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门户网讯(赵强)清水乡有建卡贫困户489户1731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122户402人。2016年我乡已经启动实施易地搬迁户建房78户。2017年区委、区政府下达我乡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43户136人,目前已经全面启动。
清水乡大多数易地搬迁户属于生活生产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条件缺乏,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居住较为分散的特殊贫困户。为让老百姓住上安全住房,全面实现脱贫奔康,我乡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安居工程的主要形式,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形成了全乡党员干部带头干,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齐参与的良好格局。
坚持政策宣传到位,群众自主自愿。切实传达各级会议精神,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相关政策层层传导。让干部精准落实,让群众精准领会。妥善解释问题,尤其是人均2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不能超的问题。很多搬迁群众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农民,我们有农具,我们有粮食,25个平方怎么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坚持“宜搬则搬、应搬必搬”的原则,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以易地扶贫搬迁之名的“运动式”搬迁,但是人均25平方米的红线不能破。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我乡实施建设清凉村挖泉湾、龙凤村龙凤场两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精准脱贫相结合,把安居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扭住“四个关键”,即要在摸清家底上下功夫、在精准扶贫方案上下功夫、在建房质量管理上下功夫、在保障服务上下功夫。为推动安置点建设,乡党委政府领导包村包户统一群众思想、打消顾虑,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及时对接区级相关部门多次到安置点调研,召开群众会,宣传政策、介绍项目、研究商讨实施计划和单项工程设计。对安置点严把招标、施工等重要环节,把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真正地让群众住上“放心房”、“暖心房”。
坚持科学选址,落实土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最大难点就是科学选址。突出问题为基本农田不能占用,有地质灾害隐患不能建,人地矛盾又突出,因此落实安置点建设用地难度很大。如果土地不落实,安置点建设就无从谈起。乡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作为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专题处理建房用地问题。在清凉村挖泉湾安置点推进中,有部分群众认为政府将拿出专款兑换土地而提高期望值,条件加码,抬高价格,增大难度。乡党委政府和村干部不分白天夜晚入户做工作,通过利弊分析、感情动员、感化、取得了支持。
坚持超前谋划,资金整合。从安置点规划开始,就组织发改、建设、审计、国土、财政、农牧、林业、电力等部门和单位参与。筹划整合资金,尽力拓宽整合渠道,减少群众自筹资金量,减轻群众负担。如挖泉湾安置点充分整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土地和地上付着物补偿由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补助,基础设施配套由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补助。该点安置农户27户120人,其中易地搬迁户10户35人,同步搬迁户17户85人。采取因户施策,因户补助的原则,如非贫困户可以选择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或者土坯房改造补助资金。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住房建设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核心工程。住房户型按照区建设部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住房建设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可以公开选择确定施工企业、确定价格,统一施工。其它单项工程将根据住房建设进度实施建设。截止2017年4月15日,清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场平工程已经全面完工,目前将进行建房放线。要求每周一报告,每周有进度,责任落实到人,倒排工期,加快实施进度,确保群众按时入住。
坚持关注民生、注重实效。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重点合理解决。在住宅建设户型方案确定上,反复与群众开会,反复商议。在不超面积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意愿、自筹能力确定了建筑模式。考虑到长远发展,一、二层两种户型的基础工程都按二层建设要求设计施工,易地搬迁1人户或者2人采取联建分别预留发展空间。
坚持产村相融,脱贫奔康。乡党委、政府坚持产业发展与易地搬迁相融互动,科学统筹规划,助力脱贫奔康。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为了实现新房、新村、新景和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在安置点上规划建设 “微田园”、“微菜园”、“微花园”作为老百姓的“菜篮子”。清凉村挖泉湾更是同无刺花椒产业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易地扶贫安置点+产业园区+庭院经济的现代农村新面貌。真正实现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