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新型工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系列国家战略机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重要机遇期。根据《广元市“十四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广元市昭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结合广元市昭化区工业发展实际和新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四五”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新型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上档升级,以食品饮料、家居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在全市工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为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规模总量不断扩大
2020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0亿元,是201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7%;“十三五”期间,实现年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2%,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9%。“十三五”期间,实施工业项目15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相继建成中纺粮油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6.47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44.79亿元。
二、市场主体稳步增加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5年的36家发展到2020年的50家,年均净增加2.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0家(其中产值超20亿元企业1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5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高成长型企业1家。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1”工业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食品饮料、家居建材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初见成效。2020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0.3亿元。其中,食品饮料企业26家,实现产值92.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1.2%,较“十二五”末增长114.3%。全区有家居建材企业13家,实现产值25.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5%,较“十二五”末增长21.2%。
四、集约发展有序推进
2019年1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四川广元昭化经济开发区,全区“一区三园”总体骨架基本形成,工业用地供需矛盾初步缓解。工业园区总规划40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建设用地面积15528.47亩。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连续三年被列入全省重点推进项目,立足四川、辐射全国、对接国际的中国西部现代化家居产业基地初具形态。家居产业城总规划面积3.7万亩,已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完成征拆及场平5100余亩、建设标准化厂房8万余平方米,“三纵三横”路网基础建设全面建成,供水、排水、电、气、通信等要素保障基本解决,招商中心、研发中心、生活服务等综合功能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星荣焦化、大业能源、肉类食品厂、三元茧丝绸等一批僵尸企业完成处置,提升了园区土地利用率。
五、两化融合加力提速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元坝城区和产业园区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物联网基本实现重点工厂有效覆盖。铁骑力士、中纺粮油等重点企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大大提升了企业自动化水平,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虽然“十三五”期间昭化工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冲击,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但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浅度工业化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总量小,发展质效不高。我区工业企业全部为传统资源性、原材料加工产业,制造业增量以附加值较低的农副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为主,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二是产业链不优。企业“两头在外”较为普遍,成链发展不足,产业内部缺链、断链现象明显。区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企业就近配套条件不充分、物流成本偏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破解。三是部分企业运行困难。存量企业活力不够,引领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缺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少。
第二节 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历史交汇新阶段创造发展新机遇
“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当前是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继续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启时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居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处于重要的历史交汇点。这一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产生了更高的需求,为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发展方式逐渐转变,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部分传统产业向环境容量更高的西部地区转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双循环新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将为工业加速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激发新的增长潜力提供新支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将为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协作共兴创造新条件。
