住宿业0.1亿元,下降24.8%;餐饮业0.7亿元,下降17.3%。从消费种类看,吃、穿、用、住、行五类商品限上零售额除吃类商品同比增长6.2%之外,其余四类商品分别下降25.2%、8.6%、2%和13%,消费市场受疫情影响最为突出,回落明显。
(四)财政收支压力增大。一季度,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34万元,增长8.9% ,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359万元,同比下降47.1%,税占比为30.5%,较去年同期下降32.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3亿元,下降18.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7.2个百分点。
(五)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一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71.51元,同比增加108.15元,增长1.26%,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7.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7.99元,同比增加174.26元,增长5.8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23个百分点,增收速度农村快于城镇。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外出务工人员基本返岗等有利拉动,疫情对居民收入的影响逐渐降低,居民增收预期形势相对较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存在同步性和全面性,涉及全国各个省、市和县区。不考虑疫情影响因素,我区一季度经济运行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业方面:优势减弱,短板不可忽视。1-3月,我区抓实复工复产,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和社会公众广泛认可,工业运行取得较好成绩。4月以来,各地企业全面复产,我区优势明显减弱。规上工业高基数是我区今年工业运行最大短板,一季度虽进规2家新企业,但企业规模小、产值低,一季度累计实现产值2984万元,仅拉动全区工业产值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约0.6个百分点,新进企业拉动严重不足,对持续增长形成了最大制约。
(二)投资方面:缺乏新增,“吃老本”现象明显。一季度我区累计申报入库项目9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1个,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3.1亿元,入库个数较去年同期减少4个,数量下降31%,计划总投资下降71.3%。一季度项目投资拉动主要依靠2019年末库存结转项目。同时,小项目财务凭证不规范的问题依然突出,绝大多数3000万以下的小项目没有按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做实相应的支撑资料,导致数据上报支撑不足。
(三)商贸方面:结构单一,持续增长动能不足。从一季度全市商贸数据分析,我区优势在于社消零结构以汽车行业为主,该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从而带动我区社消零增速保持在全市前列。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商业业态恢复正常,并伴随层出不穷刺激消费措施的有效推动,商贸结构多元化的地区增长空间会大幅提升。我区零售业汽车行业“一业独大”,结构不优的现状将成为制约增长的最大短板,持续增长空间较小。同时,从商贸新进规上限企业来看,新进企业以批发业为主,对社消零拉动不足,新进的电商企业运行状况不佳,没有达到预期的拉动作用。
(四)财政收入方面:创收渠道窄,增收压力大。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减缓,一定程度影响到财政收入增长;加之全区支柱税源少而小,招商引资企业税收效益不佳,土地收入中政府收益不高,全区缺乏固定的、支柱的、持续的财源项目。同时,因落实中央减税降费要求,今年财政收入预计将减收约3800万元左右,完成全年任务较为困难。
三、几点建议
虽然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各行业生产建设进度放缓,但今年我区面临项目投资结转形势良好、规上工业持续稳步回升、社消零基数压力减轻等利好局面,经济持续向好趋势仍然没有改变。要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二季度是关键的经济运行加速阶段,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和企业、项目业主一道积极分析行业自身特点、预判疫情后经济走势,通过转型升级、技改扩能、争取国家政策性投入等方式,不断强化经济发展工作稳增长措施,扭转经济失速“脱轨”趋势,把延误的生产建设“赶回来”,力争实现转被动为主动。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落实,提高工业生产运营能力。一是“内抓”在库企业,提升在库企业质量。对发展潜力好、产值大、增加值率高的企业落实重点扶持措施,千方百计促进中纺粮油等大型企业、铁骑力士等重点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同立商混、白龙酒业、大唐电站等高增加值率的商混、酒水、电力生产企业满负荷生产,不断激发在库企业内生动力。二是“外扶”拟进规企业快速发展,尽快进规入库。设定企业入库名单和入库时间表,分梯次培育。要确保工业半年目标任务实现,5月起至少实现月均1000万元左右产值新增量,即5月底前新进规月均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要确保工业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则必须按照既定进度,在二、三、四季度实现长来建材、建工工业、杨氏一九酒业、千城达、兴伐木业、盛世基业等6家重点企业分批次每季度进规2家,新进规企业当年累计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
(二)抓实进度,努力确保投资增量。一是用好结转优势,按既定工期抓紧推进在库项目建设,促使项目形象进度足以支撑数据上报,确保2019年结转余额45亿元在本年度顺利“变现”36亿元。二是强措施重点推进项目建设,要完成既定目标任务,6月底前至少确保城区农贸市场改扩建项目、广元新好农业仔猪扩繁场建设项目、云栖老井天然矿泉水生产加工项目、浓香菜籽油加工及仓储物流配套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入库(累计入库计划总投资38.5亿元)。三是各项目主管部门要落实专人做实做细项目形象进度支撑材料,不能因支撑材料不力影响数据上报。
(三)多措刺激,不断提升商贸人气。一是重点抓实汽车促销,尽管“社消零”限上结构不优,汽车行业占比太大,但要清醒认识,汽车行业不是我区“社消零”增长的负担,相反,是重要支撑,要通过以旧换新、价格优惠、购车补贴、销售捆绑售后等系列措施刺激汽车消费。二是抓住大众消费心理,疫情有效防控后,民众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将有所变化,积极引导昭化土鸡等特色农产品做好线上线下推广;大力推广平乐花海、卡尔海洋馆等昭化近郊旅游线路,抢占五一小长假消费市场;创新促销手段,充分借鉴前期区领导网络直播带货成功经验,做好昭化江鲜、特色小水果的网络推介。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商机,借“昭化肥肠”美食街区打造契机,抢占广元夜间消费市场,推出肥肠主题特色凉卤、烧烤,以广元“金街”模式打造昭化特色宵夜市场,提高昭化新城人气。四是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建立好“两本台账”(即拟培育企业(个体)台帐和企业(个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台帐)重点扶持培育,争取早日达到上限标准,不断优化限上企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增强措施,有效缩小收入缺口。一是全面清理财源税源、国有土地和国有资产,做到家底清晰;二是强化协税护税,逗硬执行《区税收共治六条措施》,做到应收尽收,同时也要全面落实疫情防控税收优惠减免和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培植固定税源;三是强化沟通协调,跟踪协调农商行税收体制改革,争取应有税收分配比例;拓展财源渠道,确保非税收入规模扩大,加快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加强土地招拍挂,加快土地指标流转,切实增加土地收入。
(五)紧盯目标,强化预警预测。一季度,得益于我区抓实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各项指标完成较好。但疫情防控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抓紧抓好二季度经济运行不可掉以轻心。金融存贷款余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邮政业务总量等错月指标采用5月数据进行核算,当前要重点做好指标预判监测。核算制度改革后,劳动人员工资作为重要核算支撑,要切实关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这5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劳动工资总额增速的监测分析。强化规上工业、社消零、项目投资、两个收入等重点指标会商调度,确保数据匹配性与协调性,准确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