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学期以来,作为四川盆周小县区的昭化区,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教”与“学”关系的科学定位、精准把握为导向,对全区37所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变革,努力构建自主高效课堂,为教育提质注入新动能。
(1)多元借鉴,开辟教育提质新路径。聚焦课堂变革,先后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分管领导、教研室专(兼)职学科教研员和中小学校长,先后赴浙江杭州、陕西宜川等地考察学习,观摩课堂教学350余堂次,开展专题研讨12场次。选派100余名骨干教师赴合作办学乙方旗舰校,开展为期半年的跟岗锻炼,并将观摩课堂、汲取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全面梳理名校课堂教学典型策略,结合区情提出自主高效课堂实践新路径,探寻提纲主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线、活动主轴五大基本策略,逐步构建“361”自主高效课堂教学基本范式(“3”即聚焦三个学习层级: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6”即紧扣6个基本环节:导、学、议、展、练、评;“1” 即围绕一个课堂核心:素养导向)。开展《基于自主管理的区域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昭化区为例》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区域课堂教学新策略,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中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2)理念先行,推行“学”为中心新思想。秉承理念转变为先,组织专家团队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新课标、新教材专题培训,举办“361”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与研讨活动,以培学理念、转观念。学科教研员联合片区督学深入课堂一线,精准诊断课堂,积极引导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转变,从教学“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蜕变、从“讲授教材”到“课程开发”转换、从“学科教师”到“全科教师”的角色转型,为“361”自主高效课堂落地落实筑牢根基。历经数月学习与实践,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诉求、个性差异与兴趣偏好,“一言堂”和灌输式教学摒弃率达92%以上;学生自主学习率提高25%以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3)示范建模,构建四类课型新体系。依据新课程标准、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全区九个市级名师团队、“葭萌英才”六大服务团人力、智力资源,发挥其核心引领作用,依照“361”自主高效课堂“导、学、议、展、练、评”六环节教学基本范式,精心打造城乡皆适的区级优质示范课36堂,并在城区与农村试点学校推广。积极收集反馈信息,总结试点经验,对示范课进行再诊断、再加工,逐步形成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四大自主高效课堂区级模块,构筑起完备的自主高效教学循环体系,为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素养提升开辟康庄大道。鼓励学校基于本校教师素能、科研资源实际,对区级四类课型进行个性化修改完善,形成“和而不同”的校级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制度保障,呈现深度践行新景象。出台《构建“361”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意见》,制定“361”自主高效课堂评价表,对教师教学行为与课堂效果予以量化考评。建立教师每学期1次公开课、示范课制度,鼓励教师积极践行“以生为本”理念,全面落实‘361’自主高效课堂要求。修订完善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创新品质、个性化发展。鼓励各校将“361”自主高效课堂落实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并设立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深度融入“361”课堂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