三、绿色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新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把握时代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十九大以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2020年9月我国作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充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做大做强绿色经济。这为绿色家居产业城主动融入全市绿色经济,明确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也为其发展创造了新条件。
四、科技产业变革汇聚发展新动能
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工程、3D打印等技术日趋成熟及广泛引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基建、物联网加快发展,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促进“小商品”与“大市场”之间更好的对接,推动电子商务、工业和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昭化造”特色产品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开创创新发展新局面。
五、基础条件改善奠定了发展新基础
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以建设“绿色家居产业优城”、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为目标,高标准推进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建设。广元地处川陕甘交界处,扼守川北门户,联接成渝和关中天水两大经济区,位于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的腹心地带,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航空和水运“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西成高铁、兰渝铁路的逐步通车。重大交通项目陆续落地。内联外通“大交通”加快形成,为广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带来更多的发展优势。
总体判断,未来五年,昭化区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技术创新的薄弱、人口红利的消退、生态环境的约束日益明显,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展,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新矛盾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保持战略定力,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形式,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章 思路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市委工业强市战略部署和区委打造“绿色家居产业优城”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利用成广合作、浙广合作等契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工作重点,加快完善“3+1”新型工业体系,推进昭化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始终把创新贯穿于工业经济提质增量、强基挖潜的全过程,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开拓创新产品市场,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创新能力,全面激发工业经济创新效益。
坚持开放合作发展。立足“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重要节点和
枢纽的战略位置,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跨区域开放合作,
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促进产业链省内省外双嵌入,生产与
内外市场大循环。深入落实全面开放战略,积极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参与产业分工合作,深化产业链跨区域联动,构建内外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开发发展格局。
坚持集群特色发展。强化集群特色发展对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的支撑作用,以提能级、降成本、升效率为出发点,立足资源禀赋,深化资源整合,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强化产业生产集群的构建,不断强化产业链的壮大延伸,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和复合利用,全面增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
坚持融合转型发展。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与生产性服务业渗透融合,走融合互促的发展道路。以数字化转型作为转型升级重要抓手,全面推广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步伐。
坚持绿色高效发展。全面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绿色化的产业结构,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力度,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步伐,加速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进程,深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工业精品。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末,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分别是“十三五”末的1.8倍、1.6倍。
——规模速度保持稳增长。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60亿元,年均增长14.9%,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中有升;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五年累计分别180亿元以上和100亿元以上。
——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制造业占比保持基本稳定,力争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16.5%。
——创新驱动取得新进展。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8%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
