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化区聚焦“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化传承发展深度融合,新需求与新供给有效衔接,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起强大文明动能,构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格局。
盘活资源 绽放优秀传统文化生命活力
品菊香茶、配插茱萸、写“福”送“寿”……前段时间,“缘聚蜀道 爱在重阳”2024年广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集市”在昭化区昭化古城开市,通过文艺展演、非遗展示、民俗文化、文明倡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场文化饕餮盛宴。
活动现场,市民们欢聚一堂,聊家常、看演出,尽情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年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镇上时不时都会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非常热闹,让我们心里暖乎乎的。”昭化区昭化镇居民李先生笑呵呵地说。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乐享“文化大餐”,昭化区吸纳作协、书协、美协、摄协、音协等文化协会、文艺组织等100余名注册志愿者,组建起一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 “文化惠民” 志愿服务队伍,通过送文化进基层的方式,持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推动该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今年,昭化区共开展传统文化交流学习、创作研讨8次,“文化惠民”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地真正“推广开、传下去”。
“要想做好‘文化惠民’,阵地建设是基础。”昭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人黄莉表示。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昭化区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拓展文化阵地,将文明实践阵地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射箭提阳戏展陈馆、评书馆、村史馆、陈列(博物)馆阵地深度融合,不断发挥传统地方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技艺阵地使用效益,实现了“文脉传续有平台、文化阵地能利用”高效统一。
依托活动 焕发优秀传统文化时代风采
“逢年过节就会有文艺汇演、趣味游戏、生活分享会等活动,别提有多热闹了。”昭化区元坝镇居民张丽感叹。
近年来,昭化区紧紧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时代价值、文化内涵,积极创新活动方式,通过举办接地气、有人气、冒热气的文体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新时代文明风尚。
春节大型民俗文化展演、端午节民俗体验环节、中秋节制作月饼活动……这些活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特色,不仅趣味性十足,还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营造出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
“为进一步加深群众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我们利用“两微一端”等新融媒体矩阵,制作发布传统节日媒体信息产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活动中来。”黄莉介绍。
今年以来,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农户院坝等场所,开展传统文化宣传和传承活动150余次;同时,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优秀家风故事宣讲150余场次,评选“好媳妇、好公婆”等孝老爱亲典型1000余名。
科技赋能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数字文明建设,建立‘智游昭化’小程序,运用数字技术对20余个传统文化项目进行数字化还原和存储,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不断提升群众体验感。”黄莉告诉笔者。
为了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旅游的乐趣,昭化区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创意设计,将蕴涵民族精神与文明理念的线下资源转化为线上产品,开发出沉浸式“云游”“云展”“云演”等生动鲜活的数字视听产品20余套。
“只要关注了‘智游昭化’小程序,就可以实现游景点、看非遗等。上面还提供了《葭萌春秋》、川北雷棚评书等民俗演出的表演简介和表演时间,让我可以提前了解表演内容,非常便捷。”游客刘爽笑着说。
除了“云旅游”,昭化区还连接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资源,创新推出“云教育”“云课堂”等线上知识普及实践活动,使传统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此外,昭化区还鼓励文艺志愿者、文化爱好者以及广大群众综合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创作推出戏曲短视频、歌曲小视频等,让优秀传统文化以轻松愉悦、时尚流行的方式走进大众,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探索‘文艺+网络’文化志愿服务新模式,开辟文化志愿服务新阵地,让优秀传统文化直接、广泛、深入地进入大众视野,更好地把文明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黄莉表示。(邹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