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夯实劳动教育 筑牢育人基石————昭化区黄龙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初探索
发布时间:2021-03-17 17:36:00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教育局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黄龙小学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黄小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倡导从生活劳动做起,培育劳动兴趣、磨练劳动品格,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获得一定劳动实践能力,为孩子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建立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由校领导、各中队辅导员组成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出台了《黄龙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标准》《黄龙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将劳动课程纳入课表,从而保障了劳动教育时间,教导处主管并协同德育等部门,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设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并对劳动教育进行考核,将劳动课成绩计入学生成绩册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注重师资培养。教师的劳动素养直接关乎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为保障劳动教育落实到位,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队伍建设采用内培和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将劳动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内容,整体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观念;对承担劳动教育的专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准。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三落实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每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前,劳动教育领导小组首先组织人员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组织人员在认真选择场所、设施、材料、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制定安全、科学的活动流程、操作规范。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细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坚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职责和权利。

增强劳动教育成效

一、遵循学段特点,把握适当原则。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理想,是每个少年儿童成才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需从娃娃抓起并一以贯之。学校按低中高学段,确立了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及生产劳动等不同劳动教育内容及目标。

一、二年级学生初步学会自我服务、家务劳动,让其在劳动中体验自理、自立的乐趣,明白人人都要劳动,争做爱劳动的好孩子。三、四年级学生通过家务劳动及简单生产劳动实践,让其获得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其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人格品质。五、六年级学生通过参与生产实践劳动及服务性公益劳动,懂得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培养集体合作意识,锻炼坚韧不拔意志品质,强化社会责任感。

二、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创新劳动”。1.建立劳动基地,强化校本特色。学校为农村小微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垦劳动教育基地,为孩子提供劳动教育的“试炼场”。针对校园中的绿地开设“微田园”领地活动,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以及进行农作物种植。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实践、观察、实验和尝试等活动,培养其动手及观察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将知识运用于劳动实践,知行合一。2.借助学科融合,树立“大劳动”观。校园面积不大,课程时间紧张,怎么开展好劳动教育?这就要加强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建立“大劳动”教育观念。教师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善于挖掘、总结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科学学科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为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必要理论知识;在道德与法制、语文课中进行劳动精神与价值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观念;在数学、体育课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劳动技能和自立能力。总之,在潜移默化中将劳动教育融于学校生活各环节、学科教学各方面。

三、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起锚地。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劳动教育启蒙老师。在家长言传身教之中,让孩子有更多的劳动机会,在家庭教育中埋下劳动教育的种子。学校给不同年龄段孩子家长发放了《家庭劳动教育实施指南》,倡导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事,把家庭劳动教育常态化,让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在长期家务劳动中养成积极的劳动习惯。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操练场。课程和实践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学校根据低中高段孩子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课程,系统教授必要的劳动技能,结合德育、班队会、少年宫及节日主题教育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吃苦耐劳、勤勉向上的劳动观。习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分学段组织学生参与打扫教室、楼道、操场等校园劳动,参与社区公益服务等集中劳动,参与校内劳动基地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之目的。

社会是劳动教育的检验场。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强调体力劳动,而是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适应社会发展。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参加街道清洁卫生打扫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劳动的场地,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劳动者的艰辛和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社会责任感。

(一)延伸劳动教育,注重精神成长

在劳动实践结束后,每个班级要进行劳动总结,要写劳动日记。学校坚持开展劳动图片展、评选劳动能手、评选优秀日记、评选优秀图片。这样的成果展示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享受到劳动实践活动的乐趣,为劳动而自豪。

(二)践行劳动教育,传承农耕文化

校内各班级分片承包管理劳动实践基地,参与生产劳动。每周回家后协助爸爸、妈妈学干一项农活,并写出自己在劳动中的所做、所感。校内校外相结合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开展“24节气活动”,丰富德育新内容。各班以“24节气”为主题班队会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资源,向同学们介绍24节气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意义,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诵读中华传统农耕诗词歌赋,领略中国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三)借助劳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

学校打造以“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用劳动去爱生活,爱身边的人,爱家园,爱学校,爱我们的国家,爱整个世界,同时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当前,学校仍处于劳动教育实践的探索阶段,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立足区域特色,结合学校文化方面还需不断探索、精进,在行动上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