——绿色家居实现新跨越。大力引进国内重点家居建材企业。截止“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国内家居建材行业企业50家以上,园区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绿色发展体现新要求。工业生产持续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重点行业单位能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完成省定节能降耗目标,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示范。
专栏1:“十四五”时期昭化区工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指 标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增速或累计增速
|
属性
|
规模速度
|
1.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130
|
260
|
14.9%
|
预期性
|
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5.9
|
—
|
10%
|
预期性
|
3.工业投资增速(亿元、%)
|
27
|
43
|
10%
|
预期性
|
4.技改投资增速(%)
|
15
|
24
|
10%
|
预期性
|
结构优化
|
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
|
6.5
|
16.5
|
[10]
|
预期性
|
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40
|
预期性
|
7.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
|
|
|
[4.3]
|
预期性
|
8.园区亩均税收增长率(%)
|
|
|
>8
|
预期性
|
创新能力
|
9.研发经费投入增幅(%)
|
|
|
>10
|
预期性
|
10.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
|
[0.8]
|
预期性
|
11.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个)
|
|
2
|
[2]
|
预期性
|
12.高新技术企业(户)
|
1
|
8
|
[7]
|
预期性
|
质量效益
|
13.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
|
|
6
|
预期性
|
14.园区亩均营业收入增长(%)
|
|
|
7
|
预期性
|
15.园区亩均税收增长率(%)
|
|
|
6.5
|
预期性
|
融合发展
|
1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
|
|
[15]
|
预期性
|
17.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
|
|
|
[10]
|
预期性
|
18.智能工厂(含数字化车间)数量(家)
|
|
|
[5]
|
预期性
|
19.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
|
|
|
[10]
|
预期性
|
绿色发展
|
21.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降幅(%)
|
|
|
完成市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2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
|
|
|
完成市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23.绿色园区数量(个)
|
|
|
[1]
|
预期性
|
24.绿色工厂数量(家)
|
0
|
5
|
每年新增1家
|
预期性
|
家居产业城建设
|
25.引进企业数量(家)
|
14
|
50
|
年均新增7家以上
|
预期性
|
26.年产值(亿元)
|
0
|
100
|
年均新增产值20亿元
|
预期性
|
备注:[ ]内为累计数
第三章 重点方向
加快培育家居建材、食品饮料、战略新兴三大主导产业,探索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构建“3+1”现代工业体系。
第一节 培育壮大家居建材产业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原材料优势,以“绿色环保、智能制造”为家居产业城产业发展定位,抢抓家居产业城被列入全省“5+1”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区家居产业转移,引进6家以上知名家居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家居企业30家以上,确保家居建材产业产值突破120亿元。
一、绿色家居
以建设“绿色家居产业优城”为目标,进一步把握消费升级的发展要求,坚持“绿色、智慧、开放、融合”的发展策略,以智能家居、定制家居产业为重点,以铝制家居、实木家居为特色,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推动家居产业做大规模、提升产业能级,打造中国绿色家居产业新高地。
绿色家居产业链参考图
1.定制家居产业。定制家居为绿色家居产业中发展最迅速的一大细分领域。围绕全屋整装定制、单品定制两大类,重点发展实木、板式、软定、金属玻璃、藤竹等材质的定制家居。把握定制家居产业发展需求,在积极引进培育家居制造企业基础上,打通研发设计、流通渠道、安装售后等关键环节,培育优良的产业环境。
2.传统家居产业。紧盯实木家居、石材家具及竹藤家具等领域,不断加强涉及研发,大力生产具有古典风韵、民族特色和文化品味的传统家具。把握传统家居生产技术成熟、规模效应突出等特点,做好原辅料配送,引导企业做好市场细分,通过提升涉及研发能力、推动传统家居产品差异化、材质造型多样化发展。
3.智能家居产业。紧盯家居装饰的发展潮流,突出与家居生活相关的子系统如远程家居控制、家居环境、灯光系统、音视频系统、安防系统和楼宇控制等的有机结合,重点发展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家居物联、家电等,推动暖通空调、控制主机、电器控制、家居布线、家庭影院等系统与集成家居进一步深度融合。
4.家居饰品、旅游文创产品。利用水晶、玻璃、木材、藤竹等开发家居饰品,同时依托昭化区丰富旅游资源,推进工业+旅游等发展模式,开发具有昭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
5.上下游配套产业。高水准建设原辅材料园、智慧物流园等上下游配套园区,引进培育原材料、配件生产、销售、流通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围绕家居创新研发、品牌打造、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渠道、展览销售、安装售后等七大环节,引进相关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增加家居产业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能力。
二、绿色建材产业
加大对建筑建材上下游产业链布局,着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提供节能环保的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材料。发展安全、环保、节能新型建材。
1.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抢抓装配式建筑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混凝土结构,适度配套发展钢结构、木结构、装配式装修等领域。引导企业进行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建筑装饰部件等PC部品部件的标准化生产,重点发展预制墙板、预制梁柱、预制楼梯、预制阳台等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重点发展预制外墙挂板、预制隔墙板、预制非承重装饰构件、建筑景观构件。基础设施建设构件重点发展预制管廊、箱函、护坡构件、轨道板等。适度配套发展钢梁柱、钢桁架、钢管束混凝土部件等钢结构构件,加大钢结构装配式轻钢集成房屋生产规模。鼓励发展装配式装修材料、集成卫生间、集成厨房及装配式幕墙等。
