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广元市昭化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12-22 13:56:00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昭府办发〔2020〕12号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广元市昭化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级各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广元市昭化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22日



昭化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


(2020-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川办发〔2018〕78号)和《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元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广府办函〔2019〕65号)精神,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全面提升我区养老服务中的医疗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昭化医养结合发展基础良好

1.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昭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6.1度、湿度65%—75%,森林覆盖率5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有“城市绿肺、天然氧吧”之美誉;年均降水量941.8毫米,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耕地土壤PH值均在6.5-8.0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

2.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素有“入川门户,蜀北重镇”之称,距广元市城区15公里、广元机场25公里,兰渝铁路、西成客专在境内呈“十字型”交汇,京昆等4条高速穿境而过,境内的广元港是千里嘉陵“第一港”,已正式开港通航,是国家“九纵六横”铁路运输规划中重要的物流节点,是四川北部次级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

3.康养旅游资源丰富。全区旅游饭店、宾馆、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客栈数量达450家以上。境内有昭化古城、平乐旅游区、柏林古镇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桃博园、太公红军山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山水太极·锦绣昭化”品牌享誉中外,柏林古镇湿地爱情、东部新城温泉养身、嘉陵江生态休闲、太公红色经典缅怀、桃博园乡村采摘、广元女儿节昭化相亲大会、大蜀道山地马拉松赛、亭子湖环湖赛事、射箭提阳戏、川北雷棚评书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

4.医药资源较为富集。辖区内现有各类医疗机构263个,现有住院床位1150张,有医疗卫生专业人员1240人。二甲医院2所,二乙医院2所。区中医医院建设为医养结合医院。全区发展灵芝、瓜蒌、前胡等中药材品种20余种,其中茯苓、夏枯草等中药材主导品种种植面积达3.3万亩,建成千亩园、百亩园的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规模上万亩的五房药博园基本建成,“昭化茯苓”创建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茯苓面、茯苓酒、茯苓粉等品牌深受市场青睐。

良好的生态、区域、医疗、中医药资源为发展医养结合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有利条件。全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及设施 9个,机构养老床位数710 张,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32个、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2 个,农村幸福院 26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0%和80%;全区共有医养结合机构1个,6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00%以上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协作机制。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己初步形成。

(二)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形势紧迫

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不断增加的重要时期。据预测,全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将分别达到 4.46  万人、3.26万人和0.53万人;2025年将分别达到 6.4万人、4.23万人和0.81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2020年、2025年将分别达到13.23 %、25.62 %。

(三)昭化医养结合发展问题亟待改善

当前,我区医养结合发展有了较好基础,但医疗、民政、医保联动性较差,保障度较低,不利于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

1.医养结合机构发展不充分。医养结合运行机制不畅,部门联动、上下联动的合力尚未形成。截至2019年底,全区只有1家医养结合机构,仅占全区医疗机构的0.38 %、占全区养老机构的12.5%。

2.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发展不充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不够广、能力不够强、水平不够高。截至2019年底,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 个,占全区日间照料中心总数的9.7%,20742名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85%。

3.医疗机构养老服务能力发展不充分。医疗机构多侧重建立健全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和开展老年常见疾病治疗,老年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护理康复和家庭照料以及接续性医疗等基础性、辅助性老年医疗服务不足。目前,我区有2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区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及治未病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 %,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5 %。

4.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发展不充分。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康复等服务单一、质量不高。全区护理型床位384张,占全区机构养老床位数54%。据测算,取得资格认定的养老护理员与需要治疗或照护的老年人比为1:20,老年护理人员严重短缺,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不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医养结合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相关会议精神,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目标,不断完善健康养老政策,着力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取得突破。确保全体老年人共享健康中国、健康广元、健康昭化发展的新成果,使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履行政府在制定规划政策、引导投入等保障方面的重要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医养结合的主体,促进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协同推进,推动形成互利共赢、协调可持续的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格局。

突出重点,公平保障。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全面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重点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统筹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扩大基层老年健康服务有效供给。推动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优化健康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推进共建共享,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加快完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功能。

(三)发展目标

到2021年,基本建成健康养老服务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设置适度数的养老床位;老年医疗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队伍得到保障。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及设置治未病科室;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和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均达80%以上;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9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护理型床位占全市养老床位数比例达到35%以上;初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培训养老从业人员300人次,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95%以上;医养结合产业增加值达到 1.2亿元;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6.8岁以上。

到2025年,全面建成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基本形成医疗康复、食品药品、金融保险、旅游休闲等相关领域融合的医养结合产业体系。区二级以上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比例均达100%,治未病科室标准化率达10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和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90%以上、80%以上;全区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除与医疗机构整合设置的,有意愿的可内设医疗机构;全区养老床位达1750张,护理型床位占全区养老床位数比例达60%;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50%左右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培训养老从业人员1000人次,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95%以上;医养结合产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7.8岁。

三、空间布局

根据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和医养结合发展趋势,推动形成资源有效配置、产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一城一区两带一片”的医养结合格局。

“一城”:即东部新城。以元坝镇为核心,发挥主城区医养结合高端优质资源集聚的优势,形成带动、辐射全区医养结合发展核心区。重点发展以康养房产、健康养老、休闲旅游、温泉养生、药品食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服务业。加快小寺山旅游区、卡尔综合体、平乐至昭化城区滨水风情街区建设,建成广元东部新城温泉生态养生旅游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把昭化城区建成广元东部实力新城、活力新城,构建医养融合发展的核心东部新城。

“一区”:即三江新区。以昭化镇、射箭镇为主战场,重点培育五房特色药博园区,建设万亩道地中药材现代观光园区,开发乡村度假、滨湖康养、游艇运动、环湖赛事、亲水漫游、射箭提阳戏等产品,建设现代化医养结合中心,开发新兴文化业态,打造医养结合服务区。

