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广元市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 “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7-01 17:15:00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昭府办发〔2022〕17号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广元市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

“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级各部门:

《广元市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1日

广元市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

“十四五”发展规划

广元市昭化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

2022年4月

项目名称: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委托单位:广元市昭化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

承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项目编制小组:

项目负责:罗  培    教授、博士(旅游地学)

技术负责:舒成强    副教授、博士(第四纪地质学)

策    划:罗  培    教授、博士(旅游地学)

技术顾问:徐邓耀    教授、硕士(人文地理)

审    核:徐邓耀    教授、硕士(人文地理)

秦子晗    副教授、硕士(地理信息科学)

资料收集:费若兰   杜虹蓉    李佩俊   陈  蓉

文本编辑:李佩俊   陈  蓉    费若兰   尹和丽

杜虹蓉   樊英豪    罗  培   舒成强

图件编辑:冯建平   吴丽萍



目      录

前     言 13

第一章 规划总则 14

一、规划背景 14

二、指导思想 15

三、规划范围与规划内容 16

四、规划原则 17

(一)凸显特色旅游,形成整体优势 17

(二)打破行业壁垒,构筑文旅框架 17

(三)文旅深度融合,创新产业体系 18

(四)政府科学引导,市场指引导向 18

五、规划依据 19

(一)相关法律、法规 19

(二)相关建议、通知 19

(三)相关规划、方案 20

第二章 “十三五”文旅产业和文广事业发展回顾 22

一、文广旅业绩突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22

(一)文化事业方面 22

(二)广电事业方面 23

二、文旅产业发展较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4

(一)文旅产业方面 24

(二)经济效益方面 25

三、文旅项目加快建设,产品体系提档重构 25

(一)文旅项目建设方面 26

(二)文旅产品体系方面 26

四、旅游交通不断完善,接待能力逐渐增强 27

(一)旅游交通 28

(二)接待能力 29

五、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文旅扶贫成效明显 30

(一)乡村旅游 30

(二)旅游扶贫 31

六、智慧旅游体系初成,旅游营销力度加大 31

(一)智慧旅游体系初成 31

(二)旅游营销力度加大 32

七、旅游标准效果凸显,政策机制逐渐健全 32

(一)旅游标准的贯彻实施 32

(二)政策机制的逐渐健全 33

第三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环境 35

一、昭化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35

(一)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条件优越 35

(二)人文景观多样,发展基础良好 36

(三)自然景观秀美,开发潜力巨大 37

(四)产业基础优秀,业态空间广阔 38

二、昭化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38

(一)缺乏协调组织 38

(二)孵化能力不足 39

(三)特色有待开发 39

(四)资源开发不均 40

三、昭化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 40

(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有力支持 40

(二)国家旅游政策红利的加快释放 41

(三)立体旅游交通网络的更加发达 42

四、昭化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43

(一)各区域间竞争加剧 43

(二)品牌创建任务较重 44

(三)地位提升压力较大 44

(四)深度旅游、度假旅游打造不足 45

第四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46

一、发展战略 46

(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46

(二)创新发展战略 46

(三)全域旅游战略 47

(四)绿色发展战略 47

(五)融合发展战略 48

1.文旅融合战略 48

2.区域融合战略 48

3.产业融合战略 49

(六)乡村振兴战略 49

二、发展定位 50

(一)定位原则 50

1.资源禀赋为基础的定位原则 50

2.整体优势为条件的定位原则 51

3.主体意愿为前提的定位原则 51

4.上位规划为依据的定位原则 52

(二)总体定位 52

(三)形象定位 53

三、发展目标 53

(一)总体目标 53

(二)分期目标 54

(三)具体目标 56

1.经济目标 56

2.社会目标 57

3.生态目标 58

第五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59

一、“一核一城”创建,建设区域旅游联动网 59

(一)一核:昭化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核 59

(二)一城:广元东部康养新城 61

二、“两带”拓展,打造特色文旅融合风情线 62

(一)亭子湖生态康养旅游带 62

(二)国道212特色主题旅游带 64

三、“三区”提升,培育区域文旅融合崛起擎 65

(一)剑门蜀道文化旅游区 65

(二)柏林生态休闲旅游区 66

(三)王磨农旅休闲体验区 67

第六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规划 68

一、重点文旅产业项目规划 68

二、创建特色品牌 68

三、经费估算 69

四、效益分析 69

(一)环境效益 69

(二)社会效益 70

(三)经济效益 71

第七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要素规划 73

一、文化旅游住宿业规划 73

(一)适应多元体验需求 73

(二)充分展现地域文化 73

(三)提升接待服务水平 73

(四)构建新型旅游住宿 74

(五)全面优化住宿结构 74

二、文化旅游餐饮业规划 74

(一)挖掘并培育区域特色餐饮品牌 74

(二)构建完善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 75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美食节庆活动 75

三、文化娱乐业规划 76

(一)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76

(二)开展文化演艺活动 76

(三)丰富景区娱乐项目 77

四、文化旅游交通规划 77

(一)构建对外承接交通网络 77

(二)完善内部旅游交通线路 78

(三)优化交通配套设施服务 79

五、旅行社规划 79

(一)大力推进旅行社发展 79

(二)积极培训旅游从业者 80

六、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规划 80

(一)建立完善旅游商品体系 80

(二)打造昭化旅游商品品牌 80

(三)优化旅游商品经营环境 81

七、“智慧旅游”建设规划 82

(一)建设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82

(二)完善智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83

第八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项目营销策略 85

一、文化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85

(一)巩固相邻省份市场 85

(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86

二、文化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86

(一)树立标志性文化旅游产品 87

(二)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产品 87

(三)打造系列文化旅游产品 88

(四)创建天府旅游品牌 89

三、文化旅游线路营销策略 90

(一)区际旅游线路 90

(二)区内旅游线路 91

(三)重点特色线路 92

第九章  昭化区文化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93

一、后疫情时代安全管理和防控措施 93

(一)提升景区公共卫生防控和健康保障能力 93

(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应急机制 93

(三)实施旅游业健康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 94

(四)大力推进旅游业智慧化和“无接触服务” 94

二、全面建设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95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95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95

(三)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建设 96

三、推进旅游管理机制创新 96

(一)全面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96

(二)重点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 97

(三)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活力 98

四、加强市区各级部门沟通与协作 99

五、建立有效的投融资体系 99

六、加强旅游智力资源支撑 100

七、保障旅游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101

八、环境保护保障 102

(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102

(二)防止建设带来破坏 103

九、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03

附表:广元市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总表 105


前     言

依据《昭化区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昭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结合昭化区实际,制定《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宏伟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重要参考。

本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期间全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启之年。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原则。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四川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引领。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和重大举措,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治纲领和行动纲领。广元市昭化区第八次党代会坚定对标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明确了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东西部协作,积极对接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对全区未来发展的战略考量和科学谋划,是我们主动融入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针和行动指南。将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业态融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蜀道原乡游、三国文化游、康养度假游、生态休闲游、滨水运动游、特色乡村游、工业遗址游、红色教育游”八大特色旅游产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共建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发展带,以此将昭化区建设为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做好“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对全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十四五”规划,是中国经济在全面小康基础上,迈向现代化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十四五”规划也适逢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机遇期,对落实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明确昭化区在四川省旅游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具有非凡意义。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文旅兴区、创新活区”的总体思路,全面配合将昭化区建设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优秀经济开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审视昭化区在广元市旅游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工作思路,加快推动昭化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领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及昭化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广元市昭化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五大目标为方向,以区党代会提出的四城新区为指引,紧紧围绕“三个一、三个三” 治蜀兴川广元实践方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守底线、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创新为引领、内容为根本、科技为先导,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优化昭化区文旅发展布局,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不断释放文化产业、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新活力,为建设文旅强市贡献强有力的昭化力量,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服务。为推动广元市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加快建成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态康养“后花园”做出积极贡献。

三、规划范围与规划内容

本规划为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立足昭化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基础,规划范围为昭化全区,包括12个镇。规划总面积1433.76平方公里,涉及总人口23.1万人(2021年统计数据)。重点对昭化区“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的文化、旅游、广播电视的发展做出相关前瞻性计划安排,是昭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昭化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在科学、客观分析昭化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围绕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重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旅游产品、旅游要素、旅游保障等方面具体的工作任务,促使昭化区文化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规划原则

(一)凸显特色旅游,形成整体优势

昭化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被称为“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昭化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可概括为“历史文化深厚、自然风光秀丽”,是以古城文化、古镇文化、红色文化、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工业文化、女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代表的人文资源;以紫云湖、山青湖、云台山、青牛峡等风景区为代表的自然资源。昭化最大的旅游品牌——昭化古城,作为唯一一座保存完善的三国古城,是研究蜀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是蜀汉政权兴衰见证地;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战斗历史,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十四五”文旅规划将突显昭化旅游特色,在高质发展、文旅融合、文旅消费、乡村文旅等方面实现创新,加强对昭化古城的打造,突出昭化特色旅游品牌,形成昭化旅游的整体优势。

(二)打破行业壁垒,构筑文旅框架

一是打破行业界限。以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商品为四大支柱,以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政策为四大体系,逐步完善协调机制、规范合作机制、保障服务机制和提升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二是打破行政区域界线。首先打破昭化区各乡镇界线,总体布局旅游空间格局、文旅产业要素、产业体系和重大项目,形成以生态建设为龙头,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文旅产业体系;其次是打破区县壁垒,与苍溪、剑阁、阆中、朝天等联动发展,区域合作,形成能在川东北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带动作用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战略框架。三是要打破产业壁垒。文化旅游呈现多领域、多区域、多产业是大势所趋,要立足新形势,充分考虑文旅融合发展的客观需求,融合三大产业来推动农旅、商旅、康旅、研学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

(三)文旅深度融合,创新产业体系

始终坚持将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把昭化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让人民群众从文旅融合中有更多切实的“获得感”。昭化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抢抓新时代新格局文旅发展机遇。昭化区节庆活动丰富多样,通过对女儿节、中国蜀道大朝年猪文化节、柏林湖樱花节、昭化荷乡旅游节、紫云猕猴桃采摘节、亭子湖青牛峡钓鱼大赛、平乐巨石温泉节、沿湖自行车赛、柔力球比赛等节庆活动的包装策划,构建“文化+”融合模式,形成旅游新业态。积极申报非遗项目和文保单位,实行“非遗+产业”“非遗+活动”“非遗+制度”“非遗+宣传”等“非遗+”推广模式,形成新的旅游产业体系的新模式,诞生新的文旅产品。

(四)政府科学引导,市场指引导向

地方政府准确定位自身角色,科学引导、加强宣传、引进文旅人才,提升昭化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明确景区、城镇、乡村等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定位及特色,充分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旅游优势,全面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协作共建,成为川东北经济区重要增长极;以市场为导向,游客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改变“资源决定产品”的发展思路,结合地方特色资源推出适合市场的文旅产品,促成差异化合作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创造、互惠共赢。

五、规划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二)相关建议、通知

1.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3. 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4.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6. 201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

7. 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8. 2019年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9. 2019年《关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天府旅游名县的实施建议》中共广元昭化区委 广元昭化区人民政府;

10. 2019年《广元市昭化区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二十条措施》;

11. 2019年《关于成立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总指挥部的通知》;

12.2019年《广元市昭化区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

13. 2016年《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决定》;

(三)相关规划、方案

1.《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2.《昭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3.《昭化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年)》;

4.《关于成立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总指挥部的通知》昭委办〔2019〕70号;

5.《广元市昭化区建设文化强区中长期规划纲要》昭委办〔2019〕71号;

6.《四川省广元市嘉陵江旅游区总体规划》(2015—2025);

7.《广元市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

8.《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

9.《磨滩镇山青湖风景区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10.《广元市亭子湖风景区总体规划》(2018—2035);

11.《广元市昭化区平乐文化旅游区概念性规划》(2012—2025);

12.《广元市昭化区虎跳湖旅游区总体规划》(2018—2030);

13.《广元柏林古镇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15—2025);

14.《广元市昭化区牛头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18—2030);

15.《广元市昭化区栖凤峡旅游区总体规划暨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9—2024);

16.《广元市昭化区云台山旅游区总体规划》(2014—2025);

17.《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省广元段建设保护规划》;

18.《广元市昭化区青牛峡川途江湖里农旅综合体开发方案》。



第二章 “十三五”文旅产业和文广事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文化旅游工作紧扣我市发展定位,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产城旅融合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剑门蜀道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成渝地区生态康养‘后花园’”的发展定位,以全域旅游发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主线,以建设“幸福昭化、实力昭化、活力昭化、绿色昭化、魅力昭化”为目标,以建设文化旅游景点,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为抓手,做深做实文旅融合大文章,实现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文广旅业绩突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一)文化事业方面

“十三五”期间文化方面工作业绩突出。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全覆盖印发《文化扶贫工作手册》《文化工作手册》,完成了63个贫困村、147个非贫困村文化室标准化建设;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农家书屋建设不断加强,免费配送图书5万余册,惠及群众8万余人。二是文化遗产保护显著增强。完成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共统计各类文旅资源6130处,已查明的文化资源中,地方戏曲剧种1项,传统器乐乐种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4项,区级34项;申报“薛氏糖画”为市级第六批非遗名录项目,完成了昭化古城非遗展示中心布展工作,常态化开展了射箭提阳戏精品展演活动。三是文保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完成三次全国性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和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新增反“三路围攻”中山观战斗遗址、昭化古城红色革命遗址群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昭化古城大坪子汉代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出土了青铜剑、摇钱树等罕见的珍贵文物,累计出土文物1300余件(套);邀请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对三江新区“两路一隧”工程工地鸭浮老张家院子和天雄村吴家湾2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宋、明、清墓葬8座,并对鸭浮村宋代石室墓进行了整体搬迁保护;全省最大的文物消防工程——总投资5560万元的剑门蜀道遗址(昭化段)消防安全建设项目顺利竣工验收,完成了黄龙石牌坊、魁星阁修缮工作,天雄关、怡心园、益合堂古院落的修缮有序推进。四是文艺精品不断呈现。《脱贫组歌》《梦回昭化》《锦绣昭化》《我的祖国》《文明新风传万家》等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与四川音乐学院携手开展“脱贫组歌飞入寻常百姓家,脱贫故事讲给寻常百姓听”送文艺进村入户、送文化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广电事业方面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广播电视事业成效显著。全区安装高音喇叭3000余套,完成电视户户通惠民工程7900余户,广播电视光缆乡镇接通率达100%,通村率达93%,实现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全域覆盖,有效解决了偏远农村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坚持“报、刊、台、网、微、端”多频共振,强力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省级以上媒体用稿情况大幅提升,优秀节目评选数量在全市排名连续8年位居第一。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新闻出版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结合昭化区实际,提升农家书屋工程,扎实推进文化脱贫,完成29个社区书屋、210个农家书屋图书的补充、更新,实现农家书屋藏书量均在2000册以上。同时推动群众活动多样化,创新全民阅读活动形式,实现文艺精品突破,努力建设“书香昭化”。