2.水泥及水泥制品。重点支持中建材西南水泥进一步实施整合重组,加快推进日产5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配套项目建设。鼓励发展高标号、多用途、高附加值特种水泥。以水泥为基础,延伸发展砂石骨料、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及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构建“石灰石矿石开采—水泥熟料—水泥—骨料—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水泥制品部件化比重和附加值。
3.新型建材。结合产业布局需求和市场、资源情况,重点培育发展功能材料(涂料)、节能门窗、特种管材和新型墙材等领域,鼓励发展保温、隔音、隔热、防火、防潮等外墙材料,扩大PCCP供水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产品规模,加快发展多孔砖、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建筑板材、装饰装修材料和一体化多功能复合产品,推进新型建材向系统化、功能化、复合化、节能化方向发展,不断迈向价值链高端。
专栏2:家居建材产业发展导向
发展重点
|
细分领域
|
重点项目
|
招商引资
重点区域
|
绿色家居
|
定制家居
|
家居产业城定制家居生产基地项目
|
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
|
传统家居
|
年产10万套仿古实木家居生产加工项目、水晶饰品小镇建设项目
|
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山东
|
智能家居
|
智能集成家居新型环保装饰材料项目、筑智智能卫浴项目
|
川渝地区
|
饰品、文创产品
|
水晶饰品小镇建设项目
|
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
|
上下游配套
|
原辅材料交易中心
|
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
|
绿色建材
|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
|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建设(一期、二期)、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
川渝地区
|
水泥及其制品
|
西南水泥迁建、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园、水泥下游产业链延伸项目
|
川渝地区
|
新型建材
|
年产2000万平方米新型防水卷材生产线、新型墙材材料资源整合项目
|
川渝地区
|
第二节 做强做优食品饮料产业
结合乡村产业振兴部署,优化农产品加工布局,巩固提升粮油加工、饲料生产、肉制品加工、酒类饮料、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相关产业,进一步擦亮中国食品产业重点园区金字招牌,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绿色食品饮料基地,到2025年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0亿元。
一、粮油加工产业
重点引进培育食用油生产企业,持续巩固米面加工,推动产品延伸开发。
1.食用油加工。以中粮油脂为龙头,引进培育下游食用油深加工企业,发展“双低”菜籽油,色拉油、功能性调和油。发展家用、火锅用、婴儿用、特殊群体用油。
2.稻米加工。依托王家贡米等稻渔米资源,发展配套稻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免淘、精洁及各种冷冻、微波、方便米饭、营养谷物早餐、药膳粥、发芽糙米等新产品。推进高纯度米淀粉(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低于5%)加工。开发缓慢消化淀粉、新脂肪替代物、抗性淀粉、多孔淀粉等新产品。利用米渣、米糠加工米渣蛋白质、米糠油、淀粉基等产品。
3.面粉及面食加工。研发饺子、馒头、生面条、拉面和方便面、包子、速冻食品、饼干等食品专用粉,开发汤用面粉、面拖料等延伸产品,发展山葵面、魔芋面、茯苓面等面食。
二、饲料生产与肉制品加工产业
积极发展“饲料—养殖—屠宰—肉类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冷链物流”全产业链,进一步提高饲料产业生产规模,提高畜禽精深加工能力。
1.饲料生产。依托豆粕产地资源优势,发展饲料加工产业。推动铁骑力士、壮牛等龙头企业,发展优质环保型饲料、专用饲料和安全饲料科学配方技术的开发利用。以蛋白质饲料、农副产品饲料生产及高效利用技术为重点,开发非粮食饲料、生物发酵
饲料。利用粮油加工副产物,发展动物饲料精料。
2.肉制品加工。推动福润公司由单纯屠宰,向分部位冷却肉、小包装分割肉发展,提高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肉类调理食品、熟肉制品比重。着力壮大生态肉牛、肉羊加工,开发熟食特色产品。培育引进企业,发展骨血加工等副产品综合利用、快餐罐头食品等,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发挥广元及周边地区农特产品品质优势,坚持“塑标准、扩产量、强品牌”,持续壮大猕猴桃等小水果加工,培育蔬菜、食用菌、笋用竹等精深加工产业。
1.猕猴桃。严格控制猕猴桃生产品质,加快川东北红心猕猴桃加工基地建设。巩固优化猕猴桃鲜果分选、清洗、包装,开发猕猴桃果脯、蜜饯,猕猴桃果干,猕猴桃果王素、酵素、猕猴桃含片、复合多酚、抗氧化酸、鲜榨果汁、浓缩汁、特色生态果酒,猕猴桃籽油、皮根(药用)深加工、混合型果醋等产品。
2.核桃。重点开发核桃高端食用油和核桃蛋白饮料,大力发展核桃月饼、核桃酥糖、琥珀核桃仁、椒盐核桃、保鲜核桃仁等休闲食品,积极支持核桃青皮、核桃壳、核桃分心木的综合开发利用。
3.食用菌。以香菇、羊肚菌、竹荪、青川黑木耳等原料为基础,重点发展鲜食食用菌冷藏保鲜、食用菌罐头、食用菌调味品、冻干食用菌、食用菌即食产品、食用菌休闲食品和菌类保健食品。
4.蔬菜。发展无公害蔬菜,开发蔬菜罐头、速冻菜、蔬菜汁、腌制菜、榨菜、泡菜等,依托无公害反季节特色菜发展出口产品。
5.笋用竹。重点发展竹笋保鲜加工,鼓励发展各种开袋即食型调味笋、竹笋干等特色产品。
四、酒类饮料产业
1.白酒生产。鼓励白酒类企业抱团发展,打造“昭化造”白酒品牌。
2.果酒生产。从生产干酒向以生产半甜和甜型为主、干酒为辅的方向转变。由纯果酒向复合型果蔬酒转变。积极发展高度果酒。
3.果蔬饮料生产。发展纯天然果汁、植物蛋白饮料、多种果蔬汁混合饮料等产品。
4.包装饮用水。推动冰鸟、云栖老井等企业,利用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小分子活性瓶装矿泉水、天然苏打水、江河源水等产品。
5.功能饮料。发展蜂蜜饮料、葛根饮料、杜仲保健饮料、天麻保健饮料、川明参保健饮料、秋葵饮料等营养保健产品。
专栏3: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导向
发展
重点
|
细分领域
|
重点项目
|
招商引资
重点区域
|
粮油
加工
|
食用油加工
|
年产6万吨食用油项目
|
——
|
稻米加工
|
王家稻米精深加工项目、方便米饭生产项目
|
——
|
面食加工
|
年产 5000 吨面粉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
——
|
饲料生产及肉制品加工
|
饲料生产
|
壮牛农牧年产20万吨饲料迁建项目、年产万吨牛肉加工项目
|
成都市
|
肉制品加工
|
年产10万吨饲料及肉制品加工项目
|
成都市、绵阳市
|
农特产品精深加工
|
猕猴桃
|
猕猴桃精深加工项目
|
浙江、福建、成渝地区
|
核桃
|
核桃食品饮料系列加工、核桃油加工项目
|
成渝地区
|
食用菌
|
食用菌深加工项目
|
浙江、福建、成渝地区
|
蔬菜
|
冻干蔬菜加工项目
|
浙江、福建、成渝地区
|
笋用竹
|
竹笋食品生产加工项目
|
——
|
酒类饮料
|
白酒生产
|
“昭化造”白酒整合提升项目
|
成都、泸州、贵州
|
果酒生产
|
果酒类生产项目
|
成渝地区
|
果蔬饮料
|
果蔬饮料生产加工项目
|
成渝地区
|
包装饮用水
|
冰鸟矿泉水技改扩能项目、天然苏打水生产加工项目
|
——
|
第三节 战略新兴产业
一、清洁能源产业
稳步发展风力发电,探索建设分布式风电站,提高风电场发电量,加快建设广元百万风电基地。探索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支持建设与城市建筑物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加快实施景观照明示范工程,鼓励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深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实施生物质天然气示范工程,扩大垃圾焚烧发电规模。
