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广元共有47个遗产点被列入核心遗产地
发布时间:2016-08-02 08:36:57 来源:广元日报

蜀道申遗撑起千年传奇
——我市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工作综述

    ●本次蜀道申遗涵盖广元、巴中、达州、绵阳、德阳、南充、成都、泸州8个市30个县(市、区),共32个遗产区,总面积7190平方公里。

    ●提名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是记录了2300余年历史的蜀道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区。其满足世界遗产10条标准中的六条。

    ●本次蜀道申遗涉及有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荔枝道。

    ●广元是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提名地片区中资源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境内分布有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共有47个遗产点被列入核心遗产地。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这样描写蜀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2015年8月,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蜀道广元段境内有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共有47个遗产点被列入核心遗产地

    我市是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提名地片区中资源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境内分布有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共有47个遗产点被列入核心遗产地。

    金牛道广元段沿线较为完整的保存了道路、铺驿、栈阁、古桥、关隘、名人古墓、古柏、古镇等驿道要素,拥有翠云廊、剑门关、昭化古城、千佛崖、明月峡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遗迹。

    米仓道横跨我市旺苍县全境,是金牛道未开通之前联系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唯一通道,其沿线分布有全球面积最大的水青冈属原始林和距今2.5亿年前海洋地质沉积岩溶地貌。

    阴平道以三国时期邓艾偷渡阴平而得名,横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批绿色名录、岷山山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唐家河,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2015年7月23日至25日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率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专家到我市调研指导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认为蜀道是中国古代筑路技术的杰出代表,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沿途地貌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完全符合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标准。

    蜀道自开通之日起便令人向往。三国时期,刘备等入川便经由米仓道,诸葛孔明、姜维等在金牛道往返数十次。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坛大家均有关于蜀道的传世名作。《蜀道难》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更是家喻户晓。美国73岁的旅行家贾和普自2001年起先后行走剑门蜀道10次,并撰写《剑门蜀道行走指南》一书,在欧洲和北美引起强烈反响。

    蜀道申遗推动“美丽广元”健康发展,我市已加强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工作

    蜀道文化是古蜀文明之精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保护、挖掘、传承和弘扬,对增强文化自信、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以及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全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旅游业快速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重要举措。

    对充分发挥我省丰厚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实施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川东北革命老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文旅兴市”发展战略,依托遗产地所在的丰富风景名胜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灾后重建,我们放弃建设污染强、经济效益好的工业项目,而是在尊重历史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投入资金对剑门关、翠云廊、千佛崖、明月峡等风景区进行修缮和提升,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低碳产业。推进蜀道申报世界遗产将进一步提升蜀道的保护和利用,进一步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实现遗产地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市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

    2005年以来,我市就开展遗产资源的普查工作,完成剑门蜀道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自然与文化遗产工作。完成昭化古城东门外大型战国至汉代墓群发掘和土基坝地下文物的勘测工作。完成蜀道广元段文物考古专项调查工作,梳理遗产资源点150余处。发现昭化摆宴坝西周城址、土基坝墓群及上坪古关隘遗存,摆宴坝西周城址被专家誉为“我省继三星堆、金沙遗址之后,先秦时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2014年,省遗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中科院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对我市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对我市的遗产资源和遗产地进行系统性的描述和展示。

    依法加强蜀道遗产资源保护,市人大颁布《关于加强剑门蜀道遗址保护的决定》,市政府出台《广元市剑门蜀道遗址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我市将遗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加强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

    根据《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我市遗产提名地涉及朝天区的明月峡片区、剑阁县的剑门关-翠云廊片区、昭化区的昭化古城片区、青川县的摩天岭片区、旺苍县的大巴山南麓片区以及利州区的千佛崖和皇泽寺等景点。我市积极编制和严格执行遗产地总体规划,开展遗产地保护管理执法检查,建立遗产地巡查机制,强化蜀道遗产资源保护。完成觉苑寺、千佛崖等10余个文物保护项目。

    在蜀道申遗宣传教育上,我市制定了申遗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遗产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宣传申遗知识,提高干部群众的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市上下积极参与遗产申报和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遗产地及周边原住民的宣传教育,增强遗产资源保护意识。

    我市率先启动蜀道文化线路遗产申报并发起倡议,揭开了由蜀道文化线路遗产向世界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申报的序幕,蜀道知名度不断提高

    思路决定出路。

    2014年,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工作部署,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蜀道申遗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

    各县区也根据实际成立工作机构。印发《广元市“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申报流程、时间节点、任务分工。聘请国内遗产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指导我市申遗工作。建立市、县区、遗产点三级信息联络平台,统一发布相关技术规定、规范和信息。

    2008年7月,同济大学组织相关专家对蜀道遗产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对蜀道文化线路进行综合调研和整体保护的建议。

    2009年1月,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10多所高校专家、教授组成的联合调研团队赶赴广元,分成6个课题组进行深入考察,同年3月提出了古蜀道沿线城市联合申遗的建议,立即获得广元及其他城市的认同和响应。

    为了开展古蜀道申遗工作,2009年11月,“2009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在广元举办,我市率先启动文化线路遗产申报工作,并发起申遗倡议,形成了中国蜀道申遗《广元宣言》。从此,揭开了中国蜀道的申遗序幕。

    2010年,剑门蜀道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在2012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千载蜀道被写入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2011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我市主持召开“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专题研讨会,形成《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广元共识》。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宣传蜀道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加强与以丝绸之路、大运河为代表的世界遗产地管理机构的沟通交流。

    此外,我市自2014年起,每年举办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节,积极参与《探索与发现》、《地理·科教》等纪录片拍摄,多角度、宽领域的展示蜀道资源。

    近年来,通过申遗工作的推进,蜀道知名度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18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5亿元,年均增幅40%以上,景区门票收入由“十二五”初的200万元增长到“十二五”末的2.2亿元。

    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3251.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7.16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万人,间接带动就业10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929.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0.01亿元,助推了广元旅游脱贫。其中,剑门关共接待游客302.6万,实现旅游总收入42.4亿元,大幅带动了剑门关所在剑阁县农产品加工、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等产业发展,培养旅游从业人员3.1万余个,剑门关周边农户旅游纯收入年均增幅在1万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又好又快推进蜀道申遗工作。”采访中,市申遗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在今年完成蜀道申遗总体保护规划和环境整治方案编制工作。明年起,严格按照规划开展资源保护和环境整治。配合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做好蜀道申遗提名地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论证,明晰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关联度和逻辑性。争取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系列论坛和国内蜀道申遗论坛。邀请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的专家对蜀道申遗进行论证指导。开展蜀道申遗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深入开展蜀道申遗宣传教育。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遗产申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闻链接:

    蜀道申遗提名地处在四川盆地北部和大巴山脉及其南麓盆缘地带。大巴山脉既是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与蜀地交通的天然屏障,也是地貌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复合地带。提名地覆盖国家级、省级保护地19个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个,既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200生态区域”之一,以及中国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秦岭山地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的秦(岭)巴(大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分,又是蜀道文化遗存的主要分布区。

                                                                (记者 刘怀英 实习生 董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