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 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6-14 17:09:00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昭府办发〔2022〕13号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属各部门: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14日

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

发 展 规 划

目   录

第一章 “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基础 5

第一节 发展成就 5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10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1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1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2

第三章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14

第一节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14

第二节 加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综合预防控制 17

第三节 提升心理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19

第四节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0

第四章 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21

第一节 提升区级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21

第二节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22

第三节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3

第五章 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 25

第一节 推动优生优育和托育发展 25

第二节 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26

第三节 加快发展老年健康服务 28

第四节 维护其他重点人群健康 29

第六章 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32

第一节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 32

第二节 构建大健康促进格局 32

第七章 健全卫生健康发展支撑体系 33

第一节 加强卫生健康队伍建设 33

第二节 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数字卫生健康发展 35

第三节 协同推进成渝地区生态康养后花园建设 36

第八章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7

第一节 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37

第二节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39

第三节 强化“三医联动”改革 40

第四节 完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 42

第九章 “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项目 43

第十章 加强组织保障与监测评估 43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43

第二节 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43

第三节 强化卫生健康宣传 44

第四节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44

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清单 45




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开启昭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为全面加快健康昭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提高全区人民健康水平,依据《广元市昭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昭化2030”规划纲要》和《广元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编制了《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主要明确全区“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规划》是昭化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昭化新征程卫生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 “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昭化区卫生健康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健康昭化建设,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到2020年底,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4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我区决战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作出重大贡献。

健康昭化建设初显成效。认真落实《“健康昭化2030”规划纲要》,着眼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启动实施健康昭化专项行动。健康生活进一步得到普及,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健康保障逐步完善,健康环境明显改善。加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2%提高到2020年21%,健康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及“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依法依规、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有序规范、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原则,在抗疫斗争中,把防止疫情输入扩散、降低感染率作为重点任务,经过全区上下艰苦卓绝的努力,全区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均为0例。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成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全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深化医改取得重大突破。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全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加成全覆盖。分级诊疗制度全域实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就医新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网上采购、货款集中支付达到“四个100%”。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权威高效的综合监管机制,创新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监管机制。

健康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创新健康扶贫“4334”工作法(即:实施家门口诊疗、医疗政策兜底、劳动力恢复、结对帮扶等“四大工程”;推行集中资金、集中办公、集中监管等“三集中”;推行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门诊慢病费用“一站式结算”、医疗机构垫支费用“一站式结算”等“三个一站式服务”;推行健康阵地、健康明白人培养、健康习惯养成、健康信息化等“四个全域覆盖”),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贫困患者区内住院和门诊慢病定点限额维持治疗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贫困患者重大疾病区外住院个人支付费用明显降低;常住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率达100%。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甲,区中医医院、区疾控中心达二乙标准,27个卫生院、63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推行互联网+医疗模式,建成6个片区远程诊疗中心,村卫生室医保报账全覆盖。“小病治疗在乡村、大病治疗到区上、保健康复回社区”与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新格局基本形成。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同志的肯定性签批,被国家卫健委两次列为全国健康扶贫经典案例并在全国健康扶贫大会上作经验交流,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角度报道,昭化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昭化区被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表扬为全国健康扶贫突出贡献县区。

医疗卫生资源大幅增加。全区卫生健康机构238个,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5个,实有床位908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6.4张;卫生技术人员1126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1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28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221人。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持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人均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服务内容增加到14类46项。有序推进重大疾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70%、60%以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治疗覆盖率从2015年的93.75%提高到2020年的95.38%,肺结核发病率从2015年的95.47/10万降至2020年的85.03/10万。乙肝发病率持续下降。碘缺乏病、克山病等地方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麻风病基本消除并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精神疾病防治进一步强化,累计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8.91%。

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创建、医院等级评审等工作扎实开展。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持续加强。11个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地名卫生院和15个分院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建立医疗联合体、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扎实开展。严格落实新时期计划生育政策;妇幼健康体系不断健全,管理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逐步形成;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等服务指标明显提高;母婴健康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等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全市水平。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制定和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持续巩固。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区中医医院达到二级乙等中医类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全覆盖,基层中医服务量达到50%以上。具有市级名中医1名。加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特色医药园区1个,中医药加工企业3家,中药材种植面积4.1万亩。

医养结合基础发展良好。“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启动实施,建成区中医医院医养结合中心“颐养苑”,目前拥有医养结合床位50张。全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9家,养老床位710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2个,6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00%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面临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卫生健康新格局,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既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利于解除群众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一带一路”建设、东西部协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机遇。推进健康昭化建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卫生健康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面临的挑战。昭化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优质医疗能力偏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服务水平与群众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基础医疗、医养服务、婴幼儿照护等领域短板仍然突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新冠肺炎等新发传染病和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卫生健康发展不充分、不均匀问题仍然突出,优质资源缺乏,特别是缺少高水平、高层次技术人才。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实施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区委“四城新区”总定位,以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健康昭化建设。以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方位干预主要健康问题、保障人民生命全周期健康、提高健康全过程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健康产业发展、完善健康优先发展制度保障为重点,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风险防范、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为全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大力提升各级党组织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理念体现健康优先,发展规划突出健康目标,始终做到卫生健康发展为了人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健康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