专栏4:新能源产业发展导向
发展重点
|
重点项目
|
备注
|
风能
|
白果风电(一期、二期、三期、四期)。
|
|
光伏发电
|
元坝城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及家居产业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
|
生物质能
|
机制木炭生产加工项目、垃圾发电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
|
二、生物医药产业
结合我区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以现代中药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坚持中药材种(养)殖、研究开发、中药生产并举,着力构建以中药材种(养)殖业为基础,现代中药为重点,中药大健康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积极打造高品质中药材基地、秦巴地区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
1.特色中药饮片。重点扶持和发展柴胡、前胡、杜仲、茯苓、夏枯草、菖蒲等特色中药饮片,突破发展灵芝粉、灵芝孢子粉(破壁)、百合粉、白芨粉、茯苓粉等破壁饮片、口服饮片。
2.中药提取物及配方颗粒。重点发展柴胡、淫羊藿、前胡、银杏和灵芝等中药提取物。
3.中药大健康产品。深入挖掘药食同源药材资源,开发一批药膳、药酒、药茶、功能食品及养生食品等系列大健康产品,重点发展茯苓、葛根、杜仲、金银花、灵芝等系列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
专栏5: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导向
发展重点
|
重点项目
|
备注
|
特色中药饮片
|
灵芝孢子粉(破壁)生产加工项目
|
川渝云贵地区、广西
|
中药提取物及配方颗粒
|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建设、中药饮片加工及提取、中药材萃取深加工项目
|
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
|
中药大健康
产品
|
发展茯苓、葛根、杜仲、金银花、灵芝等系列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
|
川渝地区、珠三角、长三角
|
三、新材料
依托家居建材产业,发展新型建筑和家居材料产业。
1.新型建筑材料。围绕川陕甘渝等地建筑市场需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轻钢结构等领域,开发绿色、安全、环保、多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产品。
2.新型家具材料。围绕家居行业,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桑柞茧丝、彩色棉花、彩色桑茧丝类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与产品。非织造、机织、针织、编织等工艺及多种工艺复合、长效整理等新技术,生产功能性产业用纺织品利用聚酯回收材料生产涤纶工业丝、差别化和功能性涤纶长丝、非织造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专栏6: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导向
发展重点
|
发展导向
|
备注
|
新型建材
|
岩棉复合材料制品/部品;气凝胶节能材料;A 级阻燃保温材料制品,建筑用复合真空绝热保温材料,保温、装饰等功能一体化复合板材,绿色无醛人造板以及路面砖(板)、路面透水砖(板)、广场透水砖(板)、装饰砖(砌块)、仿古砖、护坡生态砖(砌块)、水工生态砖(砌块)等绿色建材产品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
|
山东、河南、广东、湖北
|
新型家具
材料
|
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桑柞茧丝、彩色棉花、彩色桑茧丝类天然纤维。生产功能性产业用纺织品利用聚酯回收材料生产涤纶工业丝、差别化和功能性涤纶长丝、非织造材料等。
|
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
|
第四节 探索发展数字经济产业
推进工业互联网、5G基站等新型基础上设施建设。围绕家居产业,发展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加强食品饮料和家居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生产管理。
一、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融入工业大数据应用平台、云制造服务平台、物联网协同平台等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5G和光纤“双千兆”网络建设,积极推行“微基站+智慧杆塔”“5G+WiFi6”等新型网络部署方式,实现重点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支持企业部署5G、IPv6等新型网络。
二、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升级
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重点支持绿色家居、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积极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鼓励发展工业设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云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探索和推广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工业数控系统、设计开发工具等工业软件和工业APP的研发创新及产业化推广。
三、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
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和工业信息安全创新能力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大力发展工业电商,探索融入产品、服务和制造能力一体化交易的制造业平台经济生态圈。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虚拟现实、移动支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
专栏7: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导向
发展重点
|
重点项目或发展导向
|
备注
|
新型数字
基础设施
|
5G基站建设、智慧园区建设、工业互联网
|
|
传统企业的
数字化改造
|
推动中粮油脂(广元)、铁骑力士、美好世家等有条件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装备联网等。
|
|
数字经济
新业态
|
工业电商、虚拟现实、移动支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
|
第四章 园区布局
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空间地域上的投影,合理的产业布局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要素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昭化区产业布局发展现状,围绕“生态工业中高效、集聚发展”这一目标,综合考虑成本、交通、原材料资源、产业集聚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重点建设广元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含杏树工业园)、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含元柳工业园)、红岩临港物流经济产业园3个特色园区。到2025年末,园区建成面积力争达到6平方公里。
