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笔者驱车慢行在广元市昭化区城乡,道路两旁张灯结彩,门前的红灯笼高高挂起,新春的氛围还很浓厚。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近年来,昭化区从乡村和城镇两方面着力,不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让城市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再升级。
县域能级显著提升 美丽新城“入画来”
2025年春运,昭化道路交通总体平稳。春运路上不再艰难!运力大幅提升,回家充满“幸福感”。
昭化区位于四川北部,辖区内西成、兰渝高铁纵横交错,京昆、兰海、恩广等多条高速穿境而过,千里嘉陵第一港广元港也位于其境内,千吨级货轮可直通重庆上海……
这张涵盖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水运、县乡公路的“交通网”,体现了县域综合实力、发展能级跃上新高度。
广绵段全线最长桥—红岩嘉陵江特大桥双幅合龙,隧洞全部贯通。龙门桥等4座危桥拆除重建工程及G212超限检测站全面竣工,亭子湖环湖旅游公路主线通车,G212昭化城区过境公路等13个项目有序推进。
天堑变通途,一个流动的昭化,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
一年来,该区启动改造老旧小区56个,完成内部立面修复14个、基础设施改造24个,新(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528套(间),既有住宅增设电梯12部,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101公里,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危房”变“新居”,老小区上演“变形记”、实现“逆生长”,城中村焕新,群众幸福感加码。
舞动乡村振兴墨笔 绘出宜居乡村“幸福底色”
“要开足马力抓项目、扩产能、搞发展,以良好的开局推动一季度‘开门红’!”节后刚收假,射箭镇党委书记岳红娟便带队前往晒金村、前锋村和明觉社区,盯对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和万驰肉牛养殖厂复工复产等情况,谋划2025年工作。
在推进乡村振兴路上,昭化走得又快又稳。
回望2024,该区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54亿元,实施项目170个。
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应纳尽纳、应消尽消,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四保障全面落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工作成果应接不暇。全面完成大寨水库建设任务,成功入选“四川土木工程李冰奖”,填补全市水利行业系统空白;探索建立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运行模式,获评全省乡村水务建设标杆县;新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6个,高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天雄样板”……
一幅幅自然和谐、满载幸福感的画面,正和着城乡融合发展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 守好一方“碧水晴空”
新年刚过,由卫子镇政府领导组队的排查小组,调度镇村主体力量,对农村地区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以及村民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等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摸底,打响了节后生活污水治理第一枪 。
“截至目前,全镇有9座污水处理厂,3座集镇污水处理厂,1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大概能接户45到60户,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0到30吨,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卫子镇相关党委领导介绍。
过去一年,昭化区水质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土壤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有效增强。
一组数据见真章: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7.5%,主要河流地表水均达Ⅱ类标准以上,市级河长制河流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