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柏林沟镇以规范护林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主线,林业资源网格化精细管理为目标,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监督考核为抓手,通过筑牢根基、科技赋能、机制创新等措施,严抓严管,积极发挥护林员队伍火种入山“守门员”、火情监测“吹哨人”的作用,确保全镇森林资源安全。
一是筑牢根基:从“选人用人”到“强基固本”。护林员队伍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关系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柏林沟镇坚持从源头抓起,以“严格选拔+动态管理”构建专业化队伍。在人员选拔上,优先录用熟悉地形、责任心强、能全天候出勤、熟练操作智能手机的本地脱贫户,确保“选对人、用好人”。同时,建立护林员档案库,实施季度考核与末位淘汰制,对履职不力者及时调整,形成“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保障队伍活力。
为提升护林员专业能力,柏林沟镇采取“理论+实战”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在每期护林员上岗前开展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理等专题培训;另一方面,组织模拟火情扑救、突发盗伐事件处置等实战演练,让护林员在“真场景”中练就“硬本领”。此外,依托微信群实时推送林业政策、技术指南,确保知识更新“不掉线”。
二是科技赋能:从“传统巡护”到“智慧管护”。面对森林面积广、人力有限的难题,柏林沟镇利用“监测即报护林员”APP破解效率瓶颈,实现巡护轨迹可追溯、问题上报即时化,柏林沟镇护林员APP上线率常年保持100%。柏林沟镇还引入无人机开展高空巡查,结合进山口人车智能抓拍视频监控,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大幅提升森林火灾、盗伐行为的发现率。
“过去巡山经常有盲区,比如遇到着火、人员被困等情况,人眼无法在茂密山林里精准定位,现在有了系统就方便多了。”柏林沟镇护林员冯江传感慨道。技术的加持不仅减轻了工作强度,更让隐患无所遁形。据统计,自智能科技手段投用以来,森林火情预警响应时间大大缩短,盗伐案件发生率持续下降。
三是机制创新:从“单兵作战”到“全民共护”。护林员的价值,不仅在于“守林”,更在于“育人”。柏林沟镇通过“网格化责任田”制度,将全镇林地划分为若干责任区,明确护林员“包片到人”,并将巡护频次、问题处理效率纳入绩效考核,与工资奖励挂钩,激发工作主动性,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护林员还承担着“环保宣传员”的角色。他们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册,在村头巷尾开设“林间课堂”,用方言讲解防火知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此外,镇政府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鼓励村民参与监督,形成“护林员带头、群众响应”的共治格局,全民护林意识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实践,柏林沟镇的护林员建设成效显著:乱挖乱采乱占林地现象杜绝;森林火灾隐患得到及时消除;森林病虫害能够及时上报,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更可贵的是,生态红利反哺乡村振兴,林下经济、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
“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柏林沟镇护林员队伍的建设实践,不仅守护了一片青山,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这片土地上,每一抹绿意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