昭化区工业园区布局
第一节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
依托现有的元坝工业园,以泉坝台阶地、杏树食品产业园为发展重点,做大做强食品饮料产业,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产后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
第二节 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
坚持“绿色、智慧、开放、融合”的发展策略,立足广元发展定位,将绿色家居产业城建设成“中国绿色家居产业重要基地”和“川东北经济区新的产业增长极”。主园区为元坝镇原大坝村、杏树村、青树村、新胜村、分水岭村,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10150亩,其中:工业净用地7656.3亩。目前已场平两个地块共3246.55亩。
元柳工业园,园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455亩,国道212改线横穿元柳工业园(一期)项目,大幅改善园区交通条件。其中:工业净用地面积1013.47亩;配套居住用地面积403.57亩。
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
第三节 红岩临港物流经济产业园
该园区位于红岩镇,依托“广元港”以发展临港经济为主导产业,总规划面积0.368平方公里,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产后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
红岩临港经济产业园
第五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聚力重大项目建设,做强经济增长“龙头”
一、扩大开放合作,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着眼绿色家居、食品饮料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统筹布局优势产业、重点企业、特色产品、上下游协同配套的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点地区,紧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创新成渝两地产业合作、园区共建、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地产开发、企业招引和运营、园中园建设,探索开展“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市场+产品”等经济合作模式。精准对接成渝、京津冀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家居和食品饮料企业,强化战略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积极承接成渝地区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大力提升配套服务能力。聚焦现代中药等领域,重点加强与秦巴区域、成渝地区产业协作,面向全国百强医药企业开展全面产业招商。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聚焦产业协作共兴,融入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战略,做强昭化发展有力支撑。
二、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按照“策划储备一批、落地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思路,科学谋划布局工业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和带动支撑作用强的“种子”项目,精心筛选、建立完善具有较高产业关联度、较好示范带动作用、较大市场潜力的工业投资项目库。进一步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强化服务项目意识,建立完善区领导联系工作机制,严格逗硬激励奖惩办法,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各方配合的项目推进工作合力,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要素保障的制约问题,确保重点工业项目顺利实施,力争一批投资规模大、主业突出、技术先进、产出水平高、市场前景好,对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突破性、变革性影响的大项目建成投产、发展成势。同时,内部挖潜促投资,以低效用地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园区现有企业实施“腾笼换鸟”,鼓励和支持企业推进“零”土地技改,支持鼓励企业转产发展。
第二节 聚力百亿产业城打造,树立转型升级“标杆”
一、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优化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园区空间布局,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力推进园区提质扩容。坚定把加快中国西部绿色家居产业城建设作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首要载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采取投融建营一体新模式,全力推进市政道路、电气通信、特勤消防、供排水、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实施产业城二期、三期建设,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升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的承载能力。
二、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发展
要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机制,科学推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除部分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外,其它工业项目应进入园区。进一步支持和鼓励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内企业技改扩能提质增效,同时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培育引进食品饮料产业相关企业,延伸和强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国家级承接家居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成渝产业转移,推进资源跨区域配置整合,推动家居产业链贯通、开放式互联、集群式发展。
三、建设国家级家居产业承载地
着眼全面发展和家居产业未来趋势,立足家居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以“绿色环保、智能制造”的发展定位,遵循“绿色、智慧、开放、融合”的发展策略,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中心城市过剩家居产能,以定制家居和实木家居为主要特色,资源整合,平台搭建,以创新驱动为动能,以产业融合为核心,通过路径创新、模式创新、优化空间布局等重塑绿色家居产业城的发展格局,将绿色家居产业城建成“中国绿色家居产业重要基地”和“川东北经济区新的产业增长极”,全面深入推进四川家居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带动区域产业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形成多维辐射、全开放的发展新格局。