坚持新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贯穿卫生健康发展全过程,推动卫生健康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实现卫生健康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医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

第三节 发展目标

2025年我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体系全面建立,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医养结合特色突出的健康产业体系,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2025年卫生健康发展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健康促进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健康昭化行动深入推进,卫生健康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健康文明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卫生健康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表1 “十四五”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

领域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性质

健康

水平

1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4

78.5

预期性

2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17

≤16

预期性

3

婴儿死亡率(‰)

≤7

≤6

预期性

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8

≤7.5

预期性

5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

87.1

91.5

预期性

健康

生活

6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1

25

预期性

7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人)

30.5

38.5

预期性

8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2.7

预期性

健康

服务

9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28(2.86)

2.85(3.07)

预期性

10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3.41

3.8

预期性

11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0

95

预期性

12

以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9

≥99

约束性

13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率(%)

80

90

约束性

14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1.5

3

预期性

15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

--

100

预期性

16

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建成二星智慧医院比例(%)

--

60

预期性

17

二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天)

11.38

8

预期性

健康

环境

18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7.0

达到市定目标要求

约束性

19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健康

产业

20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亿元)

5.13

13.7

预期性

第三章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第一节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一、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健全以区疾控中心为龙头,区直属医疗机构为依托,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到2025年,区疾控中心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新建成P2实验室1个。检验检测人员达到10人,引进检验检测硕士研究生人才1名以上,提升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与省级公共卫生机构对接联系,与省级专家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培养。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

二、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职责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行镇权责清单制度,强化和明晰镇公共卫生管理权责,村(居)委会健全公共卫生委员会。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层疾控、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责。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行政管理部门与城乡社区联动机制,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将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

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区级公立医疗机构要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室,并配备具备相应资质要求的人员,各镇卫生院要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科能力建设。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疾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建立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发挥哨点作用。

三、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按照信息互通、医防融合、系统集成、分级预警的原则,构建多点触发、反应快速、权威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信息报告渠道,开通社会公众主动报告疑似传染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的渠道。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依法依规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疫情信息报告责任,建立相关激励和免责机制。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方法和制度,提高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能力,提高潜在隐患的早期识别能力。

四、强化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

进一步优化领导指挥体系和区镇村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发现报告、风险评估、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治等体制机制,确保纵向指挥高效、推进有序、环节畅达、执行有力,横向无缝衔接。及时总结,以实事求是和实战为背景,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高效实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不断优化预案针对性、操作性。建立全社会定期演练机制,加强针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

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不断优化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响应机制,规范处置原则和决策主体,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提升分工合作、协同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和应急处置水平的“哨兵”和“排头兵”作用。完善和落实首诊负责、联合会诊等制度和应急处置。

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完善区人民医院综合医学救援能力,强化突发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食物和气体中毒事件等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建立健全全区分级分类的卫生应急队伍,提升反应迅速、有效开展处置能力。组建一支以区疾控和其他区级医疗机构为核心骨干的区内医疗救治综合应急队伍,指导各镇卫生院组建辖区内应急医疗队。

五、提高传染病救治能力

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项目建设,形成独立传染病诊疗和救治病区,提升区级医疗机构综合医疗救治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承担全区传染病救治工作。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要建立独立规范的发热门诊和腹泻门诊,中心卫生院、一般镇卫生院建立标准化的发热哨点诊室。

六、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建立区级医疗救援中心—中心卫生院—一般镇卫生院(分院)的三级急救网络。以各医疗机构为急救站点,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优化院前急救流程,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加强急诊急救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镇卫生院急诊急救人员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第二节 加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综合预防控制

一、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

积极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策略与措施,进一步优化防控策略,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坚持多病共防,进一步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和分析研判。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探索建立新冠肺炎监测体系和网络。完善艾滋病防治体系,加强“三线一网底”建设,加强艾滋病源头控制,落实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检测咨询、治疗随访等防控措施。全面实施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开展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全面落实结核病防治策略,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结核病疫情监测,强化耐药结核病筛查,实施结核病规范化治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到2025年,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1.5%,肺结核发病率控制在55/10万以下。稳妥有序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以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维持无脊灰状态。规范非免疫规划疫苗管理,做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和成人接种指导工作。

二、加强慢性病管理

建立完善慢性病综合监测和防控体系,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25年明显下降。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在医院就诊人群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筛查。逐步在区内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人口集中的社区等设置免费自助血压监测点,引导群众定期检测,推进“三高”共管。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力。完善区-镇-村三级癌症防治体系,加强癌症防治科普宣传,强化危险因素干预,到2025年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不低于73%。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推动癌症防治能力建设,提升诊疗规范化水平。探索建立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估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和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制度,推动防、治、康、管整体融合发展。