二、文旅产业发展较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一)文旅产业方面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旅游资源调查效果良好。调查结果显示,已查明的旅游资源中,优良级旅游资源340个,占25.56%。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4个,约占1.05%;四级旅游资源33个,约占2.48%;根据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可将昭化区旅游资源分为东部休闲康养景观群、中部生态农旅景观群、南部生态休闲红色文化景观群、西部蜀道-古城人文自然景观群、嘉陵江生态休闲走廊景观群等五个特色景群。二是新的文旅项目不断打造。依托高等级的文化旅游资源,昭化区先后开发建设了昭化古城、平乐旅游区、柏林古镇、牛头山、大朝驿、桃博园、红军山、汉城博物馆等景区景点,培育形成了昭化马战实景演绎、乐楼蜀道艺术展演、评书馆、县令审案情景剧、川剧表演、射箭提阳戏传习所等文化传承展示项目。三是乡村旅游增收富民。“十三五”期间,昭化区依托各镇各乡特色优势产业的大力发展,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拟定了一套乡村旅游精品建设项目扶持计划,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寨2个,荣获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中国绿水青山生态宜居典范区等荣誉;通过大力发掘乡村民俗、乡村节事、乡村农产品等旅游资源,促进了以农家乐为重点的田园观光旅游、以特色农业、高科技农业为重点的农业旅游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带动就业人员2000余人,旅游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34元。四是文旅品牌形象焕新升级。柏林古镇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太公红军山、桃博园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昭化古城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柏林湖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昭化区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完成栖凤峡旅游区、昭化药博园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二)经济效益方面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334.64万人次,平均每年接待游客667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2.91亿元,由2016年的30.27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62.5亿元,年均增长19.06%以上。文旅产业在活跃地方经济、提升城市形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县区纷纷把发展旅游业纳入重要工作范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文旅项目加快建设,产品体系提档重构

(一)文旅项目建设方面

一是文旅项目投资渠道不断开拓。面对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昭化区充分考虑大众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态势,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拓宽旅游招商引资渠道,全区共引进已审核未开工和正在建设的项目共8个,总投资十三亿多。二是旅游品牌效应的日益彰显。随着“十三五”期间一些列文旅项目的落实落地,文旅品牌不断树立,效应不断彰显,2016年柏林湖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并同步启动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创建,2018年,柏林古镇风景区成功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年,太公红军山和桃博园成功创建成为国家3A级景区。此外,其它各景区致力于进行旅游文化主题的升级、旅游产品的深化,为推动旅游项目改造升级做出了贡献。三是旅游要素不断升级,开通广元高铁站至平乐旅游区旅游专线公交,新(改)建旅游厕所24座,新增精品酒店、精品民宿20余家,“昭化肥肠”等美食品牌初步形成,全区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高。

(二)文旅产品体系方面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利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吸引投资,开拓思路,促进了区域内文化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借助剑门蜀道三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开发文化创意体验示范点。以蜀道沿线昭化古城、大朝驿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创意体验旅游产品体系日益成熟;以亭子湖、柏林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初具规模;以太公红军山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影响不断扩大;此外,还形成了精品文化演艺、创作式艺术体验、参与式民俗体验等多种类、多层次的文化旅游体验产品。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薪休假”“2.5休闲度假”等政策的逐步落实,大众旅游休闲度假需求激增,高端度假、文化度假、深度休闲、亲子旅游等产品受到市场热捧,以旅游为主的商贸服务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众休闲旅游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的宠儿。“十三五”期间,卡尔海洋世界、尖锋·四季旱雪场、咕咕萌宠园、《葭萌春秋》沉浸式演艺、帐篷酒店等20余项新体验形式先后涌现。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坚持推进“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统筹城乡旅游要素合理配置、城乡旅游市场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城乡旅游一体化的格局,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建设与发展。遴选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加以扶持,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围绕“农产品变旅游产品”的发展理念,设计、开发和销售有川东北地域民俗特色的农副产品、特色食品、服饰、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因地制宜,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特色,鼓励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开辟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同时大力扶持“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渠道,重构产品体系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致富。

四、旅游交通不断完善,接待能力逐渐增强

(一)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是发展文旅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十三五”期间围绕《广元市昭化区十三五交通规划》的“三横三纵六联线、三隧五大桥两枢纽”基本交通构建,以广元城区为中心,以昭化主城区为补充,以服务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景区景点建设为基本需求,打通东西两翼交通环线,构建景区间互联互通大动脉,形成了连接昭化区内外重要旅游景点的“两翼两线旅游环线”。

以昭化古城为起点,利用《广元市昭化区十三五交通规划》中的“纵线一”:昭化镇(利州区交界处)—朝阳乡—红岩镇—白果乡—黄龙乡—丁家乡(S205昭化区段)—虎跳镇—陈江乡(改建),形成环线的西翼;利用红色旅游公路“横线三”:陈江乡(S205)—虎跳镇(S205)—太公镇—柏林沟镇—文村乡(新、改建),形成环线的南线;利用212国道、柏林沟到卫子镇、文村乡至王家镇、文村乡至柏林湖等道路,形成环线的东翼;以G5京昆高速、G75兰渝高速和广巴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已有)形成环线的北线。

昭化区全域景区“最后一公里”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外部道路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十三五”期间还加强了剑昭线、亭子湖环湖公路线、平乐至柏林湖旅游线等重点公路的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广元港的功能服务,加快了航道和码头的建设进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上交通体系。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在已有基础上,持续建设完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高水平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大通道,高效率融入区域陆水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积极谋划区域内重大交通布局,争取铁路、轨道交通、嘉陵江航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立项实施。加快推进广元港进港铁路、兰渝铁路太公客运站落地落实,协同推动G5京昆高速复线、广巴达万铁路(广元段)扩能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水东坝航电枢纽前期工程。提升国省干线与高速及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实施G212、G542等国省道改建工程,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实现1小时到村建设,全面建成内联外畅骨干路网。全面推进县乡公路、村组道路升级改造,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全面推行“路长制”,抓好养护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公路管护水平。全面实现乡村客运“金通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嘉陵江航道整治,提升嘉陵江黄金水运航运能级。协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完善城镇无障碍交通基础设施布局。

(二)接待能力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达到星级标准的饭店30家,其中,达到四星级标准的饭店2家,达到三星级标准的饭店数量5家,完善了一批特色度假酒店、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乡村酒店、青年旅舍等特色住宿设施,总床位数达到1万张。大大增强了昭化区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实现了昭化区旅游接待服务发展的大跨越。

五、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文旅扶贫成效明显

(一)乡村旅游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重点建设五大精品景区,着力构建新型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打造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按照旅游标准化、精品化、特色化的要求,围绕王磨新农村综合体、金石现代农业园区、朝沙新农村园区、移民库区农业振兴计划,发挥土地资源好、生态资源优的独特优势,着力于民居改造提升上求突破,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上找准方向,为全区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提供农旅产品生产基地、供应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发展循环经济链条,形成“农业园区就是景区、农产品就是旅游商品、农家就是乡村酒店”的模式,带动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新型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昭化区积极培育有机生态体验、主题乡村民宿、特色休闲观光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了一批四川省特色旅游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强对星级农家乐的评定及管理,促进休闲农庄、森林人家、民俗风情园等乡村旅游新业态集聚。在城区周边、景区周边形成几个乡村旅游集聚区,既为农民谋福祉,实现旅游扶贫,也丰富了区域乡村旅游产品层次和业态。此外,利用乡村农特产品,设计昭化农业特色旅游纪念品,实现了农旅产业链结合,深化了乡村旅游体验。通过这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展,昭化区乡村经济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他们的收入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二)旅游扶贫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以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抓手,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大调整,打造4条精品乡村旅游示范带(昭大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示范带、平乐乡村旅游示范带、环亭子湖乡村旅游示范带、柏林太公乡村旅游示范带)、14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红岩镇广吉村、红岩镇坪林村、明觉乡前锋村、大朝乡牛头村、虎跳镇三公村、虎跳镇南斗村、柳桥乡普子村、梅树乡潼梓村、沙坝乡照壁村、柏林沟镇岚黎村、元坝镇五一村、青牛乡白牛村、朝阳乡柏杨村、张家乡大雾村)、100余家农家乐、培养1000余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并推动贫困地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乡村环境美化、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助力贫困群众稳就业、促增收,对昭化区的脱贫攻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其中,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张家—青牛休闲垂钓基地”现已发展成为以休闲垂钓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并着力开发专业垂钓赛事;王磨新农村综合体、金石现代农业园区、朝沙新农村园区现已发展成为昭化乡村旅游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并着力开发现代农业旅游。

六、智慧旅游体系初成,旅游营销力度加大

(一)智慧旅游体系初成

“十三五”期间,已完成建设昭化旅游网站、官方微信、微博以及手机APP终端等旅游宣传推广平台,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展示全区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发布景区景点的情况和相关的旅游信息,为游客推荐昭化区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旅游商品,有效地加快了“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的步伐。

(二)旅游营销力度加大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不断加强特色旅游文化建设,积极挖掘本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艺,组织各种文化赛事,通过开展博览会、美食节、体育赛事、大型音乐会(节)、主题文化展览节事等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百姓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在发挥节事活动的旅游营销宣传功能的同时,还提升了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的文化附加值。

昭化区充分挖掘区域三国文化、蜀道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文化等文化主题,开发利用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了一批既体现三国文化、川北民俗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标志性文化娱乐设施和文化演艺娱乐品牌。各乡镇在“十三五”期间做大做强特色节庆活动,如大朝年猪节、平乐荷花节、桃博园桃花节、农民丰收节等,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节庆,并通过节庆活动邀请境内外旅行社、宣传媒体和自驾游、自助游俱乐部等前来考察、游览、宣传,推介昭化特色文化,宣传昭化旅游,加强与旅游企业的交流合作,为昭化区的文旅事业发展又添重要一笔。

七、旅游标准效果凸显,政策机制逐渐健全

(一)旅游标准的贯彻实施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不断强化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区域性地方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形成了一批旅游标准化示范饭店、景区,综合考虑旅游市场不同客群的旅游需求,全面提高了昭化区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全面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建设,设立标准化示范单位,对乡村道路、乡村住宿、乡村餐饮、乡村购物、旅游服务、安全卫生、周边景观等各要素和环节提出明确的规范,对“农家乐”“民族民俗园”“采摘园”等各业态提出明确的标准,并加强标准的示范推广,推动了昭化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了诚信度、游客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二)政策机制的逐渐健全

“十三五”期间,昭化区落实国家对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政策,完善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扶贫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扶贫项目的信贷投入。促进大众旅游创业,鼓励支持小微旅游企业发展,培育旅游创客群体,将旅游扶贫与大学生创业相结合,开展贷款贴息、税收减免、技术支持、行业引导等帮扶政策及措施,形成多元的旅游市场主体结构,激发市场活力。

鼓励推陈出新,对创新旅游项目,在规划许可、土地征用、资金落实和人才引进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重视旅游智力资源开发,与国内外知名旅游院校、旅游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昭化旅游专家库;同时,强化国内外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旅游企业领军人才;加强与本地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的合作,承担旅游重大课题研究和相关规划编制,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专业技术服务,为重点项目、重点旅游企业提供发展指导。

实行分级培训,对景区沿线居民、旅游从业人员、中高级旅游管理人员等进行专门的培训,对导游、讲解员、景区服务人员、星级饭店服务人员、旅游汽车驾乘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从业资质的考核,完善分级定岗、激励惩罚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十三五”期间,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亟待解决。如资源独特性不强,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难度大;农业资源观赏性不强,农旅融合受限;工业布局未考虑与旅游产业融合,工业旅游开发难度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难,旅游经济不凸显;龙头景区未形成大品牌,产业集聚不突出;交通体系待完善,旅游通道欠缺;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共建共享有待提升;管理体制滞后,制约市场发展;专业人才缺乏,文旅融合发展推动艰难。这些问题对昭化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全区需迎难而上,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第三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环境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昭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开篇之作。做好“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对全国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十四五”时期,随着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的完成,文旅融合机制正在进一步理顺,中央及各地对文旅融合的推动力度不断加大,文旅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文旅互动效应进一步增强,文旅新业态不断出现,文旅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文化旅游市场将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对昭化区而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越历史文化背景,在文旅事业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有着优良前景。

一、昭化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条件优越

昭化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昭化区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市中部,东邻旺苍县,西及西南接剑阁县,东南与苍溪县相连,北与广元市利州区搭界(图3-1、附图:区位交通图)。在广元市昭化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加快交通强区建设,紧扣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总目标,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积极争取国省重点交通项目,是未来昭化区开发的重要保障。从旅游经济区位来看,昭化区作为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山区发展节点区域,接受两大经济发展区的经济辐射,同时处于成渝双城经济圈辐射范围之中;从国家旅游区划看,昭化区是国家“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川陕甘渝红色旅游线、川陕甘秦巴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川北蜀道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昭化区人文底蕴丰厚,加之盆地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的复杂地形,塑造了众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有着昭化古城、古蜀道等享誉各地的旅游目的地。

(二)人文景观多样,发展基础良好

昭化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各类文化交融,文化底蕴深厚。昭化区古称“葭萌”,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000多年的连续建县史。在历史的长河中造就了各类名胜古迹,就景区来看有昭化古城、平乐旅游区、蜀道(昭化段)等。除此之外,悠久的历史使得文化得以积淀,衍生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虎跳狮子花灯、川北雷棚评书、陈氏彩绘、柏林沟金钱棍等,其中射箭提阳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主旨是在阳世劝人为善而知名。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业文化等交相辉映,为昭化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3-1 广元市昭化区区位图

(三)自然景观秀美,开发潜力巨大

昭化区属盆地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地形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平均海拔900米,其中包括云台山、栖凤峡、牛头山等极具特色的景点。昭化区地势北高南低,江河溪沟纵横,河流主要有过境河嘉陵江、白龙江、硬头河等,水资源丰富,以山青湖、紫云湖等为代表的水体景观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山水资源的巧妙组合,造就了虎跳峡、磨滩等秀丽的山水风光。此外,昭化区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据统计,森林覆盖率达53.42%,林地面积80013.24公顷,森林面积76832.9公顷,其中栖凤峡森林公园的森林景区山体连绵、森林茂密,极具开发潜力。

(四)产业基础优秀,业态空间广阔

昭化区各产业基础良好,为“十四五”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近年来,昭化区以家居、食品加工、粮油为引导产业的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合作化经营成效日渐明显,特色农业增收明显。产业基础的发展促进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布局文旅新业态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昭化区林业经济也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昭化有着其得天独厚的林业资源,并逐步实现由林业生产向生态建设、康体养生、高山避暑等业态转变。相关部门在夯实地区生态基础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森林资源旅游附加值。

二、昭化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协调组织

主要表现在各景区(点)属地管理上,在市场开拓和线路组合中零星分散、竞争力弱,就昭化实际而言,部分独立景区较为孤立,未能与大的景区点相结合,开辟成为特色旅游线路或特色旅游区块,如昭化区西部的紫云湖,风光秀美、山清水秀、环境宜人,但是位置相对于其他景区相对独立,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部分旅游景区势单力薄,缺乏旅游资源集团化经营机制,难以在客源市场开发、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到较大的成效。

(二)孵化能力不足

昭化区文旅资源丰富,但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产业优势,投入严重滞后。文化旅游业在昭化区虽然一直深受重视,但缺乏全局性的系统开发,产业孵化不平衡。客源市场拓展经费虽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正常促销的需求,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难以树立。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深入挖掘和特色性创新打造。为增强文旅产业的孵化能力,昭化区应努力发掘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旅游底蕴,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保护文化旅游地区,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旅游的发展。其次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基础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对文旅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整体把握,以创新和品质为先,完善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保障文旅市场的制度,以制度保障发展。