园区发展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1-2025年,通过“培龙头、补链条、群聚集、育人才”将绿色家居产业城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产业聚集、链条完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广元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四川智能家居产业发展重要基地,四川首家智慧家居产业园区,培育引进100家绿色家居企业,产值达到100亿,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第二阶段为拟经过2026-2030年,发展成为广元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四川智能家居先锋排头兵,全国著名智慧家居产业园区,培育引进500家绿色家居企业,产值达到500亿,提供就业岗位5万人。园区打造积极响应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提高政治站位,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招引绿色家居企业、从事绿色家居生产、打造绿色家居产品、建设绿色产业园区、塑造绿色品牌形象。
第三节 聚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常态化开展“省内通办”川渝通办”跨省通办”。持续推动一体化政务平台延伸,推进“村能办”向“企能办”拓展,打造30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联合验收和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审批改革,优化提升水电气信报装等一站式便捷服务。推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异地远程评标,用好中介服务机构“网上超市”,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就近办。深化“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和信用监管,让企业安心经营、全心发展。推进规划用地“区域评估、多测合一、多规合一改革。积极探索容缺受理机制和并联审批改革,实现企业开办整体时限压缩至4个小时以内。健全“办事不出园”服务机制,建立“昭商家园”,打造川内最优营商环境昭化模式。
二、强化要素保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完善鼓励类项目投资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和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大力支持重点工业项目的资金需求、融资需求。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扩大涉企保险范围,引导新增贷款重点流向中小企业。抓好精准电价支持工作,积极争取扩大直购电、富余电量消纳等政策覆盖面。实施项目节点管理责任和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强化对重点工业项目的土地、资金、园区基础设施、水、电、气、运、信等要素保障。常态化举办企业家座谈会,建好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和服务平台,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确保政府及国有企业欠薪全面清零。
第四节 聚力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增添企业发展新动能
一、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聚焦绿色家居、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布局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形成“一个重点产业、一所重点合作科研院所、一所重点合作高校”的支撑体系。建设绿色家居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建立绿色家居、食品饮料等产业联盟,整合产业链研发资源,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开展交流合作,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到2025年,力争新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个。
二、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支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产业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计划,梯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企业30家,推动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鼓励支持中粮油脂(广元)、美好世家等企业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细分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加快向高新技术领域转型。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三、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抓好企业产品研发、质量提升、营销策划、售后服务等环节,开展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保护,争创知名、著名商标和省、市质量品牌,以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遴选一批示范企业,推动更新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支持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
专栏8: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
发展重点
|
建设内容
|
招商引资
重点区域
|
建设创新平台
|
围绕绿色家居产业建设绿色家居产业技术研究院;
依托中粮油脂(广元)、广元建工工业化、美好世家等龙头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
|
——
|
培育创新主体
|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家。
|
——
|
第五节 聚力数字化赋能,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一、加快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重点支持绿色家居、食品饮料等产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积极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鼓励发展工业设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云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探索和推广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工业数控系统、设计开发工具等工业软件和工业APP的研发创新及产业化推广。鼓励中粮油脂(广元)、美好世家等有条件企业建设或升级改造智能制造生产线,助推全链条高质量协同发展。
二、建设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
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成都)节点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工业大数据应用平台、云制造服务平台、物联网协同平台,培育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产业应用场景和示范基地。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和工业信息安全创新能力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大力发展工业电商,探索构建产品、服务和制造能力一体化交易的制造业平台经济生态圈。
