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蜗居”到“优居”,乡镇干部幸福指数升高
“都是单人单间,带独立卫生间,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干部的生活,对单位有了家的感觉,工作积极性更高了。”昭化镇干部蒲正宇如是说到。
5月10日,昭化镇干部搬入了期盼已久的干部周转房,房内统一配备了床、衣柜、桌子等家具,在院坝、走廊等地方摆放有绿植,营造出温馨如家的氛围,让离家在外的乡镇干部工作之余也能拥有一个暖心小家。
干部周转房保障是四川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具体体现,也是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的有力保障。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昭化镇干部人数由原来的34人增加至69人,存在干部周转房不够的问题。为加快改善镇干部居住条件,为镇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昭化镇于2021年6月启动干部周转房修建,该项目位于昭化西市,为仿古式建筑,与古城风貌相得益彰,投资873万元,建筑面积2415平方米,共建有70个房间。
“周转房的建设,改善的不仅是镇干部工作、生活中的环境,更是解决了镇干部安心投入基层服务的民生大事,带来的是镇干部干事创业信心和动力的不断提升,周转房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乡镇干部职工的关心,修的是房、留的是根、暖的是心。”昭化镇党委书记张凯铌说。
从“繁琐”到“便捷”,办事群众满意指数升高
“现在这么方便了哦,以前跑路至少都要一天。”4月5日,昭化镇松宁村70岁的昝照玉走进村便民服务站,办理医保续保业务,村文书范学成将他的身份证和社保卡通过扫描仪上传给昭化镇便民服务中心对应窗口工作人员,再通过视频连线现场认证,成功为昝照玉办理了该业务。
范学成介绍,以前为了方便村民办事,松宁村设置了代办员,但由于距离太远,往返一次需要2个小时车程,70元车费,代办员也会把多个事情累积在一起去镇上办,但村民等的时间就长。去年12月,松宁村便民服务室安装了可视电话、摄像头、彩色打印机、高倍扫描仪,村里电脑直接连接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系统,以前需要到镇上办理的事项现在在村委会就能办完。
两项改革后,昭化镇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半径大幅度增长,群众办事的空间距离和办事成本也大幅度增加。为有效破解群众办事难题,在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昭化镇率先在全区推行“村能办”模式,通过“六个一”(一台彩色打印机、一台高倍扫描仪、一部可视电话、一台电视、一套政务外网、一本记录台账)即可在村上实现141项事项办理。
2021年7月,昭化镇投入近200万元对镇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进行提升。改造升级后的镇便民服务中心位于昭化古城相府街27号,占地330平方米,
设有办公区(AB岗)、等候区、休闲区、自助填单区、接待室、打字复印区,设立供电、供水、供气、公安等24小时服务自助服务区等;配备等候座椅、自助服务终端、饮水机、无线wifi、急救箱、老花镜、充电器等服务设施,满足便民服务需求。此外昭化镇还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办事群众不需要到办公楼找各个分管领导签字盖章,在便民服务中心就可实现办结。针对老弱病残幼特殊人群的办事需求,依托村级便民服务站,昭化镇还成立了13个便民服务小分队,定期深入特殊人群家中,了解特殊群众的办事需求,为特殊人群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今年以来,昭化镇共计办理各类事项5000余件,群众满意度100%。
从“外出”到“就近 ”,老百姓体感指数升高
“去年挣到手的有11230元,今年估计也八九不离十,更重要的是,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也挣不到什么钱,现在离家很近,照顾老人都很方便。”4月18日,昭化镇朝阳村62岁的村民刘加贵算起务工收入账。
自去年起,刘加贵便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劳务专合社的组织下,到双凤农业产业园区、附近在建工程项目等地务工,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我们桃博园每年上半年用工量都非常大。年后,很多人都外出务工了,我们就非常担心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昌恒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和平说,“没想到,通过昭化镇劳务合作社的努力组织 ,现在我们每天的用工人数都在50个左右,今年桃子肯定会大丰收。”
近年来,昭化镇打造1个劳务专合总社,下设12个分社,分类组建木工、水泥工、建筑工等专班61个,入驻用工单位79家,吸纳社员966人,专门组织在家的闲散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解决了企业用工荒用工难的问题。2021年,昭化镇实现就近务工总收入457万元,人均年增收47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