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阵地有保障。依托现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础和阵地资源,结合乡镇管辖范围、人口规模等实际,科学分类明确便民服务(分)中心场地标准,规范标牌标识,分设便民服务、集中活动、社会共建、休闲生活4个基本功能区,新增服务吧台、游客吧、众享社等特色功能室,变单一政务服务空间为集便民休闲、集成办公、社会组织培育等为一体的多元服务空间。
服务设施有保障。按照“纵向四级贯通+横向广域覆盖”标准,依托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搭建政务云平台,将全市所有服务网点全部接入高带宽电子政务外网。坚持“优化县级、做实镇级、强化村级”,全覆盖升级8个县(区)服务大厅,亲民化改造14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站),为1731个村级便民服务室(点)更新终端设备,构建“云大脑+网络血管+神经末梢”完整服务网络,实现信息互通、业务互动。
服务力量有保障。将县(区)派驻机构统一纳入乡镇管理,按副科级配备145名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党员示范综合窗口,每个窗口配备2名以上全科型业务干部。坚持“人员不减、功能不减、场地不减”,在96个撤并乡镇原址设立便民服务站,均配备4名以上干部,与村(社区)合署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