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田畴起粮仓 沃野欢歌织锦绣
——广元市昭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王菲菲
水润千顷田,粮香飘万家。这两天正是农家最忙碌的节气,走进广元市昭化区乡村,只见农户们忙着一边收割一边种植。举目远眺,高标准农田与村庄、道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全市粮食主产区,近年来,昭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稳产增产高产。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2.9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万亩。2023年项目改造提升1.5万亩、新建0.9万亩,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农田建设工作突出单位称号。
挥好建设“指挥棒” 端稳端牢“粮食饭碗”
昭化区现有耕地面积45万亩,山地耕地面积占比达80%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地块零散、水资源利用率低等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极大地改善了昭化农业生产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粮油作物产量和质量。
“成立由区长担任指挥长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指挥部。”是昭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迈开的第一步,奋臂挥好了建设“指挥棒”。
四大班子一把手实地调研,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促进规划设计和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该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和统筹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打开。
2023年,全区整合资金75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余亩,成功申报4.4亿元、发行1.2亿元专项债券资金、亚洲开发银行1070万美元贷款,用于2021年至202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财政每年在土地出让金中安排24万元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管护,推动项目早建设、早建成、早见效。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为了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各项举措“落地开花”,昭化区印发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年—2030年)》,同步出台《农田建设资金和管理办法》《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实施办法》等8个文件,严格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招标、质量、资金、验收等各环节,良田万亩的“好丰景”加快绘就。
夯实农业“耕”基 “良”田变“粮”田
落实王家贡米园区产业带、亭子湖流域优质粮油产业带,王家贡米种业园区、王家贡米产业示范区、清水现代粮油园区、太虎片区、红岩港口片区、中部山区传统粮油产业示范片区“两带六区”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十年规划;
坚持集中连片及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先、大中型灌区优先“三个优先”原则;
规划新建17.12万亩,改造提升10.16万亩,到2030年把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
举目畅想未来,建成后的项目土地集中连片,道路四通八达,沟渠纵横交织、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孕育着生机一片。
鉴于此,昭化区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非粮化”八条措施,确保“良田用粮”。在保证每年种植一季粮食作物的原则下,全区大力推行粮经、稻鱼稻鸭综合种养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2023年,该区共推广山区稻渔种养2.5万余亩,亩产900斤优质稻,200斤生态鱼。
科技赋农夏耕忙 静待金秋鱼米香
“轰隆隆……”不久前,昭化区王集镇2024年机收现场会在该镇荣华村举行,伴随着农机收割声,小麦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轰鸣向前,麦穗收割、穗籽脱粒等步骤一气呵成。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昭化结合本地实际,尽可能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昭化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范家友介绍,该区先后投入3000万元布局一条龙全程机械化设施和装备,如今,水稻、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玉米、油菜机械化率逐年稳步提高。
有了农机配套赋能,智慧农业初见成效。目前,全区农田机械通达率100%,产量每亩提高100公斤,人力成本降低200元以上。建设现代化育秧工厂2栋,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
年年有风,风吹年年。一路走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和着乡村振兴的节拍,在广袤沃土上谱写着一个个物阜民丰、粮谷满仓的动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