第三节 提升心理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建立精神卫生体系。加强精神类专科人才培养,逐步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精神科,中心卫生院开设精神卫生筛查点,疾控中心为补充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对接联系市精神卫生中心,填补全区精神卫生方面的空白,逐步提升常见性、多发性精神疾病的诊疗和防治水平。

强化精神疾病防治。提高严重精神障碍等重点人群救治救助综合保障水平。建立家庭、社区管理、区内医疗服务机构与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相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和救治管理服务体系。到2025年,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4/10万名,力争区内一所二级以上医院开设精神(心身)科。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2%,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0%。

重视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促进,完善医疗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基层心理服务平台等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强化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老年痴呆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到2025年,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和抑郁症患病率的上升趋势减缓,焦虑障碍、抑郁症治疗率显著提升。

第四节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强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建设。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以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推进基层医防融合,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制度化。

专栏1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区疾控中心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传染病与卫生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化支撑;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科、发热门诊、急诊和感染性疾病、呼吸、重症、检验等专科建设;医疗机构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院前急救能力提升,规范建设区级卫生应急队伍;加强院前急救卫生应急管理和专业人员培训。

重大疾病及危害因素监测:人禽流感、SARS防控监测;麻风病监测;流感、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布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监测和评估;疟疾等寄生虫病防治监测;青少年、成人烟草流行监测;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肿瘤随访登记、死因监测;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及学生常见病监测。

慢性病综合防控: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癌症早诊早治、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与糖尿病患者合并症早期防治试点;城乡社区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能力提升。

重大传染病防控: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

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促进: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建设;精神障碍管理;农村癫痫防治管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心理治疗师培训;心理援助热线建设。

第四章 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提升区级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一、强化区级医院高质量发展

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区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区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乙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水平,卫子镇中心卫生院、虎跳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加强区中医医院能力和特色科室建设,提升核心专科竞争力,提高地区常见肿瘤病、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就诊率。发挥区级医院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夯实区级医院特色科室竞争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规划引导和支持区人民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发展,建设一批区域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重点支持心脑血管、感染、儿科、妇产、精神等薄弱领域重点专科诊疗能力提升。推进区级医院“服务主责”提升,全面分析评估区级医院服务能力,加大传染病、精神疾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血液透析、妇产、儿科、中医等临床专科建设,县域内就诊率逐年提升。

二、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次中心建设

构建以元坝镇城区三家区级医院为支撑,与辖区内居民医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将卫子镇中心卫生院、虎跳镇中心卫生院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承担片区医疗救治、急救、公卫、培训、技术指导五大职能。为县域内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远程医疗”建设,实现区内医疗机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依托区人民医院建立惠及全区、辐射周边的区域会诊中心、心电B超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技术帮扶服务,提高基层诊断水平。

三、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

完善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支撑、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二节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一、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完善区级质控组织体系建设,加强质控中心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完善质控中心动态调整机制。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覆盖范围,加强诊疗规范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健全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健全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技术信息化监管。强化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监管。

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推进护理相关服务指南、技术规范、行业标准落地落实,建立配套评价与考核机制。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拓展护理服务。深入开展专科护理模式,提升专科护理服务水平。发挥优质护理资源帮扶和带动作用,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加强护理质量大数据库建设,完善护理敏感指标,开展敏感指标监测。

三、协同推进药品供应保障

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调整用药结构,逐步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体、多种非基本药物为补充的“1+X”用药模式(“1”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X”为非基本药物)。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复合型审方模式和“智慧药房”系统。

四、改善就医环境与医疗服务

优化流程,创新服务,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医疗服务格局。深入推进预约诊疗、远程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制度,大力开展多学科诊疗、日间服务、急诊急救等服务,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患者就医可及性。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持续提高医疗机构安全防范能力,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第三节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区镇村三级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区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建设,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加强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设置中医馆,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50%以上。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规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行为。完善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推进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应用和智慧中医医院建设与评价。

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实施中医治未病行动,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加强中医康复学科建设,支持康复技能人才培养。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区域中医康复中心,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康复服务。探索开展中医家庭病床康复服务。加强中医老年病科建设,规范老年病科管理。区人民医院建立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药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建立重大疫情中医药人群预防和早期介入治疗机制,健全中西医结合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三、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等中医药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实施。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加强中医古籍和经典名录的收集整理,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统技艺传承、临床经验整理研究,探索编撰区内“名方名案”。加强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1-2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和中医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拓宽中医药人才培养渠道。支持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

专栏2 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

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区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区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乙等专科医院水平,卫子镇中心卫生院、虎跳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覆盖一级诊疗科目的区级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二级医院70%出院患者实现临床路径管理。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区中医医院提标扩能和补缺补短建设,补齐建制镇卫生院中医馆缺口。加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中医老年病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中医康复学科建设。

第五章 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

第一节 推动优生优育和托育发展

一、落实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三孩生育政策,落实产假、哺乳假、育儿假等政策,做好计生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开展全面三孩政策实施效果跟踪评估,掌握本辖区人口出生、死亡、新婚、现孕、流动等情况并持续进行人口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

