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月是秋果和秋粮成熟期,作为农业发展集中区,每年的这个时候,广元市昭化区电商物流产业园都格外忙碌。连日来,各快递分拨中心,装满了快递包裹的物流车进进出出,仓库车间内的快递包裹在传送带上快速通过,工人们忙着对刚刚到的农产品进行分拣、包装……
昭化区地处位于川陕甘结合部,是典型的农业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重点县区、移民库区。
近年来,昭化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持续发挥电商链农带农作用,形成了电商快发展、农民稳增收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2022年,培育返乡创业实体755个,贫困户创业实体55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4元,同比增长5.8%。
聚力园区建设 全力打造电商物流示范基地
占地面积广,布局科学合理,一排排现代化的标准厂房,气势恢宏……航拍镜头下的昭化区电商物流产业园,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昭化区按照“盘活闲置资产、降低建设成本、发挥规模效益”的原则,强力推进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统筹“一心两区”的总体布局,规划建设占地30余亩、使用面积1.2万余平方米的“电商+物流”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形成了集数据支持、电商销售、产品仓储(冷藏)、物流中转配送、人才培训、生活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区、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
截至目前,共培育电商其关联企业40余家、电商限上企业5家、培育成规上服务企业1家、个体网商2000余个、建成电商服务站点60个,万农合创被省商务厅评为四川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四川省电子商务百强企业。
与此同时,该区整合商务、人社、网信办以及社会培训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操”多途径着力培养电商运营、直播营销、短视频制作等实用人才,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在杭州建立东西部协作电商人才孵化基地,进一步强化电商人才队伍,让农产品实现“线上增值”、农民实现“线上就业”。
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帮扶 助力农产品销售
“快!又是一个大单。今上午收到的所有订单,下午必须发走!”随着猕猴桃的丰收,购买鲜果的客户络绎不绝。昭化区紫云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
昭化区紫云村电商物流服务站是该区最先一批发展农村电商的站点,多年来不仅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带动乡村电商经济发展,昭化区创新“电商平台+龙头电商企业+生产企业(专合社)+农户(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支持区电商企业下沉农村基层市场,与合作社、脱贫户签订购销协议等方式达成产销对接合作,并在产前订单认购、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打包销售等环节给予帮助指导。
此外,该区还将电商作为解决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就业创业的一条重要路径,鼓励三农创作者在抖音、快手等电商直播平台开设专属直播账号,通过直播、短视频全方位宣传本地特色农产品,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网络营销活动,拓宽农产品网销渠道,让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带动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我们结合生产规模、产品品质及增收效益等情况,遴选出紫云猕猴桃、大朝腊肉等20类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和打造,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电商经营主体最高50%的补贴。”昭化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联合集中推出的绿壳鸡蛋、王家贡米等8类农特产品如今已经成为网销“爆款”产品。
目前,通过电商渠道共带动全区约3000户农户户均增收1200余元。
坚持平台化运营 做强电商销售
“上一次旅游带回来的昭化特产受到了亲戚朋友的欢迎,就想着能再买点送人。”近日,浙江省拱墅区游客张哲宇联系到了昭化古城导游,希望她帮忙寄点土鸡蛋、猕猴桃等农产品,得知能通过浙江政采云平台直接购买,当下便果断下了单。
为进一步健全电商网销体系,昭化区鼓励区内电商主体在扶贫832、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线上网店,自主搭建“昭化优品”、“万农严选”等电商供销平台,建立“平台+小程序”一键式产品电商运营模式,同时依托消费协作,以“互联网+政府采购”模式,搭建拱墅-昭化政商“采购桥”,在浙江政采云平台上线拱墅区消费帮扶采购专区,售卖昭化农特产品110个,并在学习强国APP上线“绿壳鸡蛋”、“罗汉笋”2款“昭化造“产品。
2023年以来,共开展新春年货节等线上促销活动约10余次,活动期间销售额超2500万元。近三年累计实现农特产品网销额约5亿元,今年1-7月,全区网络零售额约8400万元。(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