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养殖场有20万羽'新杨蛋鸡',每天可以出17万枚鸡蛋左右。”11月3日,走进广元市昭化区红岩镇天星村,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不时传来阵阵鸡鸣声,树下一个个土鸡养殖大棚,规范有序,当地养殖企业负责人对昭化依托结对帮扶坚持林下经济的发展布局赞不绝口。
昭化区是秦巴山区腹地典型农业区,区内林业用地面积达124万亩,人均拥有林地面积5.16亩,活立木蓄积83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6.27%。
2021年,杭州市拱墅区和昭化区确立结对帮扶关系,双方共同确立了大力发展昭化区林下经济的工作思路。当年10月,帮扶项目“拱·昭林禽(菌)生态循环融合示范园”开工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31亩,拟建鸡舍83个养殖生态放养鸡50万羽,开展林菌基地建设6300亩,并配套建设育雏育成室、自动化喂料系统、黑水虻养殖车间等,项目总投资2亿元,分三期建成。“在搞好林禽项目后,我们正在思考林菌、林药农业生态循环建设模式,要在循环农业的道路上带领乡亲们增收。”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昭化区林业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当地人就有种植夏枯草、茯苓等中药材的传统。在发展中,昭化区充分挖掘独特的生态优势,持续推动“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建成道地中药材、食用菌、笋用竹等产业基地25万亩,培育四川俊业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广元黎生等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专合社11家,开发了茯苓酒、清脆笋、灵芝袍子粉等一批“名、优、新”林特产品。
“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采用干椴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近日正值茯苓栽培备料时节,种植户的生产情况一直牵动着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科技特派员黄攀的心。
“削皮要对削,留皮要对留,留下的树皮,千万不能削断了。”来到联系的磨滩镇磨滩村,黄攀辗转在村集体专合社和种植大户之间,耐心地向他们讲解椴木备料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黄攀是昭化区第一批市、区级科技特派员,2021年以来,该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将人才振兴放在突出位置,在院地合作的基础上,深挖内潜,充分整合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和“土专家”“林秀才”等乡土能人,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科技特派员选派之路。
同时,在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的强力支撑下,昭化区创新实施“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计划,采取“东部资助+西部匹配”模式,专项支持“周末工程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创办。目前,按照昭化区林下中药材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需求,浙江林科院钱华、吴德平教授团队,作为昭化区的特聘专家,正与四川信德农牧的科研人员一道攻坚茯苓大棚栽培技术。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昭化茯苓大棚栽培技术已获得突破,正在申请国家专利,一旦项目成熟,将大大提高松木转化使用率,降低林农种植成本、提升经济效益10万元/亩以上。
昭化区委书记刘自强表示,“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拱·昭两地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下的深厚感情,正为昭化区产业振兴注入强劲活力。(杨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