二、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积极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更好为婴幼儿提供多元化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力争到2025年,在元坝镇、昭化镇、卫子镇建成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各1个。

三、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做好与全面三孩政策实施的奖励扶助优惠政策衔接,对符合政策生育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和优惠政策。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立健全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

第二节 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健全以区妇幼保健院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2025年区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乙等专科医院水平。

维护母婴生命安全。强化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深入落实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等5项母婴安全核心制度。健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提高危重症救治技术水平,健全救治会诊、转诊等机制,加强区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能力建设。

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机构为骨干,区级综合医院为支撑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构建覆盖城乡居民并涵盖婚前、孕前、孕期、产时和婴幼儿期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监测和防治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倡导城乡居民主动接受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加强出生缺陷二级预防,区妇幼保健院建成产前筛查机构,广泛开展产前筛查。做优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阳性病例的随访、确诊、治疗和干预,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逐步扩大筛查病种范围。提高遗传优生咨询指导技术、再生育评估技术、出生缺陷早期识别与干预技术、残障儿童康复技术等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技术水平。

深入实施健康妇女计划。加强妇女全生命周期保健,探索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等妇女保健亚专科建设。全面保障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和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服务,做好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产后避孕服务,提高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服务可及性,减少非意愿妊娠发生。宣传并推行全生命周期乳腺保健和健康管理理念,倡导女性主动参与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全面开展生殖健康普查行动,提高妇科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力争实现妇女常见病免费筛查全覆盖。

深入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开展新生儿访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加强儿童早期发展促进工作,力争建设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省级示范基地。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加强早产儿的干预治疗。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加强确诊病例的治疗和干预,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减少新生儿疾病发生。继续实施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开展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加强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预防工作。开展0至6岁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建设区级筛查中心,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三节 加快发展老年健康服务

一、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医院、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区人民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和康复医学科,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二、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

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老年健康教育与促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强化老年人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强老年疾病诊治,强化老年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呼吸等重点学科建设,提升老年患者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发展老年康复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服务。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老年护理服务,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优化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推进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构建老年健康宜居环境。

三、加快医养结合发展

推进医养结合,探索引导部分镇卫生院向收治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转型,推动区人民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支持镇卫生院和养老院“两院一体”发展,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改建一批医养结合机构。推动“互联网+医养结合”,推进人工智能和5G技术在医养结合领域的应用,支持区级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第四节 维护其他重点人群健康

一、强化职业健康保护

强力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把尘毒危害严重超标的行业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问题企业进行回头看、回头查。以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的粉尘危害治理为重点,继续推进尘毒治理攻坚执法专项行动。将煤矿、非煤矿山、化工、木材加工等行业领域作为重点,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治理。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职业病危害高的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不断完善一体化监管执法的方式方法,积极推进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强化职业病危害源头防控,与建设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工业类建设项目立项信息。强化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管执法,并将此工作纳入职业健康考核内容。会同相关部门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化工、木材加工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管执法工作。对未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要求的建设单位要依法加大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依法提请区人民政府责令停建、关闭。力争创建市级职业健康示范企业2家、省级职业健康示范企业1家。积极开展职业健康宣教工作。持续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宣传尘毒危害治理经验,普及职业健康常识;推进职业健康宣传教育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监督指导企业加强职业健康培训,引导企业树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就是隐患”的理念,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力争把广元绿色家具产业城建成职业健康示范园区。

二、加强残疾人健康服务

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覆盖残疾儿童筛查,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加强对区康复中心人力、资金投入,拓宽康复服务范围,提升康复服务质量。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实施精准康复,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做好脑瘫、听力、智力、孤独症残疾儿童救助。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

三、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进一步提升镇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探索全专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健全“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做好救治、康复等健康服务。持续推进区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标提质建设,确保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动态清零、因病致贫返贫人口持续动态清零。

专栏3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建设项目

优生优育和普惠托育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夫妇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防控、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技能培训;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区内建成1个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或普惠托育中心。0-6岁儿童健康管理;落实国家、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农村妇女“两癌”检查7500人/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和避孕药具发放,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区妇幼保健院达到产前筛查机构标准,培训具备产前诊断(筛查)资质的专业人员。

老年健康服务: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老年医学科、社区老年医疗护理站建设;老年专科医师培训;老年人失能(智)预防干预。

职业健康保护: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职业病监测;尘肺病患者健康管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专业骨干人才能力提升培训;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残疾人健康维护:0-6岁儿童残疾筛查;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建设;防盲治盲;防聋治聋。

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

第六章 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第一节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培养专兼职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推动学生健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同步提升。加快推进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探索建立村医、公共卫生人员、镇村干部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知识传播骨干队伍,筑牢基层健康教育网底。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加强区级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推动各类媒体办好健康科普节目和栏目,推动“互联网+健康科普”。到2025年,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5%。

