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十余大学生返乡种植真仙茄 年出口额达200万美元
发布时间:2016-02-19 14:21:08 来源:广元晚报

在昭化区陈江乡雷鸣村,有这样一群有志青年,他们大学毕业后放弃高薪厚禄,“躲”进山中与土地较劲。不到两年光景,这个团体就创造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其中出口额达到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03万元)。也正是这一群青年,让小山村不断发生着喜人的变化,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过上了一个丰收年。
    穿着一袭咖啡色呢子大衣,广元三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英从远处走来,略有些气喘地说她们开车走错了路,给人感觉此人有些迷糊,但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却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精明、有想法的创业女青年。昨日上午,记者在位于昭化区陈江乡的雷鸣现代农业基地见到了这个创业团队的发起人,32岁的广元女子周俊英。

创业新群体

志同道合
    十余名大学生携手返乡搞种植

今年32岁的周俊英不仅是广元三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创业团队的发起人。说起团队,她一脸自豪:“我们都是有梦想、有激情的创业者。”两年前,也是因为周俊英所说的志同道合,十余名青年聚在一起,携手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
    2006年,周俊英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从事房地产营销工作。一次同学聚会上,得知不少同学和好友毕业后也都有创业的想法,却没有找到方向,周俊英便萌发了和大家联合创业的念头。近年来,广元市政府不断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系列措施。周俊英说,她和团队伙伴大部分都是学农业专业的,于是便商定回乡搞绿色种植。2014年1月,他们在利州区龙潭乡打造了一片10亩的试验田搞种植。“最开始我们主要是种植蓝莓,一边种,一边想,慢慢地,我们接触到了很多品种,像黄秋葵、真仙茄等等。看到试验田取得收益,我们决定寻找一片更大的土地,好好干一番事业。”

创业新思路

智力入股
   青山绿水间崛起真仙茄产业园

“真仙茄是当时我们很看重的一个品种,因为我们知道这种真仙茄日本人很喜欢,做寿司都会用到它,在山东就有专门的真仙茄种植基地,但据称这些年山东基地附近雾霾严重,种出来的产品质量并不那么好。广元绿水青山,空气质量好,我们何不种植真仙茄?”周俊英说,当时她们联系上了昭化区陈江乡雷鸣村,在那里建起了基地。而收到相关信息后,日本的一个株式会社也专门前来考察基地,并和她们签订了订单。
    周俊英说,建基地、完善基础设施、搭大棚、建加工厂房、买种子,2014年8月,广元三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在雷鸣村拉开“战场”。整个产业打造投入了2000万元,其中他们创业团队自己投入了100万元,其余的则是引进资本。“我们还争取到了母校西南农大教授的技术支持,而我们的团队则主要以智力入股的方式来参与分红。”
    2015年,周俊英团队打造的基地核心区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亩,种植的有真仙茄、黄秋葵,还有大头菜,创造了2000万元的销售额,其中出口额达到了200万美元。

创业新发展

辐射带动百姓致富
    800余农户加入种植阵营

昨日上午,育苗大棚内,雷鸣村村主任谢祥军正忙着锄草,看着被他们精心呵护的真仙茄种苗,满脸喜悦。谢祥军告诉记者,自己家中有5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三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但是他并没有领流转费,而是通过更好的方式获得了收益。
   “我们不拿流转费,三禾公司便让我们自己进行种植,流转费便转变成了免费给我们提供的种苗和技术指导,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再把种出来的真仙茄卖给三禾公司。”谢祥军喜滋滋地说,自己去年种了4亩真仙茄,收入达到了两万一千多元。“种这个真仙茄需要集中在每年6月到10月投入人力,那段时间每天早上都要采摘,迟一点都会破坏产品的价值。”谢祥军说,真仙茄最优质的就是8厘米左右的果实,从6月开始,每天早上就要把已经达到8厘米的果实采摘下来。真仙茄长得很快,头天晚上看着不足8厘米,第二天早上也许就达到8厘米了,那时便是最好的采摘时期,如果再迟上几个小时,真仙茄长过8厘米,就变成次等品了。
    提供统一的种苗和技术指导,后期统一收购,公司还建立起了广元市昭化区皓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已经产生了辐射效应,合作社的社员发展到了800余户。

创业新谋划

调整产业结构推新品种
    今年将种植9000亩泡椒

    在三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基地内,有一片20亩的育苗实验区,里面分别培育着真仙茄、橡桐树苗和泡椒等,据周俊英介绍,这些都是他们今年要发展的品种。“依赖单一品种是有风险的,所以我们每年都在发掘更有前景的品种,成熟一个品种,就推出一个品种,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周俊英说,今年,他们的团队已经和成都的郫县豆瓣签订了协议,为他们提供泡椒,他们打算种植泡椒9000亩。另外他们培育的橡桐树苗长大后非常成材,也是很好的板材,预计种植后5年就能采伐,之后不用重新种植就能继续生长,生长5年后又能继续采伐,经济效益可观……
   “去年我们销售额有2000万元,随着我们的产品愈发地多样化,今年,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辐射周边10个乡镇,将合作社社员发展到3000户,争取产值能够比去年翻上两番,达到8000万元。”对于今后公司的前景,周俊英和她的团队很是看好。
    “目前我们还会大量吸纳务工人员,同时也需要加强员工素质。”周俊英说,除了务工以外,他们也希望能不断壮大他们的团队,希望有更多综合素质高、沉得下心、踏实乐观、有激情、懂农业的人才加入他们。


■背后故事

◎艰难
   农户曾把
   工作人员被子扔出去

    一片片整齐的土地刚完成了大头菜的收割,等待着新的一年产业的培育,看着这些流淌过他们辛勤汗水的土地,周俊英不禁感慨创业初期的艰难,也庆幸大家一同扛过来了。“最开始那段时间,我们的人都哭了好多回。”周俊英说,哭,不是因为怕辛苦,而是群众工作不好做,感觉有些委屈。“就拿我们加工厂门口门卫室那一小块土地来说吧,那是当地一户农户的土地,当时就是不让我们在那里修门卫室,还把我们门卫的被子扔了出去,不让在那里住。我们后来了解到,农户就是怕他的土地盖上房子以后,多年以后我们不给他恢复,他不能继续种地。”后来,经过多方做工作,并邀请这一农户参与到产业的打造中来,农户尝到了甜头,也就支持他们的工作了。
    “现在我们的关系很好呢。”周俊英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村民们的怀疑、不支持,到后来人手不够时村里的村支部书记也都下地帮他们干活。周俊英感慨地说,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幸运的是通过他们的努力,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感受
    搞农业创业
    得吃得苦沉得下心

    他们也在总结,搞农业创业,得吃得苦,得沉下心来,还得踏实乐观。“我们团队的年龄从20岁到30岁不等,有的负责统筹,有的负责网上销售,有的负责市场营销,有的负责品牌推介,大家都有的共同点便是踏实、有激情,愿意为创业投入自己充沛的精力。否则的话,每个月才3000元的工资怎么能留住人呢?”一晃两年过去了,虽然也有人没能坚持下去,但他们的团队也增加了一些新鲜的力量,到如今,他们团队核心人员有10人,还有不少从当地招聘的或是自愿加入的大学生,队伍扩大到30余人。
                                                               (广元晚报记者 陈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