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沼气工程为纽带
广元昭化区趟出农村能源扶贫新模式
吴纹锋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侯东
如何将养殖场的治污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怎样解决新村聚居点、易地搬迁聚居区群众的燃料问题,方便生产生活?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探索推行“以沼促养、以沼增绿、以居定沼、以沼养沼”的农村能源扶贫新模式,美了环境,富了农民。
变废为宝
治污节能都不误
“以前每年要用电近14万度,电费要交11万多块钱。现在每年用电近5万度,只需交6万元的电费。”近日,玉田农业老板焦立强告诉记者,“这6年来,共节约电费约30万元,大大降低了成本,多亏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型沼气工程。”
在元坝镇陈家沟,焦立强建的猪舍有6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万头,规模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焦立强必须面对的现实。2011年,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焦立强建起了沼气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流出来的水清了,空气也更好了。
“目前,养殖场存栏生猪6000余头,按现有资源量计算,年产沼气约15万立方米,日发电量可达450度以上。”焦立强介绍,沼气及沼气的发电主要用于养殖场的猪场饲料加工和猪场室内仔猪保温加温用能及生活用气。
该沼气工程每年产生的8万余吨沼液怎么处置?
焦立强告诉记者:“在工程建设中,配套了果园沼液利用设施,将沼液浇灌了养殖场周围的500余亩果树。同时,还与牛牛生物有机肥厂签订了沼渣供应协议,将每年产生的近1000吨沼渣、干粪转化为有机肥加工原料。”
截至目前,围绕大中型养殖场,该区建成各类治污沼气工程104余处48000余立方米。建成不同规模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园区50余个,每年推广沼液施肥达到4.5万亩。
集中供气
用气分红很实惠
“啪!”开关一拧,淡蓝色火苗呼呼地从沼气灶中跃起,家住昭化区王家镇安平村的贫困户李荣海打开沼气阀,开始准备午饭。“我家用管道沼气2年多了,做饭、烧水、烤火,每年只要60多块钱,方便又实惠。”
李荣海家没有建沼气池,沼气来自附近的集中供气站。2015年,当地瞄准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安置点46户贫困户,依托扶贫户1200头生猪集中养殖场,建起集中供气站,利用猪粪为贫困户生活供气,并把沼液通过滴灌管道为周边1000余亩烤烟、200亩露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等提供有机肥,一举多得。
“我们不仅在项目选址规划上,坚持‘种、养、居、扶贫’四结合;在工程运行中,委托企业经营,并将财政投入的资金和村社自筹资金折股量化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试点一年来,净收入55120元,每股分红367元,助力贫困群众户均增收500元。”王家镇党委书记张运东告诉记者。
据了解,全区集中供气工程股权量化改革全部完成后,财政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股本将达到1100余万元,年可分红达到93万元,1500余户群众将分到红利,其中380余户贫困群众将从中受益。
不仅集中供气工程助力脱贫,目前该区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4.1894万口,受益人口达16.5万人,据测算,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增收节支1000元左右,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有机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