第二节 构建大健康促进格局

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引导群众养成“三减三健”、手卫生、个人防护等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树立珍惜食物的意识和均衡、适量的饮食习惯。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建立营养指导员制度,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强化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全面推进控烟履约,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施特殊人群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运动处方库,推进处方应用。到2025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区覆盖率100%,“三减三健”活动社区覆盖率达到50%,实施重点危险因素的干预。建立口腔卫生防控体系,12岁儿童龋齿率控制在25%以内。

专栏4 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建设项目

户外智能电子健康教育宣传栏建设:重点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和毒品危害等主题开展全民宣传教育活动,以提升城乡居民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获取等方面为重点,运用新型载体传播健康知识。统一发布健康宣传内容,统一管理和维护。规模:城区内主要街道、休闲健身广场、公园、风景名胜区、农贸市场、工业园区、居民住宅小区、党政办公区等公共场所设置;镇:主要街道、休闲健身广场、市场、居民住宅区、党政办公区等公共场所设置。

健康教育与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居民健康素养促进;烟草控制能力建设。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烟草危害行动,推广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

第七章 健全卫生健康发展支撑体系

第一节 加强卫生健康队伍建设

夯实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规模。支持基层在岗医生提升学历层次和接受拓展培训,大力引导卫生人才服务基层,落实“雏鹰归巢”计划,深化“传帮带”对口支援,健全基层人才稳定激励机制,继续完善保障和绩效工资政策,完善基层人才培养评价制度。

扩大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妇幼健康、疾控、精神卫生、执法监督、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妇幼保健机构按2.3人/万人口配置,达到50人以上。疾控人员按1.6人/万人口配置,达到38人;卫生监督人员按1.0人/每万人口配置,达到17人;区级精防人员按0.5人/10万人口配置,全区不少于2名专职精防人员;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5%以上。

加紧紧缺人才队伍建设。立足需求导向,加强基层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推进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以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和定向培养为途径,加快家庭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以在(转)岗培训为形式,加强儿科、精神、老年医学、急救、康复等各类紧缺人才以及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等技能型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立足创新发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东西部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决策部署,继续巩固东西部协作帮扶成果,加强与杭州市拱墅区卫生健康系统交流合作,深化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等区级医疗机构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中医医院等的交流学习,开展人才互派交流挂职,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我区卫生人才综合素质、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推动区域医疗中心整体实力提升。

建立高精尖人才队伍引进机制。开辟高精尖人才招聘绿色通道,拓展多样化的柔性引才引智渠道,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力度,完善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实行人才专项专补政策,健全利益回报机制,拓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切实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建立领导联系人才工作制度。

第二节 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数字卫生健康发展

探索推进区级公立医院、医疗科技相关企业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格局。聚焦医疗装备与器械、重大疾病防控、重点人群健康维护、数字健康引领(智慧医疗)、卫生应急、学科强化等领域,强化医学科技创新。

完善行业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支撑体系,推进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院建设,实现医疗、公共卫生、医保等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积极创建智慧医院、逐步发展互联网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逐步构建在线医疗、公共卫生、移动支付、医保结算、人工智能、健康宣教、综合监管等互联网服务应用场景并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服务惠民、协同惠医、监管惠政的应用成效。健全电子处方认证和医护人员区域执业注册制度,完善网络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和医疗保障支付政策。

第三节 协同推进成渝地区生态康养后花园建设

一、支持社会办医。积极支持多元化社会办医模式,强化社会办医依法执业,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拓展非公立医院发展空间,支持多种模式发展社会办医,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夯实区内医疗机构健康体检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探索实施全民健康干预新机制,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推动健康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

二、加强健康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养老服务,探索将利用率较低的撤并乡镇卫生院闲置资源转型为康复与养老相结合的医院等,支持镇卫生院和养老院“两院一体”发展。鼓励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加强医养照护服务人才培养。

三、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优化全区康养旅游空间布局,大力推进富有本地特色、充满活力、宜养宜游、宜居宜业的景区、园区、城镇、乡村建设。重点建设昭化温泉小镇等温泉社区,开发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健身休闲旅游产品,建设亭子湖水上运动训练和度假基地。

专栏5 健全卫生健康发展支撑体系建设项目

医师规范化和急需紧缺专业骨干医师培训: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护士、医疗卫生机构药师规范化培训,扩大疾控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以全科、重症、感染、急诊、儿科、产科等专业为重点,开展急需紧缺专业骨干医师培训。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培训、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区镇村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继续实施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

健康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医疗护理员、老年护理员、母婴护理员等规范培训,加大健康服务业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培养。大力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人才。

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5G+医疗健康”远程应用体系,临床检验信息共享平台,医学影像信息共享平台。公共卫生大数据中心,智慧化多点触发疾病监测预警系统,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居民健康档案云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家庭医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平台,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基地,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中心,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提升行动。