(三)特色有待开发

昭化区的人文历史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都是不可忽视的,随着文旅事业的发展,各地区的文旅资源不断被发掘,为整个区域文旅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总体来看,昭化区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虽然较多,但知名大品牌较少,缺乏特色性的开发与打造。昭化区有着相当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红军长征时期,昭化在长征路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的挖掘也将是“十四五”文旅发展的重点,尤其是对拣银岩工业遗址的开发。近年来,工业遗址的文旅开发是各地文化旅游发展的亮点,但拣银岩的开发在质量上还有待提升。此外,昭化旅游业态创新性严重缺乏,内容和形式单一,旅游开发停留在跟学阶段,参与性和融合性项目不足。

(四)资源开发不均

昭化区文旅资源丰富,包含了红色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及工业文化等。但文旅资源的开发重点仍主要集中于三国历史文化方面,就社会知名度来看,以昭化三国历史为主的文化知名度较高,其他三大类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其影响力也十分有限。除此以外,昭化区对其重点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还不够,与剑门关旅游业的合作联合开发不足,未形成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对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挖掘时,不应只重视对数量的挖掘,更要重视我区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传统文化对群众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影响,兼顾旅游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让游客在旅游中感悟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三、昭化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有力支持

昭化区地处川东北区域,作为贯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东蓉(渝)欧经济大通道上的枢纽,是串联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战略通道的重要次级节点城市。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多重战略红利持续释放,为昭化区文旅事业的振兴提供了历史机遇。2020年国家发改委提出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昭化作为成渝经济圈北翼的重要区域,其要素市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市化进程以及环境保护将得到空前提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得到空前加强。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未来我国要以国内的经济内循环为主,巨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相关产业的需求增大,同样会反推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昭化区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域,其文旅产业的潜力将得到深层次挖掘。其次,昭化区将会享受扶贫政策带来的人才、体制机制、营销、资金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政策,为昭化区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国家旅游政策红利的加快释放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旅游局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201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提出了今后5年完善文旅发展的“一核五带”,其中“建设巴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等相互促进的川东北文旅经济带”,强调“深入挖掘巴人文化、革命文化、春节文化、丝绸文化内涵,丰富载体展现形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大力发展蜀道三国文化游、伟人故里红色游、秦岭南麓生态康养游、昭化古城历史游,建设国内一流的山水生态与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2020年广元市局发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康养“后花园”的研究报告》,提出将广元建设成为成渝生态后花园,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这一系列旅游政策将成为昭化区文化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的强大支撑。

(三)立体旅游交通网络的更加发达

昭化交通运输体系由铁路、公路和水运构成,其中公路交通运输所占比重最大,全区95%以上的客、货运量主要由公路运输完成。昭化区境内成(都)巴(中)铁路、京昆高速、兰海高速、国道212线穿境而过,嘉陵江主航道纵贯南北。昭化区距广元市中心仅17公里,距广元机场28公里,形成了以绵广高速、广巴高速、广南高速、国省道公路和环线公路等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脉络的高质量公路交通网络(图3-2、附图:区位交通图)。立体快速交通网的完善,将使旅游客源市场面临新一轮洗牌,昭化区所在的广元与周边省份和中心城市的互动旅游将更为频繁,跨区域合作必会加强。昭化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因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而如虎添翼,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对“十四五”旅游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3-2 广元市昭化区交通图

四、昭化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各区域间竞争加剧

随着立体交通及智慧旅游的发展,昭化区旅游事业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昭化区所面对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大,除了周边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竞争外,随着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旅游的融合,区域附近小城市的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开始日益凸显。昭化文旅资源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文化旅游的效益上却没有得以体现,在与同级区域剑阁等区域的文化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中,未能占据领先地位。在“十三五”期间,昭化旅游总人数达3334.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42.91亿元,年增长量呈上升趋势,但与市内其他旅游大区县,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品牌创建任务较重

昭化区文旅资源丰富,但缺乏系统的品牌创建。昭化区不乏高品位资源,但深入开发和利用难度大;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规模很大,但观赏性不强,旅游开发受限;工业旅游主要集中于对拣银岩工业遗址的打造,但其并未形成大型工业群体,缺乏工业活性,以致打造代表性的工业旅游难度较大;文旅产业发展投入有限,加之招商引资难,难以突破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人才缺乏,文化和旅游的专业人才较少,导致工作推动艰难。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克服文旅产业滞后的问题,创建国家级A级景区,打造区域内知名品牌,是昭化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地位提升压力较大

随着“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广元市交通格局进一步优化,旅游者在广元市范围内出行更加方便。如何进行产品和业态的创新,吸引游客在昭化区境内旅游,提升我区在全市旅游大格局中的地位,将是我区在“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就各资源点来看,昭化旅游资源丰富,且水平较高,但要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还需进一步规划打造。目前来看,昭化区代表性的昭化古城已经是4A级旅游景区,但基于昭化古城历史文化遗址的身份,对其在保护基础上的改造极具压力;同时,由于5A级以及国家级旅游区的打造难度较大,因此景区级别提升压力大。就全域旅游方面的建设来看,昭化区旅游资源遍布全域,但各资源开发程度不一,打造布局合理、发展健康的示范性全域旅游还是有着一定的挑战。除了自身提升所面临的压力之外,随着各地对文旅事业的重视与发展,昭化区还面临着来自市内、市外的文旅发展压力。

(四)深度旅游、度假旅游打造不足

在体验经济时代,游客旅游经历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也不断成熟,游客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过去那种简单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已经无法适应游客多样化的需要,他们愈发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的旅游经历。目前,昭化的旅游市场已从到此一游、走马观花的观光形式初步进入到深度旅游,对体验式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打造仍是“十四五”时期所要坚持的一项工作。对此,昭化区需要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的深度体验,打造特色文旅产品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实现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的深度转变。


第四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战略定位和目标

一、发展战略

(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广元市昭化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握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昭化区提出了“突出资源特色,建成成渝地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及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文旅发展目标。

(二)创新发展战略

首先,深化改革,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围绕广元市“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金融和投融资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广元经济社会改革创新重要领域,积极探索旅游业改革创新发展新思路,在旅游管理机制、投资融资、业态发展等方面探索创新。充分利用农林种植、水产养殖、温泉等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运动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科技旅游等相关旅游产品,拓展旅游业与农业、商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宽度和广度,延长旅游产业链,发展具有昭化特色的旅游新业态。其次,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挖掘昭化区内历史名人文化的时代价值,新建、改(扩)建一批历史名人陈列馆、博物馆、纪念场所、传习基地。围绕历史名人文化,推出一批学术研究中心、品牌文化活动、文艺精品力作、优秀文创产品、主题旅游线路和研学旅游目的地。

(三)全域旅游战略

2019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全域旅游创建工程。要求坚持统筹推进、突出融合发展、加强基础配套、实施综合营销、强化共建共治,推动5个市(州)、50个县(市、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昭化区必须集群发展,全域整合,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推动昭化区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实施“多规合一”,着力营造全区域统筹、全领域互动、全要素利用、全产业链接、全方位服务和全社会参与的发展氛围,实现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品牌全域整合、相关产业全域互动、旅游服务主客共享,积极培育昭化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

(四)绿色发展战略

《中共广元市昭化区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成“一区两地一枢纽”的决定》中提出昭化区践行“两山”理念,共建嘉陵江生态经济走廊”目标,要求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区域生态协同保护与修复,共建嘉陵江生态廊道、大蜀道生态长廊,共护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积极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昭化区“十四五”文旅发展,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积极推进旅游业绿色开发和低碳运营,构建生态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生态化、集约型的旅游经济体系。

(五)融合发展战略

1.文旅融合战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首先,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是贯彻中央政策方针、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第二,文旅融合发展,顺应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规律,随着GDP的不断增长,旅游活动中涉及文化因素的部分越来越高,文旅融合是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第三,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是彰显资源优势、补齐短板劣势的必然要求,地处大蜀道重要节点上的昭化区,文旅资源富集、文化底蕴厚重,具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2.区域融合战略

由于地处大蜀道重要节点的特殊区位,昭化必须主动建立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主动融入嘉陵江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发挥区位优势,区域联动,整合优势,构建“大旅游、大联合、大发展”的旅游区域合作体制;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联动,主动融入广元市同城区域发展,主动融入大蜀道新环线、大秦巴生态旅游区、川陕甘旅游的协同发展,建立良好的旅游合作机制,实现统一规划、互联互通,共享品牌和市场;最后加快昭化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蜀道(昭化段)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协同构建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带,推动“文旅+”创新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高质量景区、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

3.产业融合战略

龙头带动,融合发展,扶持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创新重点产业。发挥“文化+”、“旅游+”功能,通过旅游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等国家发展战略结合,与研学教育、新型养老、健康养生、特色购物、商业贸易、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生物科技、健康服务,或新经济形态,如总部经济、信息经济等新的消费需求相融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六)乡村振兴战略

《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中把推动文旅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纳入了四川省文旅发展重点工程范畴,要求实施四川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农(牧)家乐向精品民宿、乡村酒店等方向转型升级,打造一批乡村文旅示范村、精品农(牧)家乐专业村,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内涵。提升各类规划设计的文化品位、旅游功能,塑造文化品牌形象。支持具备条件的镇、乡把文旅融合创新作为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抓手,推进产城融合,打造新型服务业集群。昭化区必须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拉动性强、扶助功能大、受益面宽的优势,按照“产业带动旅游、旅游反哺产业、三化带农业”的发展模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要求,落实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文化特色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个性化、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存量提升、增量拓展,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通过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二、发展定位

(一)定位原则

1.资源禀赋为基础的定位原则

昭化文化旅游业发展总体定位要挖掘区别于其他区县的资源特质,才能更紧密地开展区域联动和合作,促进区域文化旅游发展互补,实现旅游发展集聚效应。昭化区立足生态良好、资源丰富、文化多彩的旅游资源禀赋,文化旅游资源组合优质,运用“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模式,打好旅游“组合拳”。与广元其他区县相比,昭化文化特色突出,总体资源主类多样,生态资源亚类繁多等特色。因此昭化区定位应突出本底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包括凸显昭化特色的昭化古城、剑昭蜀道、亭子湖、广元东部新城等品牌资源,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充分依托旅游和生态资源优势,积极赋予昭化文化新时代内涵,为发展康养、休闲旅游产品服务。

2.整体优势为条件的定位原则

昭化区旅游业发展总体定位要避免劣势,凸显优势,彰显昭化区在广元市的文旅资源、区位优势、旅游发展政策、旅游市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发挥昭化旅游优势。以昭化古城、剑门蜀道、西周城遗址、平乐旅游区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具有较高的省市区知名度以及开发利用价值;以亭子湖、柏林湖湿地、平乐温泉、嘉陵江旅游带等为代表的自然生态资源生态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昭化区位于广元市的核心位置,212国道、G75高速、广巴高速、广巴铁路、兰渝铁路、嘉陵航道等贯穿昭化区,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突出;昭化区乡村旅游资源众多,乡村农旅产业发展颇具规模,服务业发展规划合理,快速发展,在文旅发展定位中优势突出。

3.主体意愿为前提的定位原则

政府层面对昭化旅游业的定位,首先参照四川省委政府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其明确提出了“建设巴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等相互促进的川东北文旅经济带”。大力发展蜀道三国文化游、伟人故里红色游、秦岭南麓生态康养游、嘉陵江山水人文游,建设国内一流的山水生态与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并把打造“大蜀道”作为全省建设的“十大”知名文旅精品项目之一,同时作为全省标志性引领性的枢纽文旅项目进行培育。而昭化是大蜀道精品线上的重要节点,因此昭化区“十四五”文旅发展定位必须以大蜀道(昭化段)作为重点区域。

旅游客体层面,在《昭化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中,其定位为:“世界蜀道遗址旅游目的地”、“成渝双城经济圈知名康养避暑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巴蜀文化走廊”。因此,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十四五”发展定位应从“蜀道遗址”、“康养”、“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大蜀道”等方向拟定。

旅游主体层面,包括本地居民在内的旅游主体的认可度,是决定文化旅游发展定位能否被接受的前提。对昭化区各个景区、基地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等的主要功能属性而言,无论是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文化体验,还是康养度假、自驾畅游,不但要考虑资源禀赋、政府意愿,更要适应旅游主体的需求变化。

4.上位规划为依据的定位原则

《广元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昭化区全域旅游规划划(2020-2035)》以及其他上位规划中的总体定位、形象定位,将作为确定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规划中发展定位的依据。

(二)总体定位

根据昭化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文旅兴区、创新活区”总战略,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为总体目标,根据旅游主体近年来需求变化趋势,形成了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总体定位为:

借助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机遇,立足国际视野,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契机,以“千里嘉陵首善港城,千年蜀道宜居名城,绿色家居产业优城,诗意昭化幸福新城”为核心,打造集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文化揽胜、康养度假、自驾畅游等于一体的,以国际化为标准,蜀道三国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为吸引,滨江旅游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三)形象定位

大美蜀道·诗意昭化

依托“剑门蜀道”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承接四川省“蜀道三国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布局,以突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为目标,主动发挥蜀道重要节点功能和产品特色,融入大蜀道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国际旅游区发展的大格局中,凸显以昭化古城为核心的“三国重镇”的旅游形象地位。借东部新区的资源禀赋,放大昭化区的各类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健康产业。昭化古城与元坝新城,一古一新,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自然交融,构成昭化区旅游形象的两大特色。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昭化区将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促进一批文旅产业落地,聚焦文旅产品开发,加强业态拓展共融,落实旅游线路升级、强化市场宣传营销。到2025年,昭化区力争建成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工业旅游区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镇和重点村落,基本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昭化古城国家5A级景区验收标准,将昭化打造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康养目的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向门户”。

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平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我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40亿元。

(二)分期目标

为实现总体目标,规划实行“两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对标创建阶段。

实施文化旅游产业突破行动,选准切入点,集中力量,强化基础,树品牌,发挥示范效应,实现规模扩张。主要工作:

1.根据八大建设任务、52项评价指标,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和命名县的基本条件,完成省级布局三年期任务,制定详细创建计划,补短板,促提升。

2.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产业政策,积极培育和开拓投资融资市场,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市区两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沟通,保障旅游用地需求,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按照既定的“十四五”文旅发展空间格局,根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以及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生态旅游示范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申报条件做工作部署。从时间上分解近三年的具体任务,包括:各类特色景区的提档升级和新建,新型产品体系建设,精品旅游线路的构建等。以此为基础,形成一系列可落地、可实施的文旅项目,包括文旅产业项目、文化广播事业项目及要素项目三类,并逐一实施。

4.力争三年内申报成功“天府旅游名县”,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做准备。

第二步,目标实现阶段。

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振兴行动,全面提质增效,做大做优,增强后劲,构建“文旅+”产业体系,创建品牌形象体系,实现优化升级。主要工作:

1.根据各个景区、示范基地、特色园区等资源条件和建设现状,分别按照“文旅+新型农业”、“文旅+康养”、 “文旅+研学”、“文旅+工业体验”、“文旅+农业”、“文旅+沉浸式体验”、“文旅+直播”等模式构建观光、休闲、康养、体验的新业态。

2.品牌形象创建,打破“昭化古城”一枝独秀的品牌格局,改变品牌支撑体系不足的现状,从昭化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核,广元东部康养新城,亭子湖生态康养旅游带,国道212特色主题旅游带等区域中梳理和创建新的文旅品牌形象,并加强营销推广。

