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高效挖掘土地潜力描出农业增收蓝图
发布时间:2016-03-08 09:47:12 来源:昭化区门户网

2015年,昭化区整理土地7.8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87万亩

高效挖掘土地潜力描出农业增收蓝图


DSC_113907.jpg

图为黄盛俊正在在核桃种植园区务工。记者 李建生 摄 

昭化区门户网讯(记者 姜德辉2015年,昭化区将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了为民办十件实事之    一。

“去年,全区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共投入8655.39万元,整理土地7.8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8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5478.47亩,无论是为产业发展,还是为群众增收都奠定了有力基础。”该区国土资源分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罗运贵如是说。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昭化区把土地整理作为基础性工作做在前头,把改善群众的生产条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为产业发展、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土地整理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3月4日,记者走进该区进行了探寻。

变化一:多元产业不断积聚

从石井铺镇龙口村出发,沿着园区路,一直来到长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眼都望不到头的园区,该项目是去年实施的项目之一,面积达9488.51亩。

“土地整理之后,我们这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完全不需要担心土地流转不出去的问题。”石井铺镇党委书记梁建生自豪地告诉记者。“每天,我都会接到很多老板想来承包土地发展产业的电话。”

从无人问津,到企业纷纷前来,石井铺镇实现了华丽转身。

广元沃土核桃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张俊去年8月以600元每亩的价格承包了该村400多亩土地,种植了8000株核桃,同时还套种葛根。他认为,土地整理之后,在企业投入与管理上大大降低了成本。张俊的“野心”还不仅于此,他选择长岭村正是看中了该村紧挨着柏林沟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有利位置,“我们要把核桃园区打造成生态观光旅游园区,在长岭村,我们还流转了300亩土地,规划建设有30多个品种的四季果园采摘园。”

像张俊一样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的不在少数。

据统计,2015年全区通过土地整理共引进业主19家,流转土地7118亩,形成了蔬菜、猕猴桃等多元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变化二:农业产业上档升级

石井铺镇既是城市蔬菜调节基地,也是昭化区十里蔬菜长廊的主要发展区,发展蔬菜已成为当地的共识。    在龙口村,60多个蔬菜大棚格外醒目。惠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该村流转了520亩土地用于种植辣椒、南瓜、番茄等常规蔬菜。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拿出100亩土地作为立体农业示范园,种植冬瓜。“所谓立体农业,就是让冬瓜不接地,在半空中生长,而且是每株一个。”该公司总经理刘大润介绍。“这样的好处就是能让冬瓜的日照更足、口感更好、形状更美、产量更高。”他给记者算了算,如果按照老方法种植冬瓜,每亩的产量在1万斤左右,每个的重量在20斤左右,采用立体种植方法的话,每亩的产量能够达到3万斤,每个的重量不低于50斤,而且市场销路会更好。

这也是昭化区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迈进的成功起步。

变化三:群众观念得以转变

谈起土地整理有哪些好处,在核桃种植园区务工的长岭村一社的黄盛俊深有体会。

今年70岁的黄盛俊也是长岭村一社的社长,在张俊的核桃园区,他有两重身份,既是务工者,还是协调员。    “有老板来投资是好事,他们发展得好,家乡变化得才会更快,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不能从企业那去贪图蝇头小利。”黄盛俊说。不仅帮助张俊组织劳动力,黄盛俊还主动协调解决张俊在流转土地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麻烦事儿,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从黄盛俊口中,记者感受到了他渴望家乡发展的强烈期盼。

企业来了,群众的收入渠道也就拓宽了,不仅有土地租金收入,还能在园区务工挣取薪金,甚至还能参与入股获得股金。

惠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专合社,在发展蔬菜的同时为全村25户精准贫困户免费发放种子、提供技术,并统一回收,保证他们的蔬菜有销路,有力维护了种植户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