“两带”:即嘉陵江经济带、G212沿线经济带。

以嘉陵江沿线的虎跳镇、红岩镇、青牛镇为主体,建设亭子湖旅游度假区、青牛峡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红岩港口物流小镇;以G212沿线的卫子镇、太公镇、柏林沟镇、清水镇,建设集保健食品、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一体的特色经济带、做亮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打造康养养老服务经济带。

“一片”:即王磨片区。在王家镇、磨滩镇发展山区万亩道地中药材种植及有机稻鱼,建成千亩园、百亩园标准化示范基地,补齐道地中药材种植品种短板,建立初加工企业,培育中药材经纪人,打造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片。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城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区卫健局、区民政局要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规划衔接,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区卫健局要支持区内医院发展老年病专科建设,推动将撤乡并镇后的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改建2-4家为医养结合医院,发展成为收治高龄、重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和各镇要对行政区域规划调整乡镇闲置可利用的国有资源进行整合改造,用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区自然资源分局、区规划分局要落实医养结合机构用地指标,加快推进新建一批医养结合机构。

(二)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区民政局要鼓励有养老机构的镇本着“就近便捷、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共建形式强化合作,组建内涵丰富的医疗养老联合体。养老机构内设的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纳入全区分级诊疗体系,作为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要根据医疗康复需求,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急救急诊、预约就诊、双向转诊、定期巡诊、业务指导等合作机制,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三)大力推动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或内设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康复护理服务。按照医疗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实行医疗机构执业备案登记。鼓励养老机构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引进医疗机构参与运营管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范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在技术准入、专业技术培训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防控、营养调理、中医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四)拓展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功能。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作,为社区及居家老年人提供接续性的医疗、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向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护理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辖区内老年人免费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内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符合条件的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助医服务。

(五)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兴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健康管理中心等医养结合机构,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健康养老发展格局。

(六)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医药健康养老的活力和可及性。鼓励区中医医院加强与养老机构合作,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诊疗、急诊急救、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重点打造区中医医院健康养老服务建设,实施中医药健康养老示范工程和中医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信息化建设与大数据应用。

(七)推进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依托优质旅游资源和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康养、旅游等产业结合。将昭化、元坝、柏林沟、太公及亭子胡区域的青牛、虎跳、红岩、射箭等纳入发展休闲农业、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等医养结合、健康旅游项目,重点打造昭化平乐温泉养身疗养基地,昭化、柏林古镇旅游养身基地,栖凤峡森林公园、五房岭药博园生态养身基地。结合区域医疗资源,建设一批特色医疗康复保健、中医药健康服务等精品康养旅游项目,打造特色医疗、慢性病防治、疗养康复、美容保健、中医药养生、中医药疗养康复等康养旅游品牌产品,培育康养旅游产业镇、推出以度假型养老、疗养康复、森林康养、抗衰老等为主题的康养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将康养旅游特色产品纳入旅游推广计划,提高康养旅游对老年人的吸引力。

(八)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进一步开发包括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建立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较为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体系。落实将符合条件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

(九)强力推进医养结合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以基金等方式发展市场化的居家、社区和大众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支持立足实际,合理定位,科学规划,结合中医药、旅游、文化、养生等特色优势,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大力发展道地、特色优势药材种植,以中医药健康调理、亚健康恢复、慢性病防治等为重点,开发适用于老年人的中药成品、保健用品、绿色食品等。培育发展适老化的养老地产,拓展房地产业态,促进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支持企业、保险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养老健康服务综合体、老年宜居社区。重点打造昭化茯苓基地、射箭五房岭药博产业园、元坝温泉康养房产。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推进领导机制,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区发改局要将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关收费标准。区民政局要把医养结合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做好医疗卫生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准入和管理工作。区财政局要落实相关投入政策,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发展。区医保局应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区教育局要协调市级相关教育机构支持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区自然资源分局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区住建局和区规划局要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的用地布局,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区卫健局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办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和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社区化、家庭化,做好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管,提高医务人员诊疗能力;做好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和接受居家医养服务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要研究制定中医药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产品推广,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做好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区文旅体局要将康养旅游特色产品纳入旅游推广计划。

(二)强化政策支持。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发展的需要,做好用地规划保障。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可将在项目中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提供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服务且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5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作变更。

(三)完善政策体系。各部门要优化审批程序,深化医养结合领域的“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医养结合产业投资便利化水平。推进公益性医养结合机构的法人治理,提高公益性医养结合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效率。推进政府购买公益性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信贷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医养结合领域倾斜。

(四)推进多元筹资。建立财政支持医养结合机制,切实加大财政对医养结合的投入力度,并优化支出结构,建立支持“保基本、广覆盖“以家庭为主、社区为基础”的长期护理制度和服务体系,推动建立与医疗价格改革、成本控制相衔接的财政保障政策。积极探索多元化保险筹资模式,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助推养老、康复、医疗、护理、保险等服务有机结合。

(五)加强人才培养。与川北幼专、利州中专等职业院校签订老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老年医学、老年照护、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对养老照护人员进行分类分层设计,统一纳入行业规范管理。实施人才援助和紧缺人才培养行动,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扶持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者提供专业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

(六)加大监管力度。相关部门按职责加强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监管,指导其规范提供服务。要建立完善以落实医养结合政策、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无缝对接程度、老年人护理服务质量、老年人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工作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开展实时监测分析,动态调整相关政策。区卫健、民政等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结合部门职责,将医养结合纳入本部门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加强对医养结合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密切跟踪工作进展,适时开展工作督导,推动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医保局要严厉打击医疗保障领域欺诈骗保行为。区市场监管局严厉查处针对老年人的保健诈骗活动。各部门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医养结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