3.完成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镇和村落的申报工作;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并最终实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昭化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验收条件。

(三)具体目标

1.经济目标

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平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昭化区共计接待游客突破5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4亿元。“十四五”期末(2025年)主要经济目标为:

(1)接待国内游客年均增15%,期末实现接待国内游客1400万人次,“十四五”期间接待国内游客累计达到5290万人次;

(2)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18%,期末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0亿元,“十四五”期间将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累计达到503.78亿元人民币;

(3)旅游总人数年均增长15%,期末实现总游客1400万人次,“十四五”期间实现总游客累计5300万人次;

(4)旅游总收入年均增18%,期末旅游总收入140亿元,“十四五”期间实现旅游总收入累计504.1亿元人民币。

昭化区“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见表4-1。

表4-1 昭化区“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旅游

经济指标

“十三五”期末完成情况

“十四五”期间

“十四五”预测完成情况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国内旅游人次(万人次)

699.96

782.88

876.83

1025.89

1200.29

1404.33

1400

年均增长速度

(%)

12

12

17

17

17

15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61.25

70.44

81.01

97.2

116.64

139.98

138

年均增长速度(%)

15

15

20

20

20

18

旅游总人数

(万人次)

700

784

878.08

1027.35

1202.01

1406.35

1403

年均增长速度(%)

12

12

17

17

17

15

旅游总收入(亿元)

62.5

71.88

82.66

99.19

119.02

142.83

140

年均增长速度(%)

15

15

20

20

20

18

2.社会目标

全区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得到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基本形成配套的产业体系,并提高旅游产业对社会就业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发挥旅游开发对乡镇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使优质旅游强力推进,对消费、投资、扶贫和富民的拉动促进效应更加明显,真正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改善生活品质的重要渠道。创新文化旅游发展“互联网+”模式,并努力推动区内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旅游服务业流动,帮助提高区内农村的人均收入。发展文旅融合事业,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加强公众对名胜古迹的保护意识。

3.生态目标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文化旅游与生态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的生态建设。通过旅游开发对旅游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促进区域生态环境面貌和城乡风貌的改善,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卫生得以维持。保持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城镇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文物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城镇居民在兴旅致富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财富”。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形成全社会合力关心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文明风尚,人人争当旅游形象大使,在全社会掀起大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的热潮。



第五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在总结昭化区“十三五”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旅游发展规划总体布局要求,结合昭化区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区位交通条件,以及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文旅+”模式发展文旅产业的新方向,本规划确立,今后五年昭化区旅游发展仍呈现“一核、一城、两带、三区”(即“1123”)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但在发展的任务上与“十三五”差别显著。

专栏1   昭化区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一核:昭化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核

一城:广元东部康养新城

两带:亭子湖生态康养旅游带、国道212特色主题旅游带

三区:剑门蜀道文化旅游区、柏林生态休闲旅游区、王磨农旅休闲体验区

一、“一核一城”创建,建设区域旅游联动网

(一)一核:昭化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核

总体定位:以历史文化为本底,推进国家三国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和大蜀道文化旅游的核心节点。充分挖掘三国文化和蜀道文化,深化三国文化探源主题线路产品。在已有基础上升级打造以休闲度假、古城文化体验、商务会议、温泉养生、旅游集散等产品和功能为主,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昭化古城蜀道三国文化旅游区。

发展思路:重点开发昭化古城旅游资源,将昭化古城融入剑门蜀道广元段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全面完善古驿道及沿线各主要景区游览系统,带动周围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内部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推动古城旅游向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提升古城旅游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软实力”。景区内部发展情景演艺,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三国文化。加强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如建立二维码识别系统,实现旅游智能化。并对古城内的商业街提档升级,构建有特色的传统商业街区,不定期举办围绕古城文化的公益性文化节目,丰富游客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同时还要增加古城宣传经费、加强古城的宣传力度,提升古城的知名度。

专栏2   昭化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核建设内容

1、昭化古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建设昭化古城旅游产品及其旅游配套精品民宿酒店、五星级酒店、温泉酒店、游客集散中心及政府办公设施产品及国际酒店、三甲医院、生态康养等产品、苴国风情水镇、西周手工体验区、生态康养等产品。

2、苴国文化遗址公园。对土基坝、苟家坪、摆宴坝城墓群勘探发掘及保护修缮,新建博物馆、苴国遗址文化公园等。

3、昭化古城红色革命遗址群保护利用工程项目。凉亭子战斗遗址,桔柏渡红军渡口,益合堂、怡心园等红军院落,应急救援站等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修缮;文物征集及展陈;建设昭化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展览长廊、情景展示(战壕、碉堡、沉浸式体验房)等,延伸建设党性教育功能,申请基地挂牌并开展教育活动;建设步游道、简介牌、休息亭等设施。

4、昭化古城文物综合保护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对古城内王家大院、张家大院、鲁家大院、原样修缮,对昭化县衙、考棚、文庙、敬侯祠、龙门书院等原状整修,对古城内其余文保单位进行整体功能提升及周边赋存环境整治等。

5、昭化文化创意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区域、创意生产区域、娱乐休闲区域、中型多功能展览厅一处、以及文化广场等相关配套设施。

(二)一城:广元东部康养新城

总体定位:以康养产业这个朝阳产业的发展为契机,以昭化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将其打造成为以休闲度假、城郊游览、温泉康养、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为主的广元东部生态休闲康养新城。带动昭化区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加快昭化区康养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融合,提高附加值,并为传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思路:以元坝镇为中心,发挥元坝在该区域领头作用,加快住宿、餐饮、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发展,为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重点打造以卡尔温泉和巨石温泉为核心的温泉康养产品,以紫云湖、栖凤峡为核心的生态康养产品。进一步提升平乐旅游区,完善栖凤峡景区内基础设施,健全栖凤峡景区的收费制度,规划出更加合理的旅游线路,同时要发挥元坝镇作为广元副中心和城市拓展服务配套功能区的功能,立足周边市场乃至全国市场,打造特色康养旅游,吸引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

专栏3   广元东部康养新城建设内容

1、栖凤峡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提升栖凤峡田园综合体、圣洁花海等,改造景区内道路景观化,完善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2、栖凤峡体育公园建设项目。修建骑行道4500米、建设步道8000米、绿道3000米,建设四季旱雪场1座、五人制足球场1块、健身运动花海200亩、露营基地1个、停车场4个,整治建设垂钓基地2个,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厕所、绿化、照明、休憩、环卫等设施。

3、拣银岩工业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对工业遗址资源生产设施等修缮保护,建设遗址文创展示中心,文化创意工厂等,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25000平方米、公共厕所10座、生态步道10000米、标识标牌系统;实施消防、监控、水电气等基础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环卫设施等;增设导视系统及智慧旅游系统。

4、昭化温泉康养综合体建设项目。建设精品度假区(度假区景观、景区道路、游客服务中心、主题公园、度假养生庄园)、温泉养生区(依托巨石、卡尔两大天然温泉,建设大型水上娱乐城、温泉度假酒店、康复理疗中心,康疗养老养生公园)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

5、昭化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规划占地30000平方米,建设四楼一底的全民健身中心1座,建设内容包括室内游泳池2个,跳水池1个,室内篮球场2片,室内乒乓球训练馆1个,室内羽毛球训练馆1个,室内综合健身场所1个,配套建设功能用房、停车场、照明、绿化、等设施。

6、嘉陵县苏维埃主题公园。在嘉陵县苏维埃驻地和寨堡梁战斗遗址(今昭化区元坝镇)建设红色文化公园一座,规划红色记忆陈列馆1座,红军文化景观小品,红军步道8公里、篮球场2处、羽毛球场15处、文化走廊4处,配套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光亮工程、给排水工程、导视系统、休闲设施等。

二、“两带”拓展,打造特色文旅融合风情线

(一)亭子湖生态康养旅游带

总体定位:擦亮“千年古蜀水道,七彩山水画廊”文化旅游名片,打造嘉陵江滨水休闲、水上运动旅游示范区。开发山林漫步、沿湖观光、沿江自驾等多种旅游方式,重点发展沿江风景区和水上游憩项目,将嘉陵江亭子湖带打造成为以山水田园休闲、运动养生度假为主要功能的中国西部水上黄金旅游线、国内知名生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发展思路:重点打造嘉陵江沿江风景道和亭子湖水上风景线,延续“十三五”打造“嘉陵江旅游经济带”的思想,利用嘉陵江江阔水深的独特优势,开发嘉陵江水上旅游和度假项目。利用亭子湖山水相连、山环水绕的优势以及该区域内丰富的生物资源,打造特色康养和休闲度假旅游。同时以山水观光、文化揽胜、运动休闲、康养度假、农耕体验为主要功能,充分利用该区域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药博园、桃博园,加快青牛峡景区的建设。争取将其打造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生态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创新亭子湖旅游方式,湖上开发水上摩托艇、水上公交巴士游艇观光等项目,使之成为嘉陵江流域内的特色旅游地和知名康养地。同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旅游公路,方便游客出行,打造环湖五彩公路,在沿江公路旁种植果树、花卉等,既绿化环境,又能创造经济收入。

专栏4   亭子湖生态康养旅游带建设内容

1、虎跳峡景区建设项目。新建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滨水度假酒店、丛林探险、鱼主题美食街、休闲垂钓、拓展训练基地。

2、青牛峡景区建设项目。修建渔风园区、花海湿地、水生植物园、国际标准垂钓池/船航模基地、筏钓平台、水上婚纱摄影基地、森林度假木屋、螺旋景观塔、精品民宿、亲子欢乐农场等。

3、红岩商贸旅游港建设项目。建设休闲湿地公园、广元港商务休闲区、亲子游乐项目、风情客运港等,布局亲水栈道、亲水平台、打造渔人码头风情街客运港等,水上布局激情冲浪、瞭望塔、空中巡游、逃生滑筒等。配套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园区风貌。

4、嘉陵江滨水休闲度假区建设项目。新建三大庄园:葡萄酒庄园、乡村牧场庄园、花海庄园。

5、嘉陵江亭子湖水上运动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水上运动基地,包括比赛水道、训练水道、水上休闲健身设施和陆上竞赛设施,涉及赛艇、皮划艇、钓鱼等比赛,摩托艇竞赛表演和水上休闲娱乐设施等项目,主要建设码头、赛道、环路、船库、综合楼、水上运动广场、水边湿地等内容。配套建设宾馆、餐饮、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系统、应急救援等设施。

(二)国道212特色主题旅游带

总体定位:国道212沿线定位为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在当地农村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农家乐,依托当地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以及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争取将其打造成为川东北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发展思路:国道212沿线特色主题旅游带,以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为主题,打造乡村民俗文化体验、红色文化体验、乡村有机养生产品和乡村休闲度假观光。在红色旅游方面,应充分挖掘红军山、马克思街等地的红色文化内涵,发展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在乡村旅游方面,可在沿线卫子镇和太公镇已有的乡村农业基础之上,进行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同时依靠212国道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当地农特产品推向全市以及周边地区,为当地增加收入,带动经济发展。在猕猴桃采摘园和甜柿采摘园举办采摘节,促进旅游和农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吸引力。

专栏5   国道212特色主题旅游带建设内容

1、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化)建设项目。扩大太公红军山景区面积,以建设生态公园为目标,依托红军“义烈千秋”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军人的成长故事,打造成集生态、艺术、科普、教育、游览于一体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建设虎跳女兵博物馆,配套商业综合体。

2、国道212线乡村旅游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提升212公路沿线的交通标识、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及其他附属基础设施建设;将旅游服务与旅游交通并融,构建旅游节点服务体系。

3、王家贡米主题公园建设项目。依托王家贡米现代种业园区,建设王家贡米博物馆、研学基地、科普长廊,配套完善观景楼、停车场、旅游厕所、步游道等基础设施。

三、“三区”提升,培育区域文旅融合崛起擎

(一)剑门蜀道文化旅游区

总体定位:依托大蜀道(昭化段)关、山、驿、路、铺、塘及村落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协同建设剑门蜀道文化旅游区。将剑门蜀道区打造成为以休闲康养、蜀道追寻、古镇休闲、温泉养生、文化创意、运动探险、自驾露营为主要功能的蜀道三国深度文化康养旅游体验地。

发展思路:在已有的剑昭旅游公路交通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快以国道、省道、县道为核心的区内各景区与区县之间的旅游交通系统的建设,重点加快“昭化古城—大朝驿—剑门关古蜀道”一线及周边区域重要道路的改造升级,缩短客源地和各景区之间转移的时间。以“生态康养、古镇休闲、运动探险”为主题,目前大朝驿、牛头村、照壁崖开发程度还不够,开发潜力巨大,应着重开发打造这些景区,增加旅游资源点数量并提高质量。牛头山山环水绕、环境清幽,借助该地海拔优势发展夏日度假,将其打造成为康养休闲度假区。照壁崖利用悬崖地势可开发攀岩、玻璃栈道项目,发展探险旅游。同时还要构建推动全区旅游整体发展区域旅游联动网络,推进区域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旅游业的整体提升,发挥剑门蜀道的品牌形象,打造昭化旅游精品品牌。

专栏6   剑门蜀道文化旅游区建设内容

1、大朝驿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改建游客服务中心、科普宣教中心、驿站等,新建景观大门、耕作体验园、森林探险乐园、生态度假木屋、星空帐篷营地、步游道生态停车场等,提升道路系统及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

2、大蜀道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昭化古城至高庙铺蜀道沿线修建智能化旅游咨询服务处6个,旅游厕所4个,观景平台8个,配套停车场、给排水、方向指引、休闲座椅等。

3、大蜀道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旅居生活区、帐篷露营区、自驾集散区、综合服务区等。

4、大蜀道(昭化段)旅游廊道建设项目。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提升昭化区内剑昭旅游公路28公里,配套建设休闲绿道、旅游驿站、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平台,休闲廊亭、A级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灯配套服务设施。

5、昭化古城文物综合保护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对古城内王家大院、张家大院、鲁家大院、原样修缮,对昭化县衙、考棚、文庙、敬侯祠、龙门书院等原状整修,对古城内其余文保单位进行整体功能提升及周边赋存环境整治等。

(二)柏林生态休闲旅游区

总体定位:利用湖泊、湿地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利用山水相连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休闲旅游。将柏林湖湿地建设成为集旅游研学、乡村度假、康体养生、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发展思路:柏林湖湿地生态旅游区环境清幽、风光旖旎,湖泊、湿地连片分布,鸟类成群,鱼虾丰富,其区位优势突出。目前初步打算在该地建设城郊避暑休闲养生度假区。一是以柏林古镇等重大项目牵引的方式,推进城郊避暑休闲、养生乡村度假区建设,打造避暑度假养生的乡村品牌;二是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园与文化休闲旅游区。依托笋用竹产业基地打造翠竹长廊;三是培育城郊休闲农家乐。以“城郊休闲型”乡村旅游为重要的发展方式,在适宜的区域,建设城郊特色农家乐,开展农产品采摘、滨水垂钓休闲、农事观光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

专栏7   柏林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内容

1、柏林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建景区内部道路、停车场、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卫、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

2、柏林古镇景区二期建设项目。新建利阆古道展览馆、白龙分司衙门提升改造、锁岚桥提升、利阆古道修缮、停车场扩容、樱花谷亲子乐园、民宿酒店、广元窑文创基地、生态湿地风景线40公里、川剧文化创意等项目,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社会课堂、拓展场馆,改造内部道路,配套湖岸民宿、酒店,改造民居房屋等。

