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闭
你还可以输入40
昭化区2017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3 11:13:49 来源:昭化区统计局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投资为抓手,推进全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全区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顺利实现“开门红”。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与上年同期对比情况。一季度,从七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看:比上年同期相比呈“四快一平二回落”,地区生产总值(GDP)10.34亿元,同比增长9.6%,比上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比上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6亿元,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5.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81万元,同口径增长21.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增长12.7%,与上年同期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97元,增长8.4%,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9元,增长10%,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增速上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2.7%,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63亿元,增长10.5%,比上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

(二)与全市对比情况。一季度,昭化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呈“九高一低”。其中,GDP增速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于全市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市2.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市1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全市2.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

(三)三次产业贡献情况。一季度,全区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60.6%和34.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个、5.8个和3.4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9%,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稳”的基础在夯实,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一是经济增长提速升位。一季度,全区经济延续去年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长提速加快,实现2015年一季度以来8个季度持续低位增长势头,首次突破9%,达到9.6%,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生产稳中有进。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3.01亿元,增长5.5%;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增长3.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7万吨,增长2%;肉类总产量1.09万吨,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1.01万吨,增长2.2%。

三是工业经济稳中加快。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71亿元,行业增长面达86.8%。其中,中纺粮油、雨润食品、铁骑力士等15家重点企业拉动产值增长6.6个百分点。增加值连续6个月保持在11%以上区间运行,同比增长11.8%,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3.3个、2.7个百分点。

四是财政金融稳中提速。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114.26亿元,增长20.3%。其中,存款余额77.24亿元,增长24.4%;贷款余额37.02亿元,增长12.5%。 

(二)“进”的动能在积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16.8:54.1:29.1调整为15.5:54.4:30.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增速实现“两个第一”:三次产业增速居第一,比GDP快2.3个百分点,分别高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9.2个和1.4个百分点;全市排位居第一,高出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二是项目投资增长加快。一季度,全区投资增长24.6%,比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投资5.17亿元,增长22.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9.4%,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5.79亿元,增长37.2%,占比为55.4%,比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长,增长12.7%,与上年同期增速持平。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6%,其中享受型消费较快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17.8%,化妆品类增长10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0.8%,汽车类增长17.5%。

四是部分行业突破发展。一季度,全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错月增长28.9%,同期为0增长;邮政业务总量错月增长64%,比上年同期提高138.2个百分点;房地产从业人员人数及工资总额分别增长6.3%、86.2%,比上年同期提高44.8个、160.4个百分点。

(三)“好”的势头在显现,经济发展质量不断趋优

一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10%,保持在快速增长区间,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倍差为2.91,比上年同期2.96缩小0.05,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二是财政收支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57亿元,同口径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8亿元,增长20.9%,其中财政预算八项支出增长27.5%,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效益稳步向好。1-2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5.65亿元,增长18.3%;创造利润0.64亿元,增长25.4%;亏损企业累计亏损356万元,同比下降33.9%,同比减亏183万元。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压力较大。一是工业生产后劲不足。一季度,尽管工业投资增速同比实现由负转正,增长9.8%,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但由于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企业家对制造业的信心仍显不足,导致工业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增速较1-2月环比回落72.8个百分点。同时,新进工业企业拉动力较弱。去年新进的规上工业企业4家,申报产值仅达到入库标准,1-3月合计产值0.44亿元,占比仅1.9%,持续拉动工业较快增长效果微弱。二是经济增长缺乏新动能。截止3月末,全区“四上”企业69户,较上年末减少3户,其中规上工业减少1户,建筑业减少2户,目前尚无1户新进“四上”企业入库,新培育和拟入库“四上”企业尚不明确。

(二)项目投资后劲支撑乏力。一是项目开工不足。一季度计划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34个,截止3月底,仅开工19个。一季度结转项目完成投资7.67亿元,占73.4%;新入库的25个项目完成投资2.78亿元,仅占26.6%。二是大项目支撑不够。截止3月底,在库项目8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10个,占项目个数的12.2%;5000万元以下项目72个,占87.8%,如无大项目持续均衡入库,“双过半”将面临巨大压力。二是投资结构不优。产业投资4.63亿元,占全区投资的比重44.3%,比上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同比由正转负,下降41.1%,比上年同期下降53.5个百分点。四是工业和技改类投资增速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投资增长9.8%,比全市低6.1个百分点,下差时间进度3.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20.2%,比全市低10.9个百分点。

(三)部分行业支撑指标动力减弱。一是受煤炭行业调整传导影响,一季度机制公司产值仍下降13.6%,降幅虽较上年同期收窄3.5个百分点,但增长趋势不容乐观,目前已连续15个处于负增长区间。二是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持续放缓,尽管增速由1月份的-3.3%逐步回升至一季度的增长6.3%,但增幅却较上年同期回落15.4个百分点。三是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增幅回落,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2.9个、3.2个百分点。四是行业税收可持续增长令人堪忧。

四、几点建议

(一)狠抓“四上”入库,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新进“四上”企业是拉动各行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来,我区新进的“四上”企业个数据少且规模较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降低。因此,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抓好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四上”企业的培育与入库工作,要全面吃透统计入库的条件与准则,严格时间节点,确保新的大的四上企业入库形成增量。

(二)狠抓项目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一批对当前有拉动、对长远有支撑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做大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力促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出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三)狠抓工业发展,确保经济较快增长。我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全区经济增长的快慢,一旦工业经济出现问题,其它行业很难填补起来。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工业经济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做到分企施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及时跟踪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其正常生产,力保工业数据不出现大的波动。

(四)狠抓行业监测,提高经济增长协调性。要加强经济先行指标与17项支撑GDP增长相关指标监测预警,努力扭转部分行业下滑趋势,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匹配性与协调性。

(五)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防控统计风险。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行业指导,进一步加强对本部门、企业、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坚决不逾越国家统计局的“四条红线”,既要稳增长也要切实防控统计风险。