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门户网讯(刘锦)为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晋贤乡坚持把最强精力放在精准脱贫上、最优干部选配到脱贫主战场、最大财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上,尽非常之责、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目标”、补齐基础设施配套和富民产业培育“两个短板”,坚持工作重心、工作力量、投入保障“三个不变”、切实做到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素质提升、保障机制“四个抓实见效”,调配乡内攻坚力量,层层签订精准脱贫“军令状”和“承诺书”,逐级传导责任压力,确保脱贫攻坚战按照既定的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有序有力展开,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帮扶单位与贫困村组精准对接。为加快整村脱贫步伐,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与全区同步建成小康”这一目标,通过与省政府办公厅、区委统战部等帮扶单位沟通衔接,协助配合在摸清贫困村基本村情、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贫困状况、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掌握贫困村脱贫致富需求,统筹谋划,因村施策,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与帮扶单位精准对接帮扶措施,落实帮扶项目,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养殖业和劳务输转“三大产业”,不断加快食用菌、蔬菜、核桃等产业培育力度,为整村有序脱贫注入动力。
二是帮扶干部与联系群众精准对接。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省市区统一安排,紧扣“六有”要求,全力推动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精准对接,不断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精度,多措并举促落实、抓质量,精准确定帮扶对象、贫困程度,做精做实帮扶对接关键一环。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进一步摸清了贫困现状,掌握了脱贫需求,为精准扶贫“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帮扶计划与扶贫政策精准对接。严格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摸清全乡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和难题,分村确定了特色产业培育,劳务输转,现代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村公路、农田林网,土坯房新(改)建,农村电网升级,村容村貌整治,宽带网络建设,农网改造,教育、金融、社会扶贫、社会救助实施等任务清单,实现了乡村项目规划与上级扶贫项目的精密对接。同时专门成立了项目对接承接落实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乡政府一把手牵头抓总,实行班子成员分村包抓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力促扶贫项目资金落地生根,惠及全乡广大贫困群众。
四是帮扶措施与脱贫途径精准对接。为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把贫困人口托在“底线”之上,帮助他们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道“门槛”。严格按照“五步一公示”程序,精准识别,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定人定责、脱贫解约,实施“干部帮扶到户、转移就业到户、技能培训到户、产业扶持到户”四大扶贫工程,以村为单位、户为基础,充分集中民智使每个村的规划体现民意,突出主体,做到了帮扶到户,措施到人,杜绝了帮扶措施“脱靶”现象。
五是帮扶方式与致贫原因精准对接。按照“深化双联、精准帮扶、责任到人、按期脱贫”的工作要求,结合帮扶单位行业优势,以村为单位,从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四个方面,分村制定了“三个清单,一个计划”,即:各村问题清单、需求清单、项目建设清单和各村年度脱贫计划。与各帮扶单位精准对接,确定帮扶重点,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帮扶目标、帮扶时限,有效夯实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基础。
六是党建保障与帮扶成效精准对接。大力实施“能人进村”工程、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和“一帮一”小康工程。以实施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和新一轮“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为抓手,调整村支部书记2人,新增支委委员6人,补选村委委员10人,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通过县级领导联系、乡领导包抓、后备干部挂职、技术干部指导、“1+1”结对单位帮扶、重点项目支持等措施,建立“支部+协会+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新华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建袋料香菇标准化种植基地50亩,建大棚120个,年种植产香菇50万袋。强化纪委监督与民主监督,从乡纪委、司法人员、村廉委员会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中选聘人员组建扶贫资金监督工作队,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其成为“明白人”和“信息源”,并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协调联动,在全乡各村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通报机制,保障扶贫惠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