三、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5G和光纤“双千兆”网络建设,积极推行“微基站+智慧杆塔”“5G+WiFi6”等新型网络部署方式,实现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支持企业部署5G、IPv6等新型网络。建设高效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积极引进优质互联网企业在我区部署边缘云计算节点。
第六节 聚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
一、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围绕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研究提出工业领域碳排放达峰目标和达峰路径,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升级改造。发挥全省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优势,鼓励实施电能替代和电气化改造,加快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引领制造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制度,积极引进低能耗项目。
二、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充分挖掘资源禀赋潜力,依托大山大水大森林、好山好水好生态的特质及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本底条件,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相关绿色产业,加快推进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引导开展清洁原料替代,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应用场景,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开展绿色设计示范试点。以绿色家居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构建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
三、深入推进能源资源节约
强化工业能耗、水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持续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能耗对标、节能诊断和节能节水行动。全面推行工业能效、水效领跑者计划,大力推广节能节水新工艺、新设备,重点采用短流程工艺和铝液直供等方式,鼓励先进节能技术集成优化运用,推动单位能耗水耗稳步下降。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推进共生伴生矿资源、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脱硫脱硝灰渣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打造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严格“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持续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和“散乱污”企业整治。
专栏9:工业绿色发展重点工程
发展重点
|
主 要 内 容
|
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
打造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
|
园区循环化改造
|
推进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实施循环化改造
|
清洁生产智慧园区
|
支持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实施清洁生产智慧改造,使园区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均达到二级以上
|
企业绿色化改造
|
推进中粮油脂、广元建工、美好世家等用能较高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实施涂装、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提升项目。
|
第七节 聚力人才支撑,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一、完善高端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高层次工业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使用机制,重点在多元分配、收益保障、成果奖励、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创新人才激励,引导高素质人才向优势工业企业、主导产业和重点工业项目聚集。在全区工业领域,推进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探索建立科技人员股权奖励收入减、免、递延缴纳个人所得税机制。探索实施人力资本、专业技术等创新要素利益分配机制,认定智力产权入股。对科技创新方面的奖金减免个人所得税。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工业创新奖项,设奖资金纳入成本核算,准予税收优惠。对获得区级及以上表彰奖励的工业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发放津贴、补助。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服务效能,积极在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
二、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大规模培养技能人才
支持区内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创新领军人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工业企业建立“首席专家”、周末工程师、“首席技师”和“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培养具有专业操作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带头人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依托昭化职中及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元开放大学、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水利技师学院等市内教育资源,以产业的需求为导向规模化、订单化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订单式开展应用型理工科本科人才定向培养。立足主导产业实际,在重点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实训基地,推进职教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与产业、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支持昭化职中引进国际先进适用的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标准、教材体系和各类教学资源,把自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