(三)王磨农旅休闲体验区

总体定位:依托王家、磨滩片区优质农林水畜等资源,开发建设方山村等传统村落民宿集群,大力发展工农水库、文庙河乡村旅游,建设王磨农旅休闲体验区。

发展思路: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理位置相对较偏,首先要完善该地区的交通条件,为该地旅游发展提供可能性,依托文庙河、工农水库等资源,凸显山地康养与休闲功能,打造康养基地、景区、度假区等项目,将王磨乡村旅游体验区培育成为昭化康养度假旅游示范区。以“生态氧吧,无霾公园”为目标,以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以“生态文化休闲”为核心,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主题,构建推动全区旅游联动网络,全面提升昭化旅游业发展水平,推进区域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旅游业的整体提升。

专栏8   王磨农旅休闲体验区建设内容

1、山青湖滨湖康养度假区建设项目。修建游客服务中心、环湖景观大道、水上游乐项目、花卉半岛、高空现代观景台等。打造特色民宿、餐饮、主题农家乐、渔家乐、休闲茶馆等。配套导视系统、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及相应的安全与卫生设施。

2、王磨片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建设项目。修建田园娱乐体验项目,儿童游乐园、标志性打卡雕塑等,打造特色田园民居及餐饮,升级乡道、县道、停车场等交通体系、卫生服务体系和标识标牌,扩大核心农业产物规模,完善配套区域生产、厕所、照明等基础和服务设施。



第六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规划

一、重点文旅产业项目规划

根据昭化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思想、规划原则、发展目标及空间格局,结合昭化区发展实际及未来需求,“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项目主要包括三大类:文旅产业类39项,文化广播事业类14项,发展要素类1项,共计54项。其中文旅产业类包括:“一核”项目13项、“一城”项目7项、“两带”项目16项、“三区”项目3项(详见附表)。

二、创建特色品牌

“十四五”期间,为努力构建旅游吸引力支撑体系,促进全区文旅事业更加繁荣,全面提升文旅品质,昭化区将努力争创一批特色文旅品牌18项(表6-1)。

表6-1  “十四五”期间昭化区文旅特色品牌创建一览表

序号

创建对象

品牌类别

创建等级

1

昭化区(全区)

天府旅游名县

省级

2

昭化区(全区)

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级

3

昭化古城

A级景区

5A

4

栖凤峡旅游区

旅游度假区

省级

5

青牛峡

生态旅游示范区

省级

6

拣银岩

工业遗迹公园

省级

7

柏林沟镇

文旅融合特色园区

省级

8

元坝镇

省级

9

射箭镇

市级

10

太公镇

市级

11

拣银岩村

乡村旅游重点村

省级、国家级

12

五房村

省级

13

向阳村

省级、国家级

14

照壁村

省级

15

天雄村

省级

16

朝阳村

省级

17

环亭子湖

公路自行车赛

省级及以上

18

昭化柔力球

全国知名群众体育运动

国家级

三、经费估算

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54项,项目经费估算总投资129.9亿元,其中文旅产业类经费估算123.9亿元,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类经费估算5.5亿元,要素类经费估算0.5亿元。估算投资中本级财政投资1.6亿元,中央预算/专项债41亿元,招商引资87.3亿元。投资来源及构成详见附表。

四、效益分析

(一)环境效益

切实增加景区绿化面积。在“十四五”期间,各景区注重环境绿化,种植草木提高植被覆盖率。各景区明确区内建设重点,划分功能区进行绿化规划,采取按系统划分植绿造绿任务的办法,并实行常年种植,这对维护景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维护景区生态环境。昭化区旅游开发是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集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科普研究、户外体验等为一体的山水生态旅游目的地。为了更好地实现人地和谐,旅游景点的打造应遵循自然规律,可将观景台也融入到景色之中,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和体验。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十四五”期间,通过昭化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昭化区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女皇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名人等文化资源的深层内涵,充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这对昭化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文旅资源的开发,可以有效促进文旅融合,实现文旅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各类体验性项目,营造活跃的文化旅游气氛。

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十四五”期间,通过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修复和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此外,智慧景区的建设在促进景区运营管理的同时,也明确了游客的生态责任意识,形成了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中可持续旅游的形式。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营造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社会效益

提供就业机会。文旅事业是一种包含了众多类型服务项目的组合型经济实体,如住宿、餐饮、购物、工艺品制作、园林工程、旅游管理等,这些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文旅事业的兴起,将为昭化区社会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促进就业,留住人才。

帮扶周边经济发展。坚持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实现增收脱贫目标为重点,带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发展经济的同时,利用旅游业带动解决周边地区的就业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打造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广元市昭化区致力于构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坚持全域整治、全民参与、全面提升,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提供一个景观优美、生态良好、清新怡人的场所,满足人们享受优质旅游资源的需求。坚持举办各大特色节庆、赛事等活动,注重文化传统,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三)经济效益

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十四五”期间,随着昭化区文旅事业的发展,旅游经济将不断渗透,加速与文化、农业等产业的融合,相当数量的农业人口将转向从事旅游商品的生产和服务行业,从而加快产业发展的速度,有利于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满足群体的需求水平。旅游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它的建设对提升当地旅游交通的通达性具有重要作用,从区域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来看,社会群体对公路的建设具有较高的需求水平。

拓展农特产品销售市场。随着文旅事业的兴起,旅游购品的需求量将会激增,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以昭化韭黄、紫云猕猴桃、平乐挂面、大朝腊肉、昭化白酒、王家贡米等为代表的“昭化六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乡村旅游扶贫开辟了重要的途径。开展农特产品售卖专场活动,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与城市休闲有效衔接。

发展现代化农业。昭化是农业大区,具有发展有机种养业的天然条件,该区由此确立了优质畜禽、生态猕猴桃、特色蔬菜、高效林业、生态渔业五大产业主攻方向。通过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远程参与农事生产与打理服务,实地开展农产品服务,培育农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众多农业生态园区都给游客提供了自由采摘的平台,让游客在旅途中欣赏风景的同时,也能亲自体验新鲜食材采摘的乐趣,这种“农业+旅游”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七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要素规划

一、文化旅游住宿业规划

(一)适应多元体验需求

立足区内外游客多层次的消费和旅游服务要求,在各功能区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置不同档次的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需要。

(二)充分展现地域文化

根植于昭化独有的蜀道三国历史、乡村、康养文化,打造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的特色建筑。在此基础上,加强乡土风情、药材康养文化、川北民居等文化元素和民宿建筑的深度融合,将其巧妙运用于建筑设计和细节装饰中。文化和住宿的融合发展,更应体现在公共区域上,着重加强对公共区域的装修及软文化建设,创立具有自然、原始、和谐、艺术特色的住宿产品。

(三)提升接待服务水平

整合全域生态环境、特色产品资源、度假设施资源,创建生活化旅游模式,引导农家乐、乡村旅舍的改造升级,创造舒适、安全、卫生、经济的服务条件以及提供有自然特色的住宿服务。同时对参与旅游服务接待的当地居民进行培训,建立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可以体现在游客优先和第一时间满足游客需求感和体验感上。

(四)构建新型旅游住宿

旅游住宿业发展随旅游经济脉搏而动,旅游业的不断创新意味着旅游住宿业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伴随消费升级和转型发展的强大需求,旅行者住宿呈现出个性化和品质化特点,应依据区内特色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建设新型旅游住宿业。如:在王磨农旅休闲体验区内大力发展建设新型旅游度假休闲农庄和特色民宿以及星级酒店,满足旅游者康养养生、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等的住宿需求;而在柏林文化旅游园区宜建设新型特色农家客栈和仿古客栈,让游客切身体验到书院文化、红色文化的魅力。

(五)全面优化住宿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旅游住宿的结构、档次与空间分布,加快建设经济型酒店和农家乐住宿设施,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引导与鼓励乡村旅游点、乡村酒店、家庭客栈的升级改造,打造特色乡村住宿接待设施。在“十四五”期间,全区力争建成四星级饭店和三星级饭店数家,星级饭店数量达到新高,新建形成一批特色度假酒店、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乡村酒店、青年旅舍等特色住宿设施。

二、文化旅游餐饮业规划

(一)挖掘并培育区域特色餐饮品牌

配合广元康养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利用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康养膳食旅游餐饮,创立系列品牌,使其成为昭化旅游餐饮的重要特色之一。注重餐饮文化性,引入养生文化和药膳文化,与昭化区创建康养旅游品牌结合,开发不同层次的旅游特色餐饮、康体养身餐饮、有机绿色餐饮、药膳餐饮、“忆苦思甜”饭等,并与旅游购物结合,开发系列餐饮副食旅游购品,打造极具昭化特色的生态康养旅游餐饮品牌。

加强餐饮行业的品牌建设,强化餐饮企业品牌意识,引导有实力的品牌餐饮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壮大,积极开拓市场。利用地方农产品资源和水产品资源,如晋贤香菇、昭化韭黄等,策划包装具有昭化特色的美食,利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庆和当地特色的旅游节庆,推出特色餐饮,打响昭化旅游餐饮品牌。

(二)构建完善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

构建包括城市酒店餐饮、民俗特色餐厅、地方小吃在内的多层次旅游餐饮服务体系,立足旅游客源结构、消费水平,依托目的地餐饮特色,建立起不同级别、不同主题的餐饮场所和设施。优化餐饮布局,围绕昭化城市中心、重点旅游集镇、旅游景区等,合理布局全区旅游餐饮场所和设施;综合考量景区与非景区空间餐饮需求的差异,统筹全区餐饮设施合理选址、灵活布局,满足游客高峰期间的餐饮需求;同时依托各区块的主题功能,设置多元化、特色化的餐饮场所,注重打造别致的餐饮服务体验。在昭化古城、柏林古镇及昭化城区打造肥肠街等特色美食街区;结合嘉陵江景观带,发展特色江景夜市。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美食节庆活动

组织策划“昭化美食文化节”,通过美食节庆活动来打响区域特色美食品牌,逐步形成区域内具有影响力和品牌性的节庆活动。支持景区和企业开展各种主题的美食节庆活动,形成美食节庆系列活动,如在王磨农旅休闲体验区内开展养生美食节、素食节,在嘉陵江畔开展沙滩啤酒美食节等,使美食成为一种旅游产品。依托美食文化节,每年在昭化区各大商业街开展昭化金牌小吃大赛,推出系列特色小吃,作为品牌大力推广。

三、文化娱乐业规划

(一)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旅游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各种文化休闲场所的基础上,发展区内文化娱乐首先要提升各类文化休闲场所的旅游服务功能。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休闲广场等文化休闲场所的基础建设上,还应融入和丰富旅游服务功能,将其打造成区域文化名片和旅游观光窗口。此外,区内各个旅游景点的旅游服务功能也需要升级完善。如在昭化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完善“养生旅游”、“老年旅游”、“研学旅游”等各类主题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在嘉陵江景观带完善契合“江畔慢生活”主题旅游的基础设施,服务于游客和市民;在全区的工业旅游产业园完善相关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打造集游览、体验、购物、消费等为一体的工业旅游。

(二)开展文化演艺活动

打造特色化、常态化、市场化的文化旅游演艺节目,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射箭提阳戏、柏林沟金钱棍、昭化采莲船、朝阳唢呐、紫云腰鼓等民俗文化开展大型常态化实景演绎,鼓励大量传统文化活动演艺团体进入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演出具有浓郁昭化特色的节目。支持民营文化企业投资景区演出,扩大景区演艺市场,打造具有高水平的景点演艺品牌,实现A级以上文化旅游景区都有演艺节目。

(三)丰富景区娱乐项目

旅游景区一般都能为游客提供一定的观赏体验,但丰富有趣的娱乐项目往往更能让游客对景区产生深刻印象。应充分挖掘区域三国文化、蜀道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文化等文化主题,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体现三国文化、川北民俗文化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标志性文化娱乐设施和文化演艺娱乐品牌。着力建设以休闲娱乐项目、夜间娱乐项目等为重点的休闲娱乐产品。在昭化古城、昭化城区等主要区域打造夜游街区,丰富游客夜间文化休闲娱乐项目。大力发展游客参与互动的文化娱乐项目,借助各种文化载体,如博览会、美食节、体育赛事、大型音乐会(节)、主题文化展览节事活动,丰富文化娱乐主题活动的类型。

四、文化旅游交通规划

(一)构建对外承接交通网络

紧扣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总目标,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积极争取国省重点交通项目,协助推进G5京昆高速复线,规划建设兰渝铁路太公火车站,积极参与广元航空物流港建设,加快实现由交通节点城市向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转变,建成全国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紧扣构建“四横五纵”交通路网,以区镇快通、枢纽连通、旅游贯通“三通”为重点。

依托广元市串联成都与西安(京昆高速)、重庆与兰州(兰海高速)、广元与巴中(广巴高速)的交通枢纽优势,以兰渝铁路、广巴铁路为骨架,以嘉陵江“黄金水道”航运为依托,整体提升国道212、国道542、国道108、省道205、省道302等主要外部交通干线接口的通行能力,加强昭化区与成都、重庆、兰州、西安等区域经济中心的联系,支撑昭化区文旅事业的发展。

(二)完善内部旅游交通线路

按照全区旅游整体布局,完善区内旅游交通线路,继续加快昭化区全域景区“最后一公里”公路建设,并打通城镇通往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景区之间连接公路和旅游环线断头路;乡村公路提升改造,推进建制村、撤并村通畅工程,改善乡村交通出行条件。

推进柏林景区环湖步道、文庙河环河步道、天雄关—牛头山景区旅游步道、青牛湖沿湖步游道、古蜀道的建设与升级,围绕广元港的通航功能,加快航道和码头建设进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水上交通体系,开通嘉陵江水上专线。加快兰渝高速柏林沟出口建设,打通G212韩家垭隧道,推进王家—太公—红岩—剑门关、S205摆宴坝—射箭、红岩—虎跳—青牛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昭大剑、栖平紫等旅游公路建设,建好“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国省干道11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00公里,形成区域内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

(三)优化交通配套设施服务

切实加强剑昭线、亭子湖环湖公路线、平乐至柏林湖旅游线等重点公路的配套服务功能、旅游服务厕所、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交通导览系统。完善旅游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开通景区巴士,并设计相应的巴士旅游线路。景区停车场和自驾车营地的建设也是区域交通服务水平的体现,结合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目的地、重要旅游节点的分布,合理布局停车场,尤其是乡村旅游目的地,也要重视停车场的建设。完善交通标识和旅游引导标识一体化配置,健全交通枢纽、城镇、景区之间的接驳服务体系,完成全区通景公路联通与升级。

五、旅行社规划

(一)大力推进旅行社发展

鼓励区域内景区与国内外各大在线旅行社发展业务,加强与异地旅行社合作,使其向“小规模,大网络”的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增强旅行社的竞争力。鼓励国内各大品牌在线旅行社到昭化区开设线下服务体验门店,完善昭化区的旅游接待体系,提升昭化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实现营销渠道多样化发展。加强旅行社与饭店、交通、旅游景点等行业的联动,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调整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形成“双赢”与“多赢”局面。增加有创意的旅游社产品,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激发游客的消费热情。