健康产业发展:镇(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医养结合人才培训;医养照护服务人才培养;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化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第八章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一节 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强以县域医疗次中心为牵头单位的区域医共体建设,整合医共体之间人财物有序流动,促进医共体之间医疗技术均衡发展,人员薪酬待遇同等提升,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积极推进以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区内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落实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按照区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原则,加强区级医院与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统筹管理。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中高级专科医生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提供技术支持,鼓励区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医师到基层提供签约服务,扩大服务供给,建立以医共体为平台、全科医生为核心、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并与社区治理有效协同,对辖区内居民实行网格化健康管理,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衔接,提高签约服务质量。推动县域电子病历和基层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采集设备、可穿戴设备标准化等信息全部归集入健康档案。完善电子健康档案服务内容,优化面向个人开放的服务渠道和交互方式,有效发挥在居民全流程健康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健全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与省、市三级医院为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牵头单位的医共体等协同联动的医疗服务合作机制。完善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形成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加大优质专科资源对基层倾斜力度,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转诊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对上转患者优先接诊,并及时向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送诊疗信息。优化分级诊疗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予以运用。

第二节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坚持和强化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注重挖掘、总结、提炼、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公立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化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区人民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入推进治理结构改革,健全完善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落实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内部机构设置、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人才引进)、薪酬分配等运行管理自主权。组建各类专业委员会,为医院科学决策提供技术咨询和可行性论证。

健全运营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成本消耗环节的流程管理。建立医院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重点考核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完善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

第三节 强化“三医联动”改革

加强“三医联动”改革。加强医改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增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推动实现各类医改举措在政策上相互协同,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完善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加强门诊共济保障,深化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发布中医优势病种,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完善医保政策,引导恢复期和康复期患者到基层就诊。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提升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水平。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做好异地就医结算。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强化县域医共体等建立药品联动管理机制,促进上下级用药衔接。完善激励配套政策,落实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指导医疗机构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对结核病、丙肝等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重大传染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探索进一步降低患者药费负担的有效方式。完善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和信息直报制度,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保障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加强对传染病药品监测预警,推进传染病治疗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药品使用监测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在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两个允许”要求,落实分配自主权。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科学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以提高服务积极性为重点,深化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完善乡村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合理保障基层医务人员薪酬水平。

第四节 完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

构建多元化的综合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管理有序、分工协作、科学有效、保障有力的综合监管制度,构建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医疗卫生多元化综合监督管理体系。

强化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整合优化卫生健康综合执法资源,健全基层卫生健康行政执法网络。强化卫生健康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肃风纪风貌,建设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的执法队伍。全面加强卫生健康依法行政,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编制公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创新“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完善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进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加强行业普法和依法治理,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贯彻落实标准制度。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违法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

专栏6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项目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分级应对、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医疗服务成本价格监测网络;医改监测评价。

第九章 “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项目

项目编制清单详见附件。

第十章 加强组织保障与监测评估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党组织作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激励全系统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建立健全完善卫生健康系统监督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卫生健康良好发展环境。

第二节 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健康目标相适应的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疾病前期因素干预、重点人群健康促进和重点疾病防治等方面加大政府投入比重,强化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和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的经费保障。全面加强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

第三节 强化卫生健康宣传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和社会参与的卫生健康宣传新格局,树立良好形象。加强舆情监测、预警、研判和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积极挖掘培育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先进人物及感人事迹,加强社会宣传,增强社会认同和营造良好环境。围绕卫生健康重大事件、各类卫生健康纪念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和群众性宣传活动。加强系统行业文化建设,凝聚行业共识。

第四节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将《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层层分解指标。对落实情况及时跟进并加强监督和测评。规划实施进度与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中期、末期评估,适时动态调整或修订,确保各项指标落实落地落细,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

附表: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清单


附表


广元市昭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元)

项目属性

(单体/打捆)

项目建设

地点

用地

规模(亩)

建设年限

1

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业务用房4473.78平方米,新增床位60张,提升信息化及健康养老服务能力,设施设备购置及配套相关附属工程等。

3100

单体

卫子镇金

印街

2

2022.02-2024.09

2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及危急重症能力提升建设项目(二期综合楼建设)

新建传染病区3060平方米,新建综合楼一幢,总建筑面积19813平方米(含地下室3957平方米,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特检科、危急重症病区等)购置设施设备及配套附属工程等。

14920

单体

元坝镇杏林街32号

6

2022-2024

3

广元市昭化区妇幼保健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

新建住院综合楼6400平方米,改建门诊楼3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及配套附属工程等。

8000

单体

元坝镇

2

2020.12-2022.12

4

广元市昭化区艺幼安托育机构建设项目

改建业务用房420平方米、新增普惠托位数50个,配套相关设施设备等。

100

单体

昭化镇

曲回村

0

2021.06-2023.06

5

广元市昭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提升项目

新建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公卫指导(含卫生监督执法)中心,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完善配套设施及附属工程。

