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门户网讯(罗光永)昭化区多措并举,坚持做到四个“不少”,努力提升教育扶贫实效。
织密控辍保学网络,应入学孩子一个“不少”。全面落实“五长”控辍保学机制,夯实“区长、乡(镇)长、村长、社长”和“教育局长、校长、班主任”控辍保学“双渠道”,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压实,织紧织密控辍保学网络。持续深化“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教师每学期走访每一个孩子家庭不少于2次,把引导回流、促进就学作为主要任务。出台《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实施办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实施方案》,选优配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班主任,实行“一人一案”,全面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近三年来,全区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加大投入提标扩面,应受助孩子一个“不少”。本级财政每年投入960余万元,实施“倍增计划”,将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提高为省定标准的2倍,2016年、2017年春季共1.2万余人次受益。启动“0费用计划”,2017年上半年为1047名义务教育贫困生解决了资料费、保险费,贫困群体上学不交费成为现实。由政府投资、社会筹款组建了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利用救助基金实行“特困特扶”,2017年上半年发放资金58.3万元,救助孩子701人,所有贫困户学生一个不少地享受到教育资助。
深化师生结对帮扶,应学好孩子一个“不少”。将教师结对帮扶贫困户孩子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促使学校、教师规范运行物资资助、学业指导、身心健康监测、家校沟通四本台账。特别关注留守群体,发动1500余名教职工做代理家长,重点监测孩子学业、心理和行为状况并及时指导矫正,添补亲情缺失空白。将留守儿童亲情团聚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暑期发动海内外315位爱心人士参与关爱行动,对接留守学生心愿961个。
配套配强教育资源,优质乡村学校一个“不少”。持续优化学校布局,大力实施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等重大教育项目,较“十一五”新增校舍3.1万余平方米,改建、维修校舍3.5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运动场5.25万平方米,生均使用面积全面超过省定标准。以每年在教育上办一件大事、实事的力度,先后组织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万件桌椅床更新计划、中小学生热水澡计划等重大教育民生工程。2017年一次性投入3200余万元,高规格建成乡村学校音、体、美室和图书室,配套理、化、生仪器设备。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全面完成了37所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批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和生态文化校园,乡村学校成为当地外观最漂亮、内涵最丰富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