(二)积极培训旅游从业者

定期开展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和技术水平,举办导游技能大赛,改革导游薪酬制度,引导导游回归旅游服务本质。在管理上,加大旅游执法力度,打击导游违规违法行为,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优化旅游市场服务环境。对景区内的居民进行相关培训,培养居民的保护意识,提高居民的旅游素养。

六、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规划

(一)建立完善旅游商品体系

昭化区的旅游商品开发,应重点加强景点纪念品、名优特产品和旅游食品的开发。支持紫云猕猴桃、昭化韭黄、王家贡米、昭化白酒、大朝腊肉、平乐挂面、磨滩滴滴香等优质产品的打造;依托太公红军山、嘉陵江渡口遗址、王家坝乡苏维埃遗址、王家坝军事会议遗址、背儿梁战斗遗址等景点开发红色旅游纪念品;依托昭化古城、柏林古镇、古蜀道、大朝驿等景点打造古文化旅游纪念品;依托拣银岩工业遗址打造工业旅游纪念品;利用乡村农业特产,设计昭化农业特色旅游纪念品。

(二)打造昭化旅游商品品牌

打造昭化区旅游商品品牌,促进特色旅游商品研发。以完善旅游商品类别、丰富旅游商品市场、促进旅游购物消费为目标,培育特色旅游商品,塑造旅游商品品牌,加快全区旅游商品开发。以馆藏文物、文保单位等资源做支撑,打造一批文旅创意产品;做好阳戏(射箭提阳戏)、薛师糖画、虎跳狮子花灯、川北雷棚评书、陈氏彩绘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转化,将地方特色产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发掘昭化旅游商品的生态康养功能和文化艺术价值,开发文化康养旅游保健商品、生态康养系列“食养”商品,创建绿色康养商品品牌。鼓励农牧副产品生产,将加工企业转化为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把紫云猕猴桃、昭化贡黄、女皇贡桃、王家贡米、昭化白酒、大朝腊肉、平乐挂面、磨滩滴滴香、高山乌金猪等农副产品培育成区域旅游商品品牌。

(三)优化旅游商品经营环境

优化旅游购物设施布局,建设特色购物街区。以昭化元坝镇特色美食街、昭化古镇特色三国主题美食街、太公山特色步行街、柏林沟湿地公园购物街、平乐康养购物休闲步行街等为主全力打造、引领带动、构建全域特色步行街区系统。依托城市、景区以及重点旅游城镇,结合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的服务功能,打造具有昭化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购物街区。依托桃博园、滨湖园区、王家原乡田园园区、滨湖农耕风情园、双凤农业主题公园等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的园区打造昭化田园农特产品购物综合体。以拣银岩工矿遗址为引领,打造集游览、体验、购物、消费等一体的工业购物园区。以昭化古城、柏林古镇、元坝镇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重点旅游乡镇为依托,打造地方文化特色产品购物街区。大力发展电商业务,打造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拓展营销渠道。

七、“智慧旅游”建设规划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是一种将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使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一)建设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搭建集行业智能管理平台、公共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目的地营销体验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昭化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直接面向游客、旅游企业及行业管理人员,提供集昭化旅游信息发布及查询、旅游产品展示、在线互动体验、电子交易支付、投诉及质量管理等线上服务。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要全面加强5G基站的建设,积极落实“互联网+旅游”行动,加快全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升全区旅游信息化水平。推动昭化区旅游目的地综合运营项目的建设,实现昭化旅游大数据的集成、大数据价值挖掘和开发、线上整合营销、交易结算与线下对接服务有机结合,构建昭化旅游智能发展生态链,形成昭化古城、栖凤峡景区、柏林沟风景区等一批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实现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主要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WIFI全覆盖,推动全区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体验体系的形成。

(二)完善智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1、智慧服务

加快建设昭化智慧旅游运行监督和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旅游大数据、行业监管和应急救援指挥等一体化科学管理。建设移动终端应用(APP)、电子门票系统、智慧驿站、景区无线WIFI,让游客享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便捷,推动建设智慧旅游多媒体查询系统,实现游客在智能终端查询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建设景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借助微信平台向游客推送景区旅游攻略、旅游活动、美图分享等。

2、智慧管理

设立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进出景区时实现自助收费与停车位引导;建设旅游景区监控系统,景区管理人员可通过调度景区车辆、工作人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建设旅游客流动态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各景点的客流量、游客构成等,实时发布旅游点客流量热点图,结合历史数据和预定数据进行客流量预测。

3、智慧营销

在传统网络营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管理系统、智能搜索引擎等网络新技术,实现智慧营销,提高网络营销效果。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加快建设景区票务管理与分销系统、景区门票网上预订系统、景区无障碍入园系统,积极推广“线上下单,线下购物”的在线旅游购物模式和手机餐厅服务模式。实现景区内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定、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主要旅游场所布置LED大屏、触屏、查询机、SOS电话等旅游信息互动终端。

4、5G建设

整合现有基站资源,确定新增基站需求,在昭化区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内统筹布局5G基站建设。5G网络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景区网络覆盖,保证客流高峰时段的信号传输,景区开通5G服务后,可满足4K高清视频传输、快速精细导航、大量人群高速上网等需求,让游客在旅游黄金时间段也能享受到高传输速率带来的畅爽体验。

专栏9   “智慧旅游”建设内容

1、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以“智慧旅游”为核心的游客综合服务平台,包括旅游大数据中心、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和专门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从而完善行业监管、产业数据统计分析、应急指挥执法平台、舆情监测、视频监控、旅游项目管理和营销系统等功能。实现包括旅游线路、住宿接待、旅行社推介、景点介绍等全方位的服务。

2、智慧广电监测监管综合采集前端项目。采用相关软硬件集成技术、云平台、云存储技术,配置高安全性的网络系统,建设区智慧广电监测监管综合采集前端1个。

3、“智慧广电”建设项目。智慧广电一体化多用终端,总体规模达到3万个。“5G+4K”的融合生产系统项目。“人工智能”化媒体服务系统项目。4K超高清节目制作系项目。4K超高清节目播出系统项目。

4、智慧旅游营销渠道搭建。与通讯运营商合作建立智慧营销体系。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掌握市场信息,针对性精准投放营销信息;建立微信小程序端门票类、住宿类、实物类三种场景下官方微信商城,为游客提供便利的选购途径;对游客关注度、社交媒体热度、游记曝光量和游客美誉度进行效果监测评估,形成文旅宣传营销闭环。

第八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项目营销策略

一、文化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巩固相邻省份市场

充分发挥广元市在四川省北部的经济区位优势,利用昭化区本身作为广元郊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城郊旅游,巩固成都、南充、绵阳等省内周边大中城市的市场,积极拓展广元周边的甘肃省和陕西省的省外市场。针对川北及周边大中城市的旅游市场开发需突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历史人文研学旅游等主题,针对省外旅游市场开发需突出工业旅游和红色起源地旅游等主题。

在市场宣传中,应集中推广当地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积极在川内进行宣传,提高昭化旅游在川内的知名度,吸引川南地区游客,增加游客量;巩固成都、南充等周边大中城市的客源市场,做大做强成川北部知名旅游地;同时发挥在川、陕、甘金三角,为出入川门户的地理优势,衔接好西南西北旅游热线,增强吸收相邻的陕西及甘肃省的客源的能力,另外还需加强与省内外客源地主流媒体的联系,通过不间断地推送昭化区背景文化故事和旅游信息,保持客源地市场对昭化区旅游的关注度。不仅需要通过拍摄宣传广告和利用传统的海报等进行宣传,还可通过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流量大的平台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增加影响力,扩大整个市场范围。

(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紧紧围绕省旅游发展委提出的“丝路之旅”主线,做好古城和康养两篇大文章,渐次拓展港、澳、台境外市场和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国际旅游市场。不断创新和提高旅游促销手段,推动广元与韩国首尔、泰国清迈等境外城市建立旅游友好城市关系;打造国际知名活动,扩大射箭提阳戏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节”提升为国际知名节庆,将剑门蜀道山地徒步、自行车、越野汽车等体育赛事提升为国际品牌赛事活动。同时,借势成都国际大都市的平台广泛吸引客源,构建起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外宣、招商引资、合作交流架构,举全区之力强化文化旅游市场营销。

二、文化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四川省政府《四川省“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了大蜀道品牌重点依托剑门蜀道、阆中古城,发展蜀道文化体验和大巴山生态康养产品。“十四五”期间,昭化区文旅产品营销将围绕这一方案展开。

文化旅游产品营销首先要把握好区域性原则,因为区域的分异性能激发游客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促进旅游者的空间移动;其次,文化旅游产品营销需要系列化的项目来维持和增强区域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最终促进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最后,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一定要有区域旅游的精华和标志性的产品,这样才能集中体现区域的旅游特色和总体旅游形象。

(一)树立标志性文化旅游产品

加强昭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和形象塑造,树立其传统的巴山蜀水之秀丽和历史古迹之丰富的形象。以昭化古城打造为中心,重点打造剑门关、川陕革命老区等旅游品牌,而且在积极打造古城的同时,需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和度假产品,积极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同时增加现有产品的附加值和城市旅游服务水平。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业市场,还需通过制定高效广告促销组合策略,以及合理利用渠道策略,重点对优势旅游产品进行营销。此外,昭化还需积极发展旅游集散中心,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给游客带来便利的游玩体验,加强对旅游产品价格的控制和监管,充分保障游客的权益,建立完善的旅游产品营销网络,在积极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

(二)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产品

在做好区域标志性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对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发展,依托古蜀道文化、康养文化和红色文化这几张名片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古蜀道文化方面,以“剑门雄关、三国蜀道”的剑门关和史称“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为促销品牌,吸引游客探寻古蜀道;康养文化方面,充分发挥“广元东部康养新城”的名号,重点对平乐温泉旅游度假区、亭子湖和青牛峡等乡村文化旅游度假区进行宣传,将温泉旅游和乡村康养度假结合发展;红色文化方面,以太公红军山为代表进行大力宣传,以建设生态公园为目标,依托红军“义烈千秋”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成集生态、艺术、科普、教育、游览于一体的省级爱国教育基地,成为川东北乃至四川省红色旅游的典范,通过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来激发游客兴趣。此外,昭化区还有四川花卉果类旅游节(紫云猕猴桃采摘节)、广元女儿节“万人相亲大会”(昭化古城)、平乐荷花节、柏林湖樱花节、大朝年猪节、桃博园桃花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以及射箭提阳戏、柏林沟金钱棍、昭化采莲船、朝阳唢呐、紫云腰鼓等独具特色的民俗和非遗文化,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将这些民俗文化活动打造成为区域特色活动来吸引游客。

(三)打造系列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产品营销不仅需要有标志性的特色文化产品,还需要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来加以支撑,以增强区域旅游优势。昭化区应紧盯“两带、三区、一核”三大重点区域,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全域融合、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突出项目招引、项目建设、品牌创建、旅游扶贫、服务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大力实施旅游项目、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系统工程,努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推动“旅游+”的融合发展策略。首先,可实施“旅游+农业”战略,通过“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的业态,加速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昭化区农林资源丰富,可根据园区特点,发展“花卉+婚庆”产业、“药业+养生”体验、“林业+游乐”项目等创意模式,打造“农业+度假”的良好业态;与昭化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生态养生度假区,构建生态体验、湖泊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并同步打造休闲农庄、养生谷、温泉度假酒店、生态树屋、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大健康产业体系,并与养生养老结合,发展生态养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等综合性开发项目,以康养带动护理、餐饮、老年用品、旅游等众多配套产业的共同发展。其次,可推动“旅游+体育”的优势联合,在亭子湖沿岸和柏林古镇等景区举办马拉松和水上运动等体育项目;在平乐、柏林景区打造亲子户外运动、野营基地探险等项目;在照壁崖建设以攀岩为主题的体育项目;最后,还可建设“旅游+节会”等项目,丰富川北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昭化区的知名度,如在桃博园、蓝莓基地等农业园区打造主题音乐节、桃花节和采摘节等主题节会,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在扩展产品销路的同时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动手体验。

(四)创建天府旅游品牌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建设多个具有昭化地区主题鲜明、特色产业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生态生产生活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天府旅游名镇”;建设一批符合文化旅游发展方向、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水平高、对乡村振兴具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的“天府旅游名村”;建设一批昭化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服务一流,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天府旅游名宿”;在现有特色饮食文化基础上充分挖掘地方饮食特色,打造昭化特色饮食品牌。

专栏10   天府旅游品牌建设内容

1、天府旅游名镇。昭化区元坝镇、柏林沟镇。

2、天府旅游名村。昭化区昭化镇城关村、元坝镇拣银岩村、柏林沟镇向阳村、昭化镇朝阳村、射箭镇五房村、元坝镇中梁村,元坝镇柳桥村。

3、天府旅游名宿。昭化区辜家大院、詹霖小筑、樱花客栈、葭萌驿、近悦远来、照壁人家、柏林张家大院、雅健半山星宿。

4、天府旅游美食。昭化肥肠、大朝腊肉、太守麻花、昭化九大碗。

三、文化旅游线路营销策略

文化旅游线路的营销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喜好、线路所需的时间,充分利用区内交通优势,考虑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以及性质,同时还要考虑到游客的体能等方面的因素,努力提高文化旅游线路的综合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一)区际旅游线路

针对国内其他地区游客(主要是陕西、重庆等目标市场),加强与省内其他城市乃至全国名牌旅游区和旅游城市的联系与合作,开通通向邻近区域的游客通道,形成全方位、有序流动的格局,吸引数量更多、层次更高的游客。

剑门蜀道三国游:剑门蜀道剑门关(游客可感受“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的剑门绝壁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体会翠云廊“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生机与灵动)→昭化古城(“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的三国历史文化古镇)→明月峡(六道合一的“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

(二)区内旅游线路

1. 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线路

以三国文化体验为主题,开发蜀道徒步、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产品,将“昭化古城—大朝驿站—剑门关”一线打造成昭化区内蜀道三国文化精品体验线路。

2. 嘉陵江水上生态旅游线路

嘉陵江水上纽带,凸显嘉陵江生态观光、沿江自驾、生态度假主题,打造“昭化古城—射箭—红岩—虎跳湖”水上旅游精品生态游线。

3.东部新城休闲康养旅游线路

借助平乐温泉和卡尔成温泉资源,提升“广元城区—卡尔城温泉—平乐温泉—平乐寺—栖凤峡—紫云湖”休闲度假旅游线路产品,建成广元知名的东部新城休闲康养一日游线路。

4. 特色乡村休闲旅游线路

发挥昭化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实现农旅融合,打造特色乡村休闲旅游线路:

(1)借助嘉陵江旅游带、亭子湖旅游区及亭子湖环湖旅游公路的辐射,发展射箭镇—红岩镇—虎跳镇—青牛镇乡村休闲体验游线,体验乡村垂钓、水上休闲、红色文化。

(2)发展乡村休闲、果蔬采摘、极限运动、川北民居展示接待为主题的射箭镇(昭化药博园、晒金)—红岩镇(坪林村、照壁村)—昭化镇(桃博园、大朝驿、牛头村)乡村旅游线。

(3)发展乡村振兴,园区观光、体验、农耕文化展示为主题的元坝镇(紫云湖乡村度假区)—卫子镇(王家贡米主题公园)—柏林古镇—清水镇(乡村振兴示范园区)—虎跳镇(滨湖园区)—昭化镇(双凤园区)农旅融合旅游线。

5.红色历史文化研学旅游线路:

元坝镇马克思广场—卫子镇中山观战斗遗址—王家镇王家坝军事会议革命遗址—柏林古镇—清水镇昭化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太公镇红军山—虎跳镇红四方面军渡江遗址-昭化古城红色革命遗址群。

(三)重点特色线路

1.大蜀道精品游。昭化古城—天雄关—牛头山—云台山—大朝驿—大寨水库—松宁桥—高庙铺—照壁。

2.嘉陵江田园生态游。元坝镇(紫云湖乡村度假区)—卫子镇(王家贡米园区)—王家镇(方山村传统村落)—柏林古镇—清水镇(乡村振兴示范园区)—嘉陵江滨水休闲度假区—射箭镇(药博园)—广元港(红岩)—昭化镇(桃博园)。

3.红色经典体验游。昭化古城红色革命遗址群—卡尔广场—柏林古镇—太公红军山—虎跳欧陆风情园。

第九章  昭化区文化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一、后疫情时代安全管理和防控措施

(一)提升景区公共卫生防控和健康保障能力

旅游经营场所和设施的健康保障功能直接影游客的人身安全,各景区应按照相关安全质量规范、建设管理规范、卫生标准要求,基于市场发展新要求,增加旅游行业传染病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和保障体系内容,实施对旅游重点场所的环境和设施条件的健康化改造与升级。推进完善旅游目的地日常医疗急救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救援响应机制、防控责任机制,全面保障日常医疗急救和疫情期间的防疫防控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推动“新基建”在旅游卫生健康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安全数字化治理方面的先导作用,建设旅游卫生防控网络平台,推动相关防控信息整合。

(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应急机制

推进昭化各景区落实防疫防控举措,落实各类场所全方位消毒消杀、卫生清洁和室内通风工作,以及重点场所的防疫管理排查工作,继续做好测温度、戴口罩、健康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分餐制等措施,保障游客安全,实现健康旅游。各地应从健康卫生应急、日常健康卫生管理、行业健康安全监管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文博场馆、旅行社、酒店民宿、餐饮美食、旅游购物、旅游交通等各种旅游市场主体,常态化防控和提高健康卫生保障能力。强化健康保障意识,全面升级景区对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帮助景区增强疫后的健康经营自救能力,助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

(三)实施旅游业健康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

目前,多数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对经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培训不足,旅游从业人员卫生防控意识和能力不够。应制定健康旅游服务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旅游知识技能培训,确保其掌握与所在岗位相关的公共卫生健康防护常识。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专业知识、防疫知识及技能培训。加强环保知识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健康安全防范和生态环保行为的技能。对管理人员进行生态健康管理培训,提高其绿色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康旅游培训基地,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和从业者的公共卫生防控知识培训和健康救助技能培训。

(四)大力推进旅游业智慧化和“无接触服务”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积极探索“无接触服务”。推进文博旅游场馆的智慧化和无接触服务,实现智慧保护、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建设智慧景区,实现智慧电子门禁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升级自助展示导览服务系统等。推进酒店智能化建设进程,纵深探索“无接触服务”,积极推行“无接触餐厅”及“无接触取餐”外卖配送。

二、全面建设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效能,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昭化结合实际,创新实践,不断完善基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逐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广泛开展特色文化、精品文化活动,促使昭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同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布局均衡发展,服务布局包括设施网络完善、资源配置优化、供给能力提升等诸多要素。服务布局均衡,重点是基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发展跃上新台阶。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文化整体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优化公共文化资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强化价值引领,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挖掘开发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打造昭化文旅特色IP,打造《葭萌春秋》等地域特色文艺演出节目,推动发展广播影视、演艺文博、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发展先进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特色美食、民俗节庆等文化旅游事业,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创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强化使命担当,保持战略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担负起建设现代化昭化新的文化使命,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昭化新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昭化新征程。

(三)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建设

建立健全适应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深度融合多媒体资源,借助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以及手机自媒体等新型媒介的便捷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业态融合方式,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线下关门、线上开花”,更显著提升了全社会对公共数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积极对接 “智游天府”广元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十四五”期间,公共数字文化从空间到资源、从平台到方式、从线上到场景取得新突破,既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十四五”期间,推动大数据中心硬件建设及大屏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数字管理系统和数字展馆等软件开发建设,深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三、推进旅游管理机制创新

(一)全面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昭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层次较多、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积极推动改革,又要稳步推进。因此,要结合昭化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进度。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及省市旅游改革的要求,根据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宗旨,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昭化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产业促进、行业管理、市场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的职能,提升其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的能力。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昭化旅游改革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全面推进昭化各景区的建设与发展,为实现昭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标提供体制和制度保障。

(二)重点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

配合市级行业协会建设,严格依法推进区级旅游景区协会、旅游饭店协会、旅行社协会、自驾游协会、旅游商品协会、旅游演艺协会、导游(讲解员)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建设工作。各旅游协会要认真学习昭化区党委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示精神,以昭化区旅游业“十四五”规划行动方案为指引,积极开拓思路,找准定位,为全区旅游业大发展建言献策,谋篇布局。

加快昭化旅游行业协会改革步伐,争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在重要问题上的实质性改革,不断提升协会的发展活力、履职能力、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创新旅游社团组织成立的政策,昭化旅游行业协会要率先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按旅游产业中各行业、产业链中各服务类型、经营方式、各环节设立行业协会,为旅游业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旅游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行业形象、协调各方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加强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的正面积极效应。

(三)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活力

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增强旅游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大众旅游创业,鼓励支持小微旅游企业发展,培育旅游创客群体。将旅游扶贫与大学生创业相结合,出台贷款贴息、税收减免、技术支持、行业引导等帮扶政策,形成多元的旅游市场主体结构,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推陈出新,对创新旅游项目,在规划许可、土地征用、资金落实和人才引进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

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现有企业模式,引进多种资本形式,参与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旅游类国企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扩大国企在旅游经济中的作用。此外,在改革现有企业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旅游市场主体的发展环境,增强旅游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丰富旅游市场主体的构成,不断提升旅游市场主体的发展质量和国内外竞争力,培育形成强大的旅游市场主体。

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相互投资,加快融合创新。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融合型新业态、新企业、新产品、新服务,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鼓励旅游优秀企业申报旅游知名商标和品牌,推进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推动旅游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四、加强市区各级部门沟通与协作

剑门蜀道文化旅游区是广元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其中剑门蜀道、昭化古城等景点是其重中之重,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需要昭化区主动出力,融入到大区域的旅游发展框架战略中,主动与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统筹利用和高效配置市、区两级的政府资源,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旅游区管理运行机制,加快剑门蜀道文化旅游区的升级建设步伐。

围绕落实《旅游法》和《四川省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政策、资金、执法力量等方面入手,为旅游发展提供综合保障。出台并落实系列配套文件,安排相应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组建由旅游、公安、消防、城管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区级联合执法检查组,不间断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保持高压严管的工作态势,努力营造设施完备、服务优质、游客满意的旅游环境,确保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任务,推动昭化旅游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五、建立有效的投融资体系

改变政府主导旅游投资的现状,坚持导向性投资与社会筹资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和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的力度,吸引民营经济、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通过政府引导,建立政府、企业、银行协调发展的投融资平台,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实施旅游资产证券化、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PPP模式,促进金融机构和私营企业加大对旅游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抓住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秦巴山区、乡村旅游扶贫等重点扶持地区和项目的政策支持契机,积极申请各类发展专项基金,借此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进一步推动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加大融资支持,推动组建昭化旅游投资公司。通过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加大对全市重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区域内重点景区、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力度,对重点项目按投融资的规模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根据昭化区财政收入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稳定增加旅游发展资金的年度拨款额度,重点用于旅游总体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各类旅游专项资金,鼓励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综合运用补助、贴息、政府采购、奖励等方式,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旅游领域。

六、加强旅游智力资源支撑

昭化要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把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昭化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政府和企业要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份额。盘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效能,实现劳动密集型人才和知识密集型人才的并重开发。

改善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分级培训的原则,对景区沿线居民、旅游从业人员、中高级旅游管理人员等因材施教进行培训,对导游、讲解员、景区服务人员、星级饭店服务人员、旅游汽车驾乘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旅游长效专家顾问机制,与国内外知名旅游院校、旅游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昭化旅游专家库,对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市场营销等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加强与本地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的合作,承担旅游重大课题研究和相关规划编制,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专业技术服务,为重点项目、重点旅游企业提供发展指导。

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素质提升,强化国内外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旅游企业领军人才,引进一批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旅游专业高级人才和紧缺实用型旅游人才,建设昭化旅游人才库。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从业资质、分级定岗、激励惩罚等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七、保障旅游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根据《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将旅游用地纳入昭化区乡镇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在保障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对旅游用地在年度土地供应中予以保障。

一是保障昭化区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用地,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二是变废为宝,积极支持利用废弃矿山、腾退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及荒地、荒坡、荒滩和可利用开发的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三是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多方式供应。可不改变土地性质,按照现有土地性质进行管理;可通过划拨、招拍挂等方式供应,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四是为旅游新业态用地提供空间,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规划用途的前提下,企事业单位开展自驾车营地旅游、游艇邮轮旅游、文化创意、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旅游,可利用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开展旅游活动,兴办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允许保持原有土地用途、权利类型不变。对于临时旅游设施,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允许按规定使用临时用地。制定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保障旅游项目用地的政策措施体系,结合不同旅游用地类型确定供地方式和土地价格。且区别于商业用地,进一步降低旅游项目用地成本。

八、环境保护保障

(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以恢复和保护湿地、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为中心,积极发展生态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做好城市社区、公路、铁路及江河堤渠、水库周边绿化美化,进一步提高全区绿地覆盖率。大力开展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分区分类管理和污染控制,逐步保证各地饮用水源地的取水安全。对森林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的地区进行森林生态修复,退耕还林。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二)防止建设带来破坏

编制旅游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有计划地实施旅游活动,在旅游业发展战略制定、旅游区规划、旅游景点建设和旅游业经营管理中,应当提出防止旅游污染的对策和措施。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破坏。严格控制“三废”来源及加强处理措施,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经济管理措施,通过教育提高旅游者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并实施经济管理手段以切实保护旅游环境。

九、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智慧旅游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提升也迫在眉睫。一方面应该在景区、饭店等建设过程中,配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开发实用性强、信息覆盖高的旅游数据库,推进旅游信息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构建以网络为平台的多功能网络体系,推进数字化营销和旅游品牌树立,提升昭化区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水平,促进资源共享,推进旅游产业提升。

按照“全域发展、质量提升、深化改革、创新突破”的基本思路,在巩固提升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推广成功经验,深化改革创新,大力推动厕所、停车场、加油站、道路及通信建设标准化、设施现代化、运营专业化、功能复合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监督社会化、使用文明化,全面提升建设质量与管理服务质量。在综合运用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手段的基础上,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指导推进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创新,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到质量提升,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昭化向旅游经济强区跨越,把昭化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要素齐全、全区域、全天候、一站式的区域性全域旅游高地。


附表

广元市昭化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资金来源及构成(万元)

建设属性(新建/续建)

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

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开工时间

竣工时间

功能

定位

总计

本级

财政

中央预算/专项债

招商

引资

合     计

1298930

15700

410300

872930

第一类 文旅产业类

(一)

“一核”项目

576855

4400

224000

348455

1

昭化古城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项目

150000

1600

30000

118400

续建

建设昭化古城旅游产品及其旅游配套精品民宿酒店、五星级酒店、温泉酒店、游客集散中心及政府办公设施产品及国际酒店、三甲医院、生态康养等产品、苴国风情水镇、西周手工体验区、生态康养等产品。

昭化区昭化镇

项目已开工建设

2022

2025

休闲、观光、体验、研学、住宿

2

昭化古城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10000

1000

9000

0

新建

新建游客集散中心30000平方米(集散广场18000平方米、游客中心12000平方米),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30000平方米、公共厕所10座、观景平台10个、生态绿道8000米(含观光车停车场3座)、牛头山梯步6000米;主要旅游路线民居风貌改造、配套消防、监控、水电气等基础改造、污水处理及环卫设施,增设导视、标识标牌系统等配套设施。

昭化区昭化镇

已完成前期工作

2021

2023

民生、

服务

3

大蜀道保护修缮工程项目

20000

20000

0

改建

包括大蜀道保护修缮工程桔柏渡至天雄关段,天雄关至高庙铺段约42公里的修复工程,将恢复蜀道沿途亭、铺、驿、站,建设综合服务区6处,旅游厕所20处,安全防护设施、道路修复和蜀道文化打造等。

昭化区昭化镇

已完成项目建设计划申报工作

2022

2024

保护、

体验、

研学

4

照壁崖元阳石景区建设项目

40000

5000

35000

新建

新建照壁崖户外休闲运动体验基地、环山步游道、旅游公路、山顶民宿、野营地、照壁村农庄、照壁崖花海等,配套完成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服务设施。

昭化区红岩镇

正在策划中

2021

2023

休闲、观光、体验

5

大蜀道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

20000

20000

新建

规划建设旅居生活区、帐篷露营区、自驾集散区、综合服务区等。

昭化区昭化镇

正在策划论证

2022

2024

休闲、观光、体验、

6

苴国文化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150000

100000

50000

新建

对土基坝、苟家坪、摆宴坝城墓群勘探发掘及保护修缮,新建博物馆、苴国遗址文化公园等。

昭化区昭化镇

邀请专业团队现场调研

2023

2025

休闲、观光、体验、研学

7

昭化古城红色革命遗址群保护利用工程项目

15000

600

4000

10400

新建

凉亭子战斗遗址,桔柏渡红军渡口,益合堂、怡心园等红军院落,应急救援站等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修缮;文物征集及展陈;建设昭化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展览长廊、情景展示(战壕、碉堡、沉浸式体验房)等,延伸建设党性教育功能,申请基地挂牌并开展教育活动;建设步游道、简介牌、休息亭等设施。

昭化区昭化镇

邀请专业团队现场调研

2021

2025

休闲、观光、研学、体验

8

大蜀道(昭化段)旅游廊道建设项目

45000

30000

15000

新建

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提升昭化区内剑昭旅游公路28公里,配套建设休闲绿道、旅游驿站、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平台,休闲廊亭、A级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灯配套服务设施。

昭化区昭化镇

项目策划中

2023

2024

休闲、观光、体验、研学

9

昭化古城文物综合保护利用示范工程项目

6855

500

6000

355

改建

对古城内王家大院、张家大院、鲁家大院等原样修缮,对昭化县衙、考棚、文庙、敬侯祠、龙门书院等原状整修,对古城内其余文保单位进行整体功能提升及周边赋存环境整治等。

昭化区昭化镇

已完成项目建设计划申报工作。

2021

2023

保护、研学、体验

10

“葭萌春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

45000

5000

40000

新建

依托昭化古城翼山、嘉陵江资源,新建夜间山水灯光秀场3万平方米;挖掘历史文化,编排“葭萌春秋”实景演艺剧本、购置服装道具、设计安装灯光音响、组织编排、对外宣传等。

昭化区昭化镇

项目策划中

2021

2024

观光、

体验

11

大朝驿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

20000

400

5000

14600

新建

改建游客服务中心、科普宣教中心、驿站等,新建景观大门、耕作体验园、森林探险乐园、生态度假木屋、星空帐篷营地、步游道生态停车场等,提升道路系统及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

昭化区昭化镇

已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

2022

2023

民生、观光、体验、研学

12

昭化文化创意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15000

300

5000

9700

新建

建设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区域、创意生产区域、娱乐休闲区域、中型多功能展览厅以及文化广场等相关配套设施。