1300

单体

元坝镇益昌大道

6

2021.07-2022.12

6

广元市昭化区中医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

改建门诊楼、益养苑业务用房3600平方米,打造中医康复理疗特色专科,提升养老服务能力,购置医疗设施设备。

2500

单体

元坝镇

光华村

0

2022.10-2023.10

7

广元市昭化区镇卫生院医养结合中心建设项目

在昭化、红岩、虎跳、王家、柏林沟镇新建医养结合中心,购置设施设备及配套附属工程等。

10000

打捆

昭化区

30

2023.01-2025.12

8

广元市昭化区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建设项目

增设医养床位200张,流程再造,购置医疗养老设备,完善配套设施及附属工程。

9000

单体

卫子镇

20

2023.01-025.12

9

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业务用房7700平方米,新增床位70张,提升信息化及健康养老服务能力,设施设备购置及配套相关附属工程等。

6300

单体

元坝镇

10

2023.10-2025.10

10

广元市昭化区中医医院精神专科提能建设项目

改造精神专科业务用房12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

2500

单体

元坝镇

0

2023.06-2025.12

11

广元市昭化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能力提升项目

改建业务用房600平方米,购置相关设施设备。

1200

单体

元坝镇

0

2023.03-2023.12

12

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建设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基地,新建业务用房5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配套附属设施建设。

5000

单体

区妇幼保健院院内

2

2022年

13

广元市昭化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项目

改扩建治未病科室业务用房800平方米,购置相关设施设备。

2000

单体

元坝镇

0

2023.06-2025.10

14

广元市昭化区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康复科)建设项目

改建康复科业务用房1200平方米。

1300

单体

元坝镇

0

2023.06-2025.10

15

广元市昭化区中医医院区域中医康复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业务用房5500平方米,新增康复床位100张,购置设施设备及相关配套附属工程等。

8000

单体

元坝镇

6

2023.06-2025.10

16

广元市昭化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为全区126个村设置约60平方米“健康小屋”,配置全自动健康检查设备。

6300

打捆

各镇

0

2021.11-2023.11

17

广元市昭化区基层卫生院中医馆能力提升项目

改建12个建制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及设施设备配置。

3000

打捆

各镇

0

2021.12-2025.12

18

广元市昭化区28个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项目

改造28个村卫生室,打造中医阁,购置设施设备。

1000

打捆

昭化区

0

2023.10-2025.10

19

广元市昭化区卫生室能力提升项目

改扩建全区126个村级卫生室,购置设施设备。

4000

打捆

各镇

0

2022.11-2024.12

20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科标准化建设项目

改造老年医学科、康复科1800平方米,配置呼吸机、肺功能测定仪等必备设施设备,提升老年医学科、康复科服务能力。

1000

单体

区人民医院

院内

2023.01-2024.01

21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提能建设项目

改造血透室300平方米,配置必备设施设备。

800

单体

区人民医院

院内

2023.01-2024.01

22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内儿科医技综合楼改造项目

改造优化内儿科医技综合楼7090平方米,优化功能布局,建设地下车库2500平方米,优化门诊出入口,配备必要设施设备。

3500

单体

区人民医院

院内

0

2023.01-2025.01

23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重点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打造县域创伤、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配置大平板数字减影机、移动CT、血管内超声、血透设备、自体血流动力系统、动脉硬化检测仪、心肺运动测试系统、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基础ST及PT康复设备等必备设备。

3000

单体

区人民医院

院内

0

2023.01-2025.01

24

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中心卫生院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新建住院公卫楼5000平方米,完善附属工程及设备配套。

4000

单体

虎跳镇

10

2022.10-2025.10

25

广元市昭化区医疗队伍人才培训项目

计划5年内对区内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

2000

单体

昭化区

0

2023.12-2025.12

26

广元市昭化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项目

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拟建设昭化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

2000

单体

昭化区

0

2022.12-2024.12

27

广元市昭化区免疫规划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为全区12个镇卫生院打造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

1200

打捆

各镇

0

2023.10-2025.12

28

广元市昭化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

新建养老业务用房48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及配套附属工程等。

6300

单体

昭化区

2

2022.10-2025.10

29

广元市昭化区社区医院建设项目

新建综合楼6800平方米,新建养老业务用房32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及配套附属工程等。

6300

单体

元坝镇

10

2023.10-2025.10

30

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明觉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改建业务用房36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及相关附属工程。

3000

单体

射箭镇明觉卫生院

0

2023.10-2025.10

31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远程诊疗中心建设

机房迁建,区卫健局机房合并,辐射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影像、心电、医学检验、病理诊断中心,5G应用,智慧医院建设。

2000

单体

元坝镇

0

2021.09-2022.09

32

广元市昭化区卫健系统信息化能力提升及智慧医院建设项目

打造全区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升级提升,电子票据改造、全区卫生信息化互联互通,打造区、镇智慧医院,智慧医疗穿戴设备的应用,云存储。

10000

打捆

元坝镇

0

2022.12-2025.12

33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提能升级改造项目

建设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物联网基础、一体化护士管理平台、一体化手术室智能管理系统、智慧病房、智能导诊、患者服务管理平台、数字认证、云桌面、移动医护等为一体的智慧医院,建立与镇卫生院之间的互联互通。

