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门户网讯(赵伟)2017年,我区在施工、建设、生产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突破,总结和摸索出了适宜山区稻渔综合种养建设的发展新模式。
创新施工方式。在磨滩、王家、晋贤、文村4乡镇结合部的工农、百胜等8个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选举产生施工小组,通过定施工人员、定“旁站监理”、定施工机械,实现群众自主建设,自主施工、自主监理、自主结算,减少了建设成本,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创新建设方式。采取水稻和田鱼有机结合、水稻种植和田内小池塘养殖的有机结合、稻田生态种养和池塘生态高效养殖的结合等“三结合”的方式,加高田埂至0.8米、加宽田埂至1.0-1.6米,开挖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左右,宽3—4米、深1.2米左右的鱼沟,预留田间生态步游道,配套完善进排水渠、拦鱼设施和苗种培育池,在200亩以上稻鱼综合种养基地配套建设10%的标准化池塘,用于自育鱼种、中期养殖、后期集鱼,减少苗种投入成本,提高高温期鱼种下田成活率,构建稻渔共生互利系统,达到以渔养田、以渔促稻,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等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协调共生的目标。
创新生产方式。探索总结出稻田改造标准统一、苗种投放统一、饲料投喂统一、配套设施统一、产品销售统一“五个统一”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基地内配套完善进排水渠、拦鱼设施和苗种培育池,统一投放裸鲤、中科三号异育银鲫、先科巨鲫、小龙虾等优质水产苗种;坚持“四定、四看”,投喂“通威”、“斯特佳”等饲料,丰富稻田内养殖鱼类的饵料来源,增加水稻肥力,目前水稻长势良好,田鱼生长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