昭化区全区

项目策划中

2022

2023

体验、研学、休闲

13

葭萌关三国文化主题乐园

40000

5000

35000

新建

占地约300亩,建设娱乐嘉年华、自然生态萌宠乐园、无动力乐园、欢乐水世界、体验拓展乐园,户外运动,配套旅游基础设施等。

昭化区昭化镇

项目谋划阶段

2023

2025

娱乐、体验

(二)

“一城”项目

202000

3200

35400

163400

14

栖凤峡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

50000

500

0

49500

续建

提升栖凤峡田园综合体、圣洁花海等,改造景区内道路景观化,完善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昭化区元坝镇

项目已开工建设

2021

2023

休闲、观光、疗养、住宿

15

紫云湖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项目

10000

300

2000

7700

新建

建设水上乐园儿童游乐场、特色民宿餐饮、星级农家乐,庭院小品、体验产业园等,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扩建生态停车场,沿湖步游道、沿湖观景长廊、亲水栈道、夜间照明系统、生态厕所修建、观景平台等。

昭化区元坝镇

项目谋划阶段

2022

2024

民生、休闲、观光、体验

16

昭化温泉康养综合体建设项目

50000

300

10000

39700

新建

建设精品度假区(度假区景观、景区道路、游客服务中心、主题公园、度假养生庄园)、温泉养生区(依托巨石、卡尔两大天然温泉,建设大型水上娱乐城、温泉度假酒店、康复理疗中心,康疗养老养生公园)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

昭化区元坝镇

已完成项目建设计划申报工作

2021

2023

休闲、观光、疗养、住宿

17

拣银岩工业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

10000

500

2000

7500

新建

对工业遗址资源生产设施等修缮保护,建设遗址文创展示中心,文化创意工厂等,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25000平方米、公共厕所10座、生态步道10000米、标识标牌系统;实施消防、监控、水电气等基础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环卫设施等;增设导视系统及智慧旅游系统。

昭化区元坝镇

已完成前期工作

2022

2025

体验、休闲、观光、疗养、住宿、

18

栖凤峡体育公园建设项目

30000

500

10000

19500

续建

修建骑行道4500米、建设步道8000米、绿道3000米,建设四季旱雪场1座、五人制足球场1块、健身运动花海200亩、露营基地1个、停车场4个,整治建设垂钓基地2个,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厕所、绿化、照明、休憩、环卫等设施。

昭化区元坝镇

已完成可研报告

2021

2023

健身、休闲、观光、疗养

19

昭化区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2000

600

1400

0

新建

大数据中心硬件建设及大屏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旅游资源管路系统、舆情监控系统、旅游资源管理系统、停车管理系统、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开发建设。

昭化区元坝镇

项目谋划阶段

2024

2025

民生、

服务

20

嘉陵县苏维埃主题公园

50000

500

10000

39500

新建

在嘉陵县苏维埃驻地和寨堡梁战斗遗址(今昭化区元坝镇)建设红色文化公园一座,规划红色记忆陈列馆1座,红军文化景观小品,红军步道8公里、篮球场2处、羽毛球场15处、文化走廊4处,配套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光亮工程、给排水工程、导视系统、休闲设施等。

昭化区元坝镇

项目谋划阶段

2023

2025

红色文化体验、科普教育

(三)

“两带”项目

390275

5000

66800

318475

21

嘉陵江国际游艇赛事基地建设项目

40000

0

0

40000

新建

新建渔人码头、游艇社区、游艇主题酒店、湿地花园、滨水步道等。

昭化区虎跳镇

已做前期概念规划

2022

2023

健身、休闲、观光、体验

22

嘉陵江滨水休闲度假区建设项目

90000

90000

新建

新建三大庄园:葡萄酒庄园(以法国著名的托尔斯泰庄园为原型,打造葡萄种植机生产型酒庄)、乡村牧场庄园(建设庭院、花园、露台、湖泊、喷泉、草地等)、花海庄园(以打造花海庄园为主题,嵌入玫瑰园、薰衣草基地、瑞火绒花园等)。

昭化区虎跳镇

已做前期概念规划

2022

2024

休闲、观光、度假、民生

23

长阳寺生态民俗度假区建设项目

22000

0

2000

20000

新建

恢复重建长阳寺,新建禅境花园酒店、南斗民俗风情街等。

昭化区虎跳镇

已做前期概念规划

2023

2024

休闲、体验、研学、观光

24

虎跳峡景区建设项目

30000

400

10000

19600

新建

新建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滨水度假酒店、丛林探险、鱼主题美食街、休闲垂钓、拓展训练基地。

昭化区虎跳镇

已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

2021

2023

休闲、观光、体验、住宿

25

青牛峡景区建设项目

24000

400

10000

13600

新建

修建渔风园区、花海湿地、水生植物园、国际标准垂钓池/船航模基地、筏钓平台、水上婚纱摄影基地、森林度假木屋、螺旋景观塔、精品民宿、亲子欢乐农场等。

昭化区青牛镇

已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

2024

2025

休闲、观光、体验

26

渔镇水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000

200

2800

0

新建

修建游客服务中心、渔湾码头、渔人驿站、景观大门、生态停车场、入口广场等。

昭化区青牛镇

已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

2021

2022

休闲、观光、服务

27

白牛湾野奢垂钓中心建设项目

27000

27000

新建

修建城市微缩景观世界、野钓平台、野奢木屋酒店、木屋露营地、树屋观景台、月亮灯、球幕影院、VR体验馆。

昭化区青牛镇

已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

2024

2025

休闲、观光、体验

28

太子湾滨湖康养度假区建设项目

6000

0

1000

5000

新建

修建太子花海、林中飞车、嘉陵人家、滨湖康体中心等。

昭化区青牛镇

已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

2023

2024

休闲、观光、康养、住宿

29

月儿坝禅养庄园度假区建设项目

25000

0

1000

24000

新建

修建禅养度假庄园酒店、栖桑居、主题精舍等。

昭化区青牛镇

已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

2023

2024

休闲、观光、康养、住宿

30

湖畔生态康养旅游区建设项目

1275

200

1075

新建

修建滨湖绿道、改造提升白牛观、青牛观、特色村落等。

昭化区青牛镇

已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

2022

2023

休闲、观光、康养、住宿

31

红岩商贸旅游港建设项目

10000

300

5000

4700

新建

建设休闲湿地公园、广元港商务休闲区、亲子游乐项目、风情客运港等,布局亲水栈道、亲水平台、打造渔人码头风情街客运港等,水上布局激情冲浪、瞭望塔、空中巡游、逃生滑筒等。配套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园区风貌。

昭化区红岩镇

项目策划中

2023

2025

休闲、观光、体验、住宿

32

嘉陵江亭子湖水上运动基地建设项目

50000

8000

42000

新建

规划建设水上运动基地,包括比赛水道、训练水道、水上休闲健身设施和陆上竞赛设施,涉及赛艇、皮划艇、钓鱼等比赛,摩托艇竞赛表演和水上休闲娱乐设施等项目,主要建设码头、赛道、环路、船库、综合楼、水上运动广场、水边湿地等内容。配套建设宾馆、餐饮、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系统、应急救援等设施。

昭化区虎跳镇

项目策划中

2023

2024

健身、休闲、观光、体验

33

嘉陵江沿江马拉松(自行车)赛事运动基地建设项目

15000

500

6000

8500

新建

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人行步道、环山步道、山体公路、观景台、休憩驿站、花海、环境整治等,配套生态停车场、公共卫生系统、智慧旅游设施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昭化区青牛镇

项目策划中

2023

2024

健身、休闲、观光

34

国道212线乡村旅游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2000

2000

10000

新建

全面提升212公路沿线的交通标识、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及其他附属基础设施建设;将旅游服务与旅游交通并融,构建旅游节点服务体系。

昭化区212线各镇

项目策划中

2021

2023

民生、

服务

35

王家贡米主题公园

15000

400

3000

11600

新建

依托王家贡米现代种业园区,建设王家贡米博物馆、研学基地、科普长廊,配套完善观景楼、停车场、旅游厕所、步游道等基础设施。

卫子镇新荣村

已开工建设

2021

2023

休闲农业、文化体验、观光

36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化)建设项目

20000

600

8000

11400

扩建

扩大太公红军山景区面积,以建设生态公园为目标,依托红军“义烈千秋”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成集生态、艺术、科普、教育、游览于一体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建设虎跳女兵博物馆,配套商业综合体。对红军遗址进行针对性地打造,对机枪阵地、红军井、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陵园以及部分意义性的石碑进行保护性打造与修建。

昭化区虎跳镇

项目谋划阶段

2022

2023

休闲、观光、体验、研学

(四)

“三区”项目

70000

500

44000

25500

37

山青湖滨湖康养度假区建设项目

30000

10000

20000

新建

修建游客服务中心、环湖景观大道、水上游乐项目、花卉半岛、高空现代观景台等。打造特色民宿、餐饮、主题农家乐、渔家乐、休闲茶馆等。配套导视系统、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及相应的安全与卫生设施。

昭化区磨滩镇

项目谋划阶段

2023

2025

休闲、观光、康养、体验、住宿

38

柏林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0000

30000

0

新建

修建G75柏林沟高速出口景区内部道路、停车场、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卫、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

昭化区柏林沟镇

项目谋划阶段

2022

2023

休闲、观光、疗养、住宿、

39

柏林古镇景区二期建设项目

10000

500

4000

5500

续建

新建利阆古道展览馆、白龙分司衙门提升改造、锁岚桥提升、利阆古道修缮、停车场扩容、樱花谷亲子乐园、民宿酒店、广元窑文创基地、生态湿地风景线40公里、川剧文化创意等项目,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社会课堂、拓展场馆,改造内部道路,配套湖岸民宿、酒店,改造民居房屋等。

昭化区柏林沟镇

已开工建设

2021

2023

休闲、观光、康养、体验、研学、住宿

第二类 文化广播事业类

文化事业类

54800

2400

39600

12800

40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运用项目

2000

200

1800

新建

开展射箭提阳戏、柏林沟金钱棍、川北雷棚评书等非遗文化研究整理,新创音乐剧,重视对音乐剧本本土化的挑选和改编,注重音乐剧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表演者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从剧本创作、音乐创作、编导排演几方面着手)。尝试采用戏歌、当代音乐的表现形式,融合现代流行元素,最大限度地挖掘非遗的艺术魅力。推动非遗文化活动进景区实践活动,打造一批大型常态化实景演艺节目。

昭化区全区

策划中

2021

2023

服务、

民生

41

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提升工程项目

5000

300

4700

新建

包括数字化提升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及乡镇文化站升级扩建;建设乡镇文化广场、乡村振兴农家书屋、书吧、村史馆、村(社区)农民体育运动场所、非遗文化传承习所、智慧广电、博物馆、电影院等。

昭化区全区

邀请专业团队现场调研

2022

2025

民生、

服务

42

文物和非遗保护利用体系建设项目

15000

0

10000

5000

续建

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继续配备专项资金,非遗申报,非遗名录完善。创立“非遗文旅产业孵化基地”。修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建立非遗体验馆、展览园、博物馆、特色非遗主题民宿、非遗文创工作室、非遗特色餐饮等品牌,并嵌入到其他公园、旅游区、城镇内部,完成CIS设计,统一标识。完成对昭化古城红色革命遗址群保护开发、红四方面军虎跳渡口开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修缮工程、太公红军山烈士陵园开发。强化非遗文旅产品营销推广。强化文物保护措施,完成对现有文保单位安保消防措施的数字化建设,建成综合管理平台。

昭化区全区

策划中

2021

2025

服务、

民生

43

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建设

2000

200

1400

400

续建

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包括春节联欢晚会、诗词歌赋创作发表、精准扶贫主题剧目创作、乡村振兴主题剧目创作等;文化艺术遗产的整理和保护工作;文艺骨干人才培训和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文化惠民工程、送文化下乡。

昭化区全区

策划中

2021

2024

服务、

民生

44

大蜀道(昭化段)登山步道项目

1500

200

1300

0

改建

在原蜀道基础上改建登山步道15千米,宽1.5米,配套休憩凉亭、瞭望台、标识标牌、青石栏杆、排水沟、应急通道、旅游厕所等设施。

昭化区昭化镇

已完成前期手续

2021

2022

休闲、观光、体验、研学、健身

45

承办大蜀道国际山地马拉松赛

1000

100

500

400

新办

确定赛事宗旨与规模,确定比赛项目,确定参赛队伍和运动员身份,确定比赛时间和场地,确定组委会成员,制定赛事宣传推广方案及赛事流程方案,赛前协调会,赛事筹办。

46

中国柔力球基地建设项目

5000

100

4900

0

新建

新建占地约5000平方米柔力球训练场馆,配套生态停车场,智慧系统等建设。

昭化区元坝镇

项目谋划阶段

2023

2024

健身、

民生、体验

47

昭化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

12000

600

4400

7000

新建

规划占地30000平方米,建设四楼一底的全民健身中心1座,建设内容包括室内游泳池2个,跳水池1个,室内篮球场2片,室内乒乓球训练馆1个,室内羽毛球训练馆1个,室内综合健身场所1个,配套建设功能用房、停车场、照明、绿化、等设施。

昭化区元坝镇

正在编制可研报告

2024

2025

健身、休闲、观光

48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

2000

100

1900

0

新建

完成区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完成150个村、社区(居委会)广播前端,安装3500个点位的应急广播村村响终端,多级联通,智慧应用。

昭化区全区

策划中

2021

2025

服务、

民生

49

智慧广电监测监管综合采集前端项目

300

50

250

0

新建

采用相关软硬件集成技术、云平台、云存储技术,配置高安全性的网络系统,建设区智慧广电监测监管综合采集前端1个。

昭化区全区

策划中

2021

2025

服务、

民生

50

广播电视发射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00

50

450

0

改建

对广播电视发射站房屋、用电线路、铁塔、馈线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部分进行更换,对传输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昭化区全区

策划中

2021

2025

服务、

民生

51

广电网络升级改造工程

3000

200

2800

0

改建

对全区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高清入户、宽带入户,对线路、部分杆路、传输、万兆接入端口建设,干线光缆扩容升级等。

昭化区全区

策划中

2021

2025

服务、

民生

52

本地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

3000

200

2800

0

改建

采取多种方式扩大本地节目传输覆盖,新建5G基站100套,新建光缆500公里,发展本地节目有线、宽带用户30000户。

昭化区全区

策划中

2021

2025

服务、

民生

53

“智慧广电”建设项目

2500

100

2400

0

改建

智慧广电一体化多用终端,总体规模达到3万个。“5G+4K”的融合生产系统项目。“人工智能”化媒体服务系统项目。4K超高清节目制作系列项目。4K超高清节目播出系统项目。

昭化区全区

策划中

2021

2025

服务、

民生

第三类  发展要素类

发展要素类

5000

200

500

4300

54

智慧旅游体系

5000

200

500

4300

新建、续建

建设以“智慧旅游”为核心的游客综合服务平台,包括旅游大数据中心、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和专门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从而完善行业监管、产业数据统计分析、应急指挥执法平台、舆情监测、视频监控、旅游项目管理和营销系统等功能。实现包括旅游线路、住宿接待、旅行社推介、景点介绍等全方位的服务。

昭化区全区

策划中

2021

2025

服务、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