2000

单体

区人民医院

院内

2023.01-2025.01

34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医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项目

改造影像科200平方米,配置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发光免疫、血球分析仪等必备设施设备,建成昭化区医学影像中心、实验室中心。

2500

单体

区人民医院

院内

2023.01-2025.01

35

广元市昭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

实验室改造及购买与功能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1000

单体

区疾控中心

0

2023.06-2025.10

36

广元市昭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风险人员集中隔离观察点建设项目

按照隔离点建设标准,规范建设集中隔离点用房4000平方米,床位120张,并购买相关设施设备。

2000

单体

区疾控中心

10

2023.06-2025.10

37

广元市昭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项目

各镇及机关单位建设(新建或改建)健康宣教室和日常体育锻炼(活动)室,先期共50个,购买必要器材和设施设备,平均每个投资20万元。

1000

单体

区疾控中心

6

2023.06-2025.10

38

广元市昭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项目

新建精神卫生中心3000平方米,床位100张,购买相关设施设备。

1500

单体

区疾控中心

6

2023.06-2025.10

39

广元市昭化区县级智慧医院建设项目

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智慧医院建设;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电子病历达到4级水平。

600

打捆

昭化区

0

2023.06-2025.10

40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项目

建设昭化区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运行,打造远程会诊中心(包括门诊、住院)。

1000

单体

昭化区

0

2023.06-2025.10

41

广元市昭化区传染病信息监测系统项目

建设全区传染病信息系统,对接公卫、医疗等数据,建立传染病监测点投放监测硬件设备实时采集数据。

1200

打捆

昭化区

0

2023.06-2025.10

42

广元市昭化区全区医疗机构电子健康卡项目

建设医疗机构用卡环境的改造及移动支付,自助打票等功能。

500

打捆

昭化区

2023.06-2025.10

43

广元市昭化区区域业务系统网络安全提能项目

建立一套昭化区业务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具备业务终端PC安全监测,异常预警,远程控制等功能。

1000

单体

昭化区

0

2023.06-2025.10

44

广元市昭化区12个建制镇三大中心和电子病历提能建设项目

对现有的LIS、PACS、心电,电子病历进行升级,完善功能保持系统稳定运行,电子病历达到3级水平。

800

打捆

昭化区

0

2023.06-2025.10

45

广元市昭化区中医医院信息化能力提升及智慧医院建设项目

机房改造,信息化系统升级优化,建立医院智能化、协同化、服务化平台。同时建设医院的数字文化。

800

单体

区中医医院内

0

2023.06-2023.12

46

昭化区中医医院家具城分院建设项目

拟在昭化家具城新建分院,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含门诊、住院、医技为一体的综合楼,购置医疗设施设备及各项配套附属工程等。

9000

单体

昭化家居

城区

10

2023.07-2025.12

47

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卫生院综合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新建门诊、住院、公卫综合楼及职工周转用房5300平方米,设施设备购置及配套附属工程。

5000

单体

射箭镇

9

2022.10-2025.10

48

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卫生院综合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及职工周转用房3700平方米,设施设备购置及配套附属工程。

4000

单体

柏林沟镇

4

2022.10-2025.10

49

广元市昭化区清水镇卫生院综合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新建医疗业务用房、职工周转房5300平方米,设施设备购置及配套附属工程建设等。

5000

单体

清水镇

8

2022.10-2025.10

50

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中心卫生院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医院整体搬迁,新建门诊、内科综合楼5000平方米,外科综合楼3000平方米,职工周转用房1000平方米,设施设备购置及配套附属工程建设等。

9000

单体

昭化镇

6

2022.10-2025.10

51

广元市昭化区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能力提升及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住院综合楼4000平方米,养老业务用房32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及配套附属工程等。

6300

单体

元坝镇

6

2023.06-2025.12

52

广元市昭化区磨滩镇卫生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

购置设施设备、改建老门诊楼,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2000

单体

磨滩镇

卫生院

0

2023.06-2025.10

53

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中心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

购置医疗设备CT,麻醉呼吸机,电子胃镜等。新建医养结合住院楼1200平方米。

2000

单体

王家镇

富康路

0

2023.10-2025.10

54

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中心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建设健康促进与教育培训会议室120平方米,医馆升级300平方米,建老年康养医疗区600平方米、其他业务用房800平方米,职工周转房1600平方米。

1800

单体

太公镇

2

2023.06-2024.12

55

广元市昭化区青牛镇卫生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

新建康复疗养综合楼一栋,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楼层3层含配套设备,规范改造中医理疗康复科、添置理疗康复设备、新购DR、彩超设备,病床等,完善设备设施、中心供氧等。

1200

单体

青牛镇

卫生院

0.45

2022.10-2023.9

56

广元市昭化区红岩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项目

新建职工周转房10套,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1000

单体

红岩场填

3

2023